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职德育课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职德育课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由于社会以及教育本身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职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精神是人全面发展的集中表现,关系到民族精神的塑造,关系到国运兴衰和民族的未来。中职思想政治课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优势,应在教学中倾注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人文精神;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111-03

人文精神,西方称humanism,狭义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是指从古希腊开始所培育的一种欧洲精神文化传统,内涵主要是人道主义精神,契约论,人生而平等生而自由,公平竞争,环保博爱,民主与法制观念等,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对于个人来说,就是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头脑和灵魂,在对世界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态度上自己做主,能用自己的意愿去安排自己的人生。对于社会来说,就是要为此创造一个相宜的环境。简单说,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强调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以人为归宿,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

中职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

(一)从文化根源看,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强调道德理想主义,重社会道德轻个性尊严,重社会实用价值轻个体精神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精神价值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孟子曾说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但是人的精神素质作为构成民族和国家素质的材料往往集中甚至局限于道德,其出发点是社会改造,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倡导群体本位,提倡“中庸”之道,宣扬舍生取义、仁爱为怀、忧患以生、自强不息、独善其身、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个体把修身养性、为天下人谋福祉当作人生的崇高使命和不懈追求的目标,仁人志士大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和情操。在为国为民舍生取义的同时,宣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三纲五常”、“君轻民贵”、“存天理,灭人欲”,把利己、人欲、个人精神价值看作是小人的行为而加以否定批判,这样个体承担社会责任很多,内在的精神关切却很少,漠视个体存在和个性尊严,缺少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到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民主思想,也只是把这些看做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工具,个人精神的独立价值始终落在视野之外。中国文化多强调义务、规范,仁义忠孝,强调权威、集权,国家利益、社会责任等道德要求和伦理,缺少个体尊严、平等、自由、公正、权利意识和独立品格,这些对今天的人文氛围依旧有深远的影响。

(二)从社会现实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初步建立,实用主义、物质主义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环境大为宽松,个人自由、尊严和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法制、公正、平等、诚信、权利成为构建市场经济秩序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我国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科技教育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尚未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标准体系,人文精神受到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是中心,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是重点,价值取向重物质利益轻精神需要,重科技轻人文,实用主义流行,功利心态普遍,并且贫富差距拉大,出现了诸多有悖人文理想的现象,如急功近利、唯利是图、有钱能使鬼推磨,缺乏高尚的精神追求,文化庸俗化,品位格调低下,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成为某些人的人生哲学和价值准则,这些消极的东西对尚未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中职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也造成了中职生人文精神的贫乏。

(三)从教育实际看,教育的功利性导致人文素质的缺失

一个国家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而学校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是造成当今中职生人文精神贫乏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当今教育非常急功近利,市场支配学校教育,科技、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学习是为了能使用,能产出价值,并且是越快越好。因社会现实的就业压力,中职学校成为了职业培训场,职业培训是学校主要甚至是唯一目的,学校首要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学生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学校就业率高就是好学校,学生走出校门立即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是好学生。这样形成的导向是从学校到学生个人普遍重技能轻思想道德要求,重实操训练轻理论学习,重专业课轻文化基础课,思想政治课变得可有可无,在这种环境下,人文教育不受重视,人文素质不高也就理所当然了。而中职生又恰恰是青年学生中最缺少人文素质的学生群体,因为他们原先大多是义务教育的失败者,历来不受重视,素质结构不完善,人格精神欠缺更为严重。

中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一种比知识更基础、更值得重视的素质。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曾经说过: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培养和谐的人离不开人文教育,既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对青少年进行人文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文明素养,优化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能塑造民主、文明、开放、科学的民族精神。因此,它关系到民族精神的塑造,关系到国运兴衰和民族的未来,从世界范围来看,真正文明和先进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公民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面对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化,党和国家非常关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专门出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倡素质教育。教育部等六部委2009年6月联合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遵循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知行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从中职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既重视知识传授,又重视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引导中职学生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新版中职德育教材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倾向、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职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两千多万中职生是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中职生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和改进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目前中职教育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职学校培养人不仅要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更要提高人才质量和人才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必须依赖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唤起。

人文教育,其实质是人格教育、道德教育,中职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通过多学科实现,其中中职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和法制教育、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是一种高级的育人灵魂的教育心理活动,同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