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放弃向包装转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放弃向包装转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很多人想向包装印刷转型,觉得包装印刷比书刊印刷有钱赚,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包装印刷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很可能比书刊印刷经营更困难。现在所有的行业都不景气,而包装印刷就是给其他行业“穿衣服”的,它能景气吗?

我做了一年多的向包装转型的调研,最终还是放弃了。书刊印刷企业要转型做包装印刷,首先思想观念、管理理念上需要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如果不彻底,那必死无疑,即使彻底,那等待着你的是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对于包装印刷企业来说,客户的选择非常重要,这是个蕴藏着风险的难题。当年多少人看好诺基亚、看好摩托罗拉,谁会想到这些实力强大的巨头会迅速没落?现在大家都看好苹果,但谁又能预料苹果和三星的对决究竟会如何?这些巨头如果失败了,坑的是包装印刷企业啊。包装印企在为他们垫资,少则几百万元,多则成千上亿元。一家三鹿奶粉公司垮了,害惨了二十几家为他做配套的印刷企业。

这就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经济秩序,没有预付款,印企自己垫资干,一般都三个月或者半年才能结一次账。包装印企垫资和书刊印企垫资还不一样,他们需要垫付的还包括纸张等原材料,成本和风险更大。包装印企和客户被拴在一起共存亡,如果能利益共享,这种存亡还算有价值,关键是市场竞争剧烈,包装印刷的利润也很低。如果把利乐包的利润剔除,包装印刷的整体利润水平并不高。大家都眼红利乐包利润高,但人家科技含量也高,有很多专利发明。印铁制罐的生意也很火爆,但它的投入不是一般企业能承受的,一套设备随便就上亿了。即使有钱买设备,还要面临管理、技术、业务等一系列问题。真正赚钱的都是这样的包装企业,纸包装印企其实不怎么赚钱,但书刊印企要向包装转型,大多也只能往纸包装领域转。

我要强调的一点是,书刊印刷企业向包装转型,一定要先在头脑和理念方面投资,而不是先投资设备,这样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点。

不可否认,包装印刷市场未来的潜力是无限的,而书刊印刷受到数字化冲击的致命摧残,业务肯定萎缩。今年造纸行业数据统计显示,文化用纸的销量大大下降,这是非常不好的信号。出版社给的订单没那么多了,我预计书刊印刷行业还要进入新一轮的自杀式竞争——压价,企业面临着生死考验。现在的情况是,大企业经营都还不错,像盛通、利丰雅高等上半年都还很忙,小企业的情况比较危急。其实包装印刷领域也是一样的,大企业没什么问题,小企业陷入困境。

现在大家都在谈洗牌,觉得应该会死掉一批企业。我觉得大家不要忘记这个行业的特点,企业将死,应该也是因为得慢性病,慢慢熬死,不会突然暴毙。短期内倒掉一批企业的情况在业内应该不会出现。很多小印刷企业,只要有一两个客户,有几个稳定的订单,就能凑合活下去,还是挺能耗的。没准时来运转,偶然找到良药,遇到好客户,又活过来了,这个可能性也是有的。

我看到网上有消息说,钢厂卖一吨钢赚两块六毛钱,叫苦连天。我们印刷厂印一吨纸,连两毛六的利润都没有呢!所以别跟我谈利润,现状就是这样,大家都在熬,不管是书刊印刷企业,还是包装印刷企业。

我们公司一直做书刊印刷,业务主要是教材教辅,产值规模数千万元,员工人数在300人以下。我们也还算有点规模,勉强能维持下去吧。公司有自己的房产,没有外债,所以不用交房租、不用交融资月供款,财务成本较低,凑合着还能混下去。那些还要背负房租和外债的企业日子会更艰难一些,如果业务不好,那就真的到了很悲壮的时刻,要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了。

好多事情如果想长远,那不是一般的恐怖,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书刊印刷,尤其是教材教辅的生命周期。

我还在进行设备投资,用自动化设备来替代手工作业。没有办法啊,不投设备不行。很多印刷企业老板都跟我一样有同感,我们都深深地陷入这样的漩涡中,无法自拔。去年,我把企业所有的手动覆膜机全换成自动的,把对开机都换成全开机,单面印刷机换成双面印刷机。现在如果还拿着老旧设备征战市场,是基本行不通的。当然我知道有一家企业挺例外的,规模不大,机器设备都比较陈旧,但他市场定位很好,笼络住了一批特殊市场资源。它专门做短版期刊印刷。这些业务用数字印刷成本太高,大的书刊印刷企业又通常看不上,不想接。他插了这个空,现在经营得很好。

北京真正向包装印刷转型的企业其实还是不多的,像盛通那样能有大动作的就更少了。现阶段向包装转型都是播种行为,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拥有播种能力的。

(讲述者为北京市丰台区某书刊印企老板,不愿透露姓名及企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