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里卫生工作在社区的发展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里卫生工作在社区的发展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各年龄段都有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与心理有关的问题。而社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直接发生互动联系的一个区域,开展一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可以有效地遏止心理疾病的产生,满足社区居民心理健康需求,更好地改善居民的生存状态,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文明的社区氛围。

关键词: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 社区 服务 现状

一、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社区是小于城市的一个区域, 是社会的基本共同体或群体生活场所, 是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一个群体生活组织,它既包含着住宅、工厂、商店、街道、居民的一个生活网络或生活系统, 同时还是人与人之间互动, 相互影响的文化群体概念。其中有不同的婚姻状况, 家庭构成, 职业类型, 民族组成, 教育消费水平,语言等等,而这些均与人的心理健康有密切联系。社区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就是要维护、巩固、促进和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健康人的心理保健的质量, 研究正常人的心理对整体健康、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而对心理障碍者或精神病患者应早辨别、早诊断、早治疗, 同时当他们病情缓解, 最后回到社区时, 社区生活同样影响着他们的精神康复水平, 因此, 社区对人们的心理健康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在社区这个环境中当个人认识到自我有心理问题时也只有通过社区支持与干预才会比较有效。

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普遍受到重视。德国一项研究表明:在14岁以上的居民中,接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人数已达到2.2‰,在门诊病人中,这一比例达到40%。据报导,在对深圳宝安区社区居民的调查研究中,有86%社区居民需要心理卫生服务。另外,在重庆市8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636份问卷中,在回答“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的重要性”这个问题时,有123 人选择了“十分重要”,118 人选择了“比较重要”。这说明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需求。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心理咨询业与发达国家对比相对滞后,目前的心理健康服务还基本上止于单一的、医院为主的心理咨询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一方面,心理疾病患者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师的人均拥有数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为提高国民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也为了适应紧张工作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的融洽,提高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的意识与心理疾病的知晓率,创建中国式的社区心理咨询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服务人员的构成

目前,我国社区心理保健主要是两条途径:一条是原有的行政组织,另一条是自发的群众文化娱乐健身团体,都不是专业的支持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组织,对公众的心理健康的促进和处理,仍然沿用的是生物医学模式,忽视了生态环境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服务人员多为街道相关工作人员、 居委会成员,需要将这部分人员组织化、制度化, 以提高其专业水平。从业人员配备上应包括:受过严格心理培训的专职负责人;心理健康宣传员;心理保健质量评估员;并争取社会支持的外联人员。应该积极鼓励有一定心理学基础、心理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居民参与到咨询活动中。既有责任心、又有熟练技能的多学科人员组成的团队能够在社区协同工作、共同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服务,使得其服务工作具有创造性、建设性和有效性。

由于心理服务工作的特殊性,从业人员的素质对求助者的心理有着重要影响,不合格的心理服务人员可能会加重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三、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方法及其模式

面向大众、服务社会是社区心理咨询的重要工作内容,应该建立多元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1)可以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如:老年人讲座、亲子关系、青少年讲座、职业心理讲座、婚恋心理讲座、等;(2)开展团队心理培训活动;(3)开展社区心理普查, 科学评估社区整体心理健康水平;(4)开展个体咨询等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社区心理保健的机构设置包括设置心理咨询门诊、心理健康活动中心、心理健康宣传员。在社区医院设立心理咨询门诊,至少配备1 位具备心理治疗师资格的专职医生,购置必要的心理测试和治疗设备, 开展治疗工作。在社区成立心理健康活动中心,该中心至少应设立1 名专职负责人, 聘请少量兼职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中心的主要任务是: (1) 编制心理健康宣传材料, 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进行心理健康普查。(2) 定期召开心理健康宣传员会议, 分析社区公众的心理健康问题, 制定集体心理咨询和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3) 针对本社区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及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安排活动, 如“青春期心理”、“子女教育”、“择业心理”、“人际关系”、“婚姻心理”等; 在时间安排上, 主要利用周末和假日及学生的寒暑假举行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有趣, 形式多样化, 如电影治疗、音乐疗法、团体训练、角色扮演、演讲与表达等活动。(4) 成立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患者俱乐部, 如“抑郁症之家”、“高血压之家”、“糖尿病之家”等。对这些心身疾病进行生物- 心理- 社会综合治疗。同时在各个街道居委会或卫生室设立心理健康宣传员, 可以由基层医生兼任。心理健康宣传员的任务是深入家庭发送心理卫生宣传材料, 心理健康中心的活动信息;心理健康宣传员是社区公众与心理健康活动中心和心理咨询门诊之间联系的纽带。

