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聚焦 剖析 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聚焦 剖析 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后现代教育学、教育阐释学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对话”“交流”“沟通”,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特殊交往活动。而其有效性跟有效的问题情境密不可分,只有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下,才能实现真正的“交往”与“对话”。

一、聚焦课堂提问

提问作为一种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手段,在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但长期以来,由于许多教师对提问原则研究不够,或对其缺乏应有的重视,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致使许多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在看似活跃的气氛之下,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比例甚低。

镜头:“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段:

师:(认识长方体)生活中像这种形状的物品很多,我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这么一个长方体盒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摸一摸这个盒子有什么感觉?生:方方的、有棱有角的。师: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生:都有一个面。师:能不能说具体些?都是一个什么样的面?生:长方形。师:这些长方形的形状、大小分别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不出)师启发:我们分组观察,比如上下相对观察。生: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师:形状呢?生:形状也一样。

二、剖析现象

1.问题思考的空间有多大?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像“镜头”中这类改“满堂灌”为“满堂问”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如此“满堂问”看似为学生指明了思维的方向,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在这热闹的背后,究竟有几个学生体验到“物体表面”的感觉,即使少数幸运的学生有了这种体验,他们思考的空间又有多大?

2.互动交流有多广?在现代教学中,交往的意义日渐彰显。何谓交往,简言之,就是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为达成某一目的而进行协调、沟通,进而达成共识和联合。在课堂教学中,虽说,教师问、学生答不失为“师生互动”的一种方式。但是像这种打乒乓式的师生来往是真正的互动吗?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吗?从这个案例中不难发现,所谓的互动也只是教师问、学生答,而且都是点状的问题碎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罢了。

有效问题意识需要唤醒,我们的课堂需要发展!

三、反思与对策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可想。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创设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并能积极主动思考。在开头的案例中,如果在引入课题伊始,让学生在真实、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感觉,让汇报内容也较丰富多彩。在学生理解、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引出本环节学习的重点:面的特征。

2.搭建互动舞台,让学生会想。我们每个人对世界的认识、理解,离不开与他人的协作,只有在协商交往反思的过程中,在整合他人想法和自我建构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发展。生活如此,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更应如此!教师应尽可能把师生之间的问答变成同学之间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之间的互动”才堪称真正的“师生互动”。如上述“镜头”中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教师完全可以放弃一问一答的单向交流模式,首先放下去一个大问题:看一看,摸一摸,你能发现这些物体有什么特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实践—思考特征—学习交流—提取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只有在真正的互动交流中,学生才能不断产生思维的碰撞,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只有在真正的互动交流中,学生才能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3.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善问。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勇于标新立异的科学精神,需要教师去精心培育。

反思我们的传统教学,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的,让学生带着“?”进教室,带着“。”出教室。出了教室,似乎就达到了教学目标。于是乎,有人这样评价我们的教育:“在美国是将没问题的孩子教得有问题,甚至连教师也难以回答,作为成功。而在中国,却是将有问题的孩子教得没问题了,作为我们的成功。”很精辟。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呈现出良好的生长势态,学生会由敢问发展成善问,让课堂真正为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

4.启发学生探索,让学生乐问。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探索,从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提出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择“优”,这才是真正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而有意地创设一些有趣味的、有思维递进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到底怎么样?为什么?”这时学生就会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烈欲望。

只有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爱上教师的提问,从小树立问题意识,那么学生就能张扬个性,发展思维,在创造的世界里自由呼吸,无限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