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学生;实际;学习;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求知的前提和动力。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殿堂,感受音乐的真谛,首先应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基于现在学校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音乐是副科中的副科,我们可将兴趣分为被动兴趣与主动兴趣。被动兴趣的培养自然靠高考中醒目的分数,而主动兴趣则是发自内心的,不在任何压力下形成的。

音乐相对于其他高考学科在兴趣上的培养上,会因缺少被动兴趣而处于弱势,而这也恰恰是我们的优势,因为,被动兴趣往往会引发学生的厌学心理,从而导致没有兴趣。而音乐则会像一股甘泉。时时滋润学生疲惫的心田。

当然,并不是因为音乐学科有了这样一个特点,就可以放之南山,随意施教。施教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否则,若板起面孔。不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也会被学生拒之千里。

“你见过高山吗……”记得在学初中地理时。课本第一句话这样问。“你知道花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吗?”记得学生物时,课本第一句话这样问。所有这些,无非是以学生已感知的食物,好奇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而音乐课也是这样。只不过每个学生已感知的音乐不是那么统一且具体。而且,它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无法用文字来固定在教科书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时刻掌握学生已感知音乐的内容,从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绝大部分是源于社会的、是肤浅的。甚至是良莠不齐的。然而作为教师,我们绝不能鄙视他们,这样会导致与学生的对立,而引发厌学心理。反过来考虑。若学生没有任何的音乐储备,那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是因为学生有了这些肤浅甚至错误的音乐感知,才能让我们提出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为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以流行音乐为入口。引导学生欣赏民族音乐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想让学生真正领悟音乐的美,创造美的音乐,民族音乐是必上的一课。然而,对于现今中学生,似乎流行音乐或者具体说是流行歌曲离他们更近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并熟悉他们喜欢的音乐,哪怕是那些不良的。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进而更准更快地替他们去除糟粕,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若自恃清高,和学生们来个楚河汉界,互不相干,只能让学生敬而远之。

例如,在欣赏歌舞音乐时,我先唱起了《大中国》,因为熟悉,很快学生就和了进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将其中的秧歌音乐介绍给了学生,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的创作也会以民族音乐作为素材。在欣赏民歌时,我将腾格尔、彝人制造、阿里郎组合等一些少数民族歌手的音乐引入课堂,同他们的民族――蒙古、彝族、朝鲜族的民歌放在一起,让学生们欣赏,并启发他们从中找出不同民族民歌的特点。讲到民族乐器二胡时,我举例《真的好想你》,利用其中二胡的音乐来介绍二胡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只要你留意。就不难发现。流行歌曲与民族音乐在许多方面都是相通的,而不是对立的。

二、做个小小作曲家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经常发现有许多同学会随意的编些小曲,甚至有些学生互相之间用唱来代替说话,若老师们能注意到并认真听一听,就不难发现,在这些最简单的旋律中,有些就是运用了我们上课时苦口婆心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却不感兴趣的乐理知识。如音的高低与歌曲的表达,音乐的节奏与歌曲的意境描写等等。因此,我们一定要肯定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将一些看似枯燥的乐理与学生日常感兴趣的音乐实践相结合,这样,就会激起他们学习乐理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拟定了这样一个计划――做个小小作曲家。将所有与作曲有关的基本乐理知识都纳入这个计划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让学生因乐理知识的丰富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每节课我都会给他们一些简单而短小的词,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进行相应的创作实践。在这儿,所谓的创作,对于一些没有记谱能力的学生来说,只不过是将自己编的曲子背唱下来而已。在这个过程中要切记,时时与学生实际兴趣相结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水平,并且,一定要注意发掘学生创作中的亮点,不要讽刺打击,而要时时鼓励学生锲而不舍,继续努力。

例如,在第一节音乐课上,我给了他们这样一句词:“我们是新世纪的好少年,成长在祖国灿烂的阳光下。”当然,创作的结果五花八门,很不规整。但值得肯定的是,他们都很感兴趣,有些学生创作的旋律还很好听。在这个基础上,我激发学生认识了音乐旋律构成的两大要素,即音高与节奏。在讲解音的高低时,我将7-4与1-3两组音弹奏出,让学生选择哪组音适合给恐怖场面配乐,因学生有这方面的音乐储备,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在讲到节奏时,我将学生日常熟悉的事物引人课堂。然后,给出一些节奏型,让学生做出相应的选择,等等这些。就让我们对原本生疏的音符有了兴趣,进而,学会用音符来谱写自己的旋律。在学习调试时,我先让学生听日本民歌《樱花》与中国民歌《莉花》,这两首歌曲都是他们非常熟悉的,且日本民歌与中国民歌在音乐风格特点上的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进而引出这个特点的不同就是因调试的不同而形成的。调试就像是一条路,每个歌曲在创作时因需要而选择不同的起止点,起止点的不同造成路即调试的不同,而终点往往就是调试的主音,这主音的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调试的名称。这样,音乐的感受加上形象的讲解,让学生对调试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总之,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讲解,任何时候不能与音响感受相脱节。驾空而谈,就离开了学习它的真正目的,也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只有将他们与学生的实际音乐储备与感知能力相结合。才能被学生欣然接受。进而,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走进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

以上,是我在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探索实践。在不断地探索中,我发现学生的潜能是无穷尽的,只要你会挖掘,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收获是我们教师的,更是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