社区心理健康的服务模式应该包括如下措施:(1) 将全民心理健康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范畴;(2)对社区干部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培训;(3)建立社区心理咨询和辅导中心,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档;(4)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题讲座;(5) 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宣传专栏;(6) 在社区设立心理咨询门诊,营造心理服务环境;(7) 积极鼓励有一定心理学基础、心理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居民参与到咨询活动中;(8) 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模式设置可把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分为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 直接服务主要针对特定的社区成员, 间接服务则着重在环境。针对社区的直接服务提供预防性方案给予健康人群, 包括压力管理、健康促进、生活技能训练、亲职教育、消弱偏见、处于危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方案等, 预防问题发生。针对个人的直接服务应当关注处于危机、压力、长期焦虑的高危险人群, 通过介入处理和多样化的心理保健服务帮助他们提升自我效能。间接的社区服务对内介入个体的生活, 对外则争取政府机构的支持。机构设置可设立心理卫生服务站: 为了面向社区广大群众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教育, 应在社区成立心理健康活动中心。该中心, 举办各种活动, 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在社区医院也应设立心理咨询门诊, 一旦发现心理疾病患者, 确保迅速向精神科专科医院联系转诊。同时相应的心理服务站点配套设备, 如心理测量量表、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和音响设备等。

通过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价模式研究,从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摆脱、愿望与实际所得的符合程度以及自尊感四个核心领域对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能够对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有效评价,并可用于老年心理疾患的筛查。

对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服务人员和促进服务等方面有一些好的建议及案例分享。如:澳大利亚的一个面向具有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的青年人提供训练和支持服务的社区生活技能中心,该中心的训练方案主要着眼于基本的生活技能、与劳动有关的行为能力、交流能力、个人发展、休闲或社会活动能力。根据患者的反馈和职员的观察,该中心颇获好评。该中心填补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一个空白。另外还有,美国心理健康研究所在1984 年建立了美国儿童及青少年服务体系项目(CASSP)。90年代早期,RobertWoods Johnson基金会在美国8个不同的地区进行了CASSP服务模式的实验,该项目采用的环绕服务模式(Wrap-around process),将社区内多种服务机构联合起来与家庭共同合作进行服务,建立以儿童- 家庭团队(Child and Family Team, CFT)为中心的服务团队,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我国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探讨上尚属起步阶段,服务体系尚未成型,在一定程度上还需借鉴国外成功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效果及评价

通过在杭州某社区随机抽样283人,采用问卷调查法,测查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3个月后再次调查。结果提示干预前、后测得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SCL - 90各因子以及总体幸福感得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1) 。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卫生知识对社区居民自杀的影响是较大的。在上海市杨浦区运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网络,对杨浦区2000~2002 年的自杀率与前3年进行比较,再对区内的干预街道和对照街道进行比较,两组自杀人数所占意外死亡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 < 0. 01) 。认为主动进行健康心理的干预来防治抑郁和减少自杀的发生。

通过对对某社区居民进行社区心理辅导,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 评估辅导前和辅导后社区居民的心理状况并进行自身比较;结果提示辅导后居民的心理卫生出现显著的变化,与辅导前比较,辅导后的居民心理卫生有明明显进步,特别在敌对的人际关系、偏执的认知方式和焦虑、抑郁的情绪等方面改变最为突出。因而认为开展社区心理辅导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全新理念和有效方法,建立、健全社区心理辅导网络对提高居民心理素质,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作用。

五、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影响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及其效果的因素上, 国内外学者均进行了探讨。探讨的着重点在于被试人群关于心理健康的态度、行为和知识。结果发现: (1)被试对心理健康服务有一定认识,但大多持有偏见。(2)已婚者、父母亲和老年人以及青少年构成潜在的接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群体。(3)对待心理健康服务的态度与社会经济地位、文化层次、性别和离婚等因素有关。(4)有关心理健康服务信息的认可度,也会影响其服务的效果。

在社区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应大力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 但同时发现有些可利用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如很多居民根本不知道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在哪里, 有多少等。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应借助于新闻媒体及时宣传, 可以更好的推动工作开展, 提高市民接纳程度。行政的保障工作也是非常重要, 一定要得到街道、社区干部的高度重视和配合, 增加社区干部的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等, 使工作开展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 朱丽华,顾卫平.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模式的构建 [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23(2):88.

[2] 李序科.重庆市城市社区心理卫生现状调查及其对策思考 [J]社会工作,2007,4:38.

[3] 杨凤池, 高新义.我国社区心理卫生工作的可行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A):234.

[4]傅素芬.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研究 [J]中国全科医学,2005,8(21):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