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人文性真正走进语文教学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人文性真正走进语文教学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上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大的优势。利用语文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关注人本身的生存价值和意义,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将语文从单一的工具性的性质定义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双层性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是教学赋予语文学科的历史使命,也是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所肩负的责任所在。

1.“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它立足于个体的发展。它主要包括人生追求、目标、理想、信念、道德水准、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是显示在人类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素质。

2.语文教学的现状

教学内容的知识化及教学过程的机械化。现在的语文教学,教师常常是以一个传授者的高姿态把教学局限在知识层面,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没有将语文文学作品的内容深意挖掘出来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往往陷入一种僵硬的机械化过程,学生就像是产品,是按模具生产出来的。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知识的附属品,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人,无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价值的功利化。一方面,现在社会要求公民具有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素养,但是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趋向于科学素养的发展,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育,直接反映到教学中体现为重视数理化等学科的教学,而忽视了人文学科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面对升学的压力,家长与社会都趋向于用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优劣。因此,语文教学的重心变了,不去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去重视知识层面的教学与学习。

学生自我人文素养培养的缺失。对于当代学生来说,学习变成了一种为社会、为父母的学习,而不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因此,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学生容易产生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于他们将来的个人发展是不利的。

3.将人文素养贯穿到语文教学的途径

更新教学观念,重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学生真正所需为本,应该从单一的知识授予转变为培养完整的人。教学内容不应局限在知识层面的教学,而应真正将文本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教学的过程,不应是一种机械的教与学的过程,而应是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成为学习主人的过程。

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以自身形象影响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知识丰富、人格高尚、心中有爱,是构成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三个主要因素。其中,知识是前提,人格是基础,关爱是途径。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才能把学生教好,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加强情感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是人性的本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教师要与学生加强情感的交流,使学生能够真正抛开顾虑,彼此进行心灵之间的交流。这样,学生才会在理解、尊重、信任的学习世界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因为好的人文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其次要将教学中的单一知识授予转变为知识授予与人文素养培养两者同时进行。要将蕴含在文本深处的意义挖掘出来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领悟蕴含其中的人文情怀,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并最终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必然会影响到社会人文素养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应更好地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发展新趋势,关注学生的发展,努力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应有的作用,使语文教学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宁夏 银川,7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