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红茶热,退退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红茶热,退退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盘点2012年中国茶事,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席卷中国的“绿改红”之风,仍在继续扩大、蔓延。除了年中爆出杭州“龙井红”上市的消息没有下文之外,其余如“信阳红”等等红茶,相关信息长期占据新闻榜首。红茶很热,红茶很烫,中国茶的视觉体系,出现了绿,透亮着黄,也有了大片的红。

“新观茶”曾撰文指出,中国的红茶风暴,始作俑者是2010年出炉的“金骏眉”,助推者是河南信阳的“信阳红”。很快,全国各大茶区纷纷效尤,唯恐落伍,“绿改红”、“乌改红”成为一种风气。2011年,中国红茶产量在茶叶总产量中的比重高达7%,而2007年仅为4.57%。中国红茶生产地域较为广泛,云南、湖南、湖北、福建、广西、河南为主产省份,甚至安徽、贵州、江西、重庆、四川、山东、广东、浙江等省也有部分量产。

“信阳红”似乎大受欢迎,而“龙井红”杳无音讯,“金骏眉”泯然茶界,“红瑞徕”高调入市,更多的红茶名字我们可以预见:毛峰红、瓜片红、猴魁红、碧螺红、君山红……中国茶人对红茶的热情中,出现了应有的理性。而“绿改红”现象中所暴露的问题,绝不仅仅是红茶的问题。

河南信阳红最惹人注目。自2009年河南信阳红创制以来,通过通路营销与大力推广,发展快速,目前河南信阳地区已成为中国红茶的主产区之一,且带动了省内周边地区红茶发展。根据国家农业部门的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河南信阳地区红茶产量大幅攀升,从2010年的510吨增加到6050吨,净增5540吨,增幅高达1086%。贵州也是近年来积极生产红茶的省份之一。根据贵州省茶叶协会的资料:2009年贵州红茶产量为225吨,至2011年快速上升至910吨,净增685吨;同时,贵州红茶均价达到260元/公斤,全省红茶产值2.39亿元。其中,遵义地区湄潭县是贵州红茶的主产区,该地区2009年开始发展红茶生产,至2011年,产量已达819吨。

而浙江虽然是传统绿茶大省,但在国内红茶市场快速发展的态势下,该省自2009年起开始仿制、创制红茶。2011年浙江开化县金凤凰茶叶专业合作社利用夏白茶开发红茶;浙江天台利用夏秋茶开发红茶;浙江松阳自2009年创新生产小叶红茶以来,经过两年的市场拓展,红茶生产方兴未艾。截至目前,浙江全省所有产茶县市都有企业在生产红茶,且大部分高档红茶的口感与时下流行的“金骏眉”相类似。

粗略统计,短短一两年,中国茶叶创造了二十多个红茶品牌!但是红茶的总产量也只有11万吨多一点,品牌集中度之低不言而喻。多年不产红茶的广西,2011年聘请本地或外地红茶制茶技术人员,用广西本地大叶种试制、创新开发出不少红茶新品种,如“石乳牌有机红茶”、“东方美人”、“昭平红”、“浪伏牌功夫红茶”、“漓江春红茶”、“桂妃红”、“三江红”等,河南的某茶城里也一派红艳,红得斑驳,红得迷离,多年打造的一些绿茶品牌也被遮掩得有气无力。很多茶叶经销商抱怨:这么多红茶品牌,自己都搞晕了,为什么不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创立品牌呢?同时,“绿改红”打破了茶园原有的生态循环系统,一些产区做春茶数量本已有限,夏秋茶至少我们家是舍弃的要打农药要护理茶园才能保证春茶质量,谁会用上好的春茶去发酵做红茶?所以请别轻易贴牌“龙井红”少忽悠了。

中国茶产业一直处于“小、散、乱”的状态,市场上强势品牌缺位,而“绿改红”加重了这一现状。就品牌创新而言,中国红茶同质化倾向严重。在“金骏眉”、“信阳红”的引领下,红茶市场出现了产品风格渐趋统一、无明显地域性特征的情况,这对中国红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应当清醒地看到,中国茶需要快速回到基本常识,回到对市场的判断,回到茶叶创制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红茶热需要“退烧”,如若不然,中国红茶市场乃至中国茶产业,都将陷入更为混乱的局面。

所幸,并非所有的茶区都出现了非理性的“绿改红”,而是根据茶叶的具体情况,生产适销对路的茶叶。比如,说起云南,外界认为似乎云南只产普洱茶,实则不然。云南并非只有普洱茶一枝独秀,而是“因茶制宜”,根据各地区茶叶的适制性来制作相应品类的茶叶,形成了滇红茶、绿茶、普洱茶、乌龙茶齐头并进的格局。云南也没有因为“绿改红”之风,放弃普洱茶、绿茶的生产。2012年9月,因为坚持保护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试点。这是对普洱市进行普洱茶品牌创新和普洱茶文化推广工作的极大肯定。

一涌而上“红茶热”,是一种虚热。退烧之后,方能神智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