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被偷的感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铁站台空空的。下午时分人少,又刚过去一列车,都散开了。
我在空荡荡的站台里站了一会。晚上有个聚会,在外滩,可以从这里坐地铁去,可中间还有两个多小时,如何打发?慢腾腾往站台服务中心去,给交通卡充点钱吧。
我从窗口递进去卡和200元,然后把拎包放在窗台上整理一番。拿上从窗口里递出来的交通卡,走到闸口刷了,进站。
列车呼啸着进站。走进车厢,不经意一瞥,手里拎包边上的拉链开了,下意识地一摸,刚才那个交通卡没了。
我有点慌乱,看看周围,没人挨着我,车厢里很空。我记得从进站到上车,身边没有过人。但是没了,交通卡肯定没了,没了就是没了。在空荡荡的车厢,周围都是陌生人,任何表情都是多余,我就靠到车厢门边的扶栏上,在晃里晃荡中苦笑。又丢了。
到南京东路站下车,我对一个穿制服的女保安说,我要出站,但是我的交通卡不知在站台上还是在列车上不见了。女保安甚至没停下脚步,边走边对我说,我带你出去。她看我茫然的样子,非常明确地说:“不用看了,肯定没了”。又用下巴指指前面的服务中心:“那里有”,便脚不停步地顾自走开了。
我想她说的是对的,就走过去重新买了新的交通卡。被偷了就是没了,而我仍然需要交通卡,就得重新买一张。至于那被偷的一张,已经不知去向,已经不属于你,虽然这事让人懊丧让人恼怒,原本是你的东西被来无踪去无影地掠夺了,但你却无法发火,因为没有对象。倒是因为这么一来,自己变得心神不定,有点后怕,包里还有别的东西哪,要是也没了……
春寒料峭。三月的上海,冷风还是那么凌厉。反正还早,在步行街上走了一段,到咖啡馆找到有暖气的角落坐下,在呆坐中,想起了过去的被窃故事,还挺多。
1968年底我报名上山下乡,在准备行程中,有一次,经历了公交车厢里出奇的拥挤,下车后发现,裤袋里空了,原先是放着一个自己用线编织的“皮夹子”的。我急得六神无主,因为里面有发给我的火车票,也就是说,过几天出发的时候,我不能上车了。我跑到学校找老师,老师又带我到虹口区“乡办”。那里的负责人听了事情缘由,一点不急,还说这一列车都是去蚌埠的知青,怎么会上不去?这么忙还让老师跑一趟。后来我还是坚持要了一张手写的证明,以保证到时我能上车。
女儿小时常要抱着她坐公共汽车,总是把她抱在前面,背包在后面,拼命地挤上去、挤下来。上世纪80年代上海人的挤车之挤,那是上了老外的纪录片的,是一道风景。有时人下来了包还挤在车里,没下来。到下车时发现背包搭扣开了,里面皮夹没了。那时习惯把什么都放在一起,工作证、公费医疗卡,丢了就要去补办,要写检讨说明自己粗心大意的错误云云。是有过那么几次的。
玩具变形金刚风靡的时候,还在幼儿园的女儿想了很久,我就想要满足她。那天下班后去了南京路的商店,挑好“变形金刚”,排付钱。突然拥挤起来,等轮到我,包里鼓鼓囊囊装着钱的信封没了,变形金刚买不成了。我甚至没能有表达情绪的空隙,就不得不在后面人的催促中离开了。回家后,初谙人事的女儿竟认真地说,你怎么把钱丢了?怎么不听警察叔叔的话?这句指向不明的评语使我记忆至今。
后来坐公交车少了,丢东西的情形就少些。但也有。那是一个晴朗的夜晚,加班晚了,从办公楼出来,马路上清净,就想走走。走到锦沧文华酒店对面,24路车站,周围商务楼矗立,灯光闪烁,欣赏了一会儿,想到一会儿车就要来了,为了买票时取钱方便,我就把包里东西一样样取出,把大的稿件大样之类放在下面,钱包放在最上面,然后拉上拉链。车来了,本来清静的车站突然拥挤起来,司机侧过脸来看着。我挤上去,车过了两站,突然松动了,似乎下去了不少人。又过了几站,快到终点时,我发现了大开着的包,自然,钱包没了。那一次,损失极其惨重,我看着大开着的包目瞪口呆。一位乘客建议我去派出所报案,我就去了,心怀侥幸地做了笔录。民警例行公事,之后便没了消息。
小偷都是些什么人呢?
……
快到聚会时间了。从咖啡馆出来,见旁边商店在卖过季的羽绒服,打对折,就买了一件。心里觉得把被偷的损失补回来了,便阿Q式地释然。
回到家,突然想起,当时地铁服务中心窗里的人曾对我说:“你自己的卡,拿好”。还专门把那张卡递到我放在窗台上的拎包的左边。对了,当时我的右手边似乎有个人,我没抬头,也没注意。看来……
看来,被偷,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2012,3,20
原载:《现代家庭》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