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片段品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片段品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片段一】

1. 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读了这段文字后,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2.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很多陌生的字眼对柳树进行描述,请你找到这些词句,好好品味,你感受到了什么?

3. 交流,相机进行读说训练。

“生铁铁锭”――把自己的身躯当做与环境抗争的武器。

“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苍郁的绿,深沉的绿。理解“锻”“铸”:环境恶劣的青海高原就像巨大的熔炉,它塑造了这株柳树特有的形象,它是一个经受命运捶打的英雄。

“巍巍然”――很高很大雄伟的样子,体会叠词作用。

“撑立”――它像一把巨伞,挡住的是干旱、寒冷、雷轰、电击的侵袭,它用力撑起的是自己的一方生存的天空。

“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生命伟力”与“生命力”比较,它身上彰显出的生命力能震撼每一个见到它的人。

让我们来读好这段话,让它的形象撑立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

4. 难怪作者要感叹――(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株柳的神奇不仅是因为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更因为它蓬勃的生命力。

【片段二】

1. 你觉得作者仅仅在写一棵树吗?在写什么样的人?

2. 其实作者实也是一株高原柳。他出生在陕西西安一个小村子,因为家里贫穷被迫休学,他没有上过大学却自学成才,并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98年凭借小说《白鹿原》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所以,有人说实是借《青海高原一株柳》抒发自己的志向,这种写作方法,我们称作“托物言志”。

3. 让我们再读最后一段话,让青海高原一株柳巍巍然撑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4. 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爱莲说》《紫藤萝瀑布》,重点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有能力的同学可以继续搜集此类写作方法的文章阅读,准备交流。

[评析]课堂教学转型应立足学情分析。只有熟悉了学情,教师才能为学生搭建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平台,学生才能“自奋其力”,学得高效、愉快。

一、 关注学生的身心和语文学习特点

片段一”第5自然段的教学由两个问题串起,这两个问题是有层次的:第一个问题指向对这棵树浅层的印象;而第二个问题则是借助作家独特的文字表达,关注这棵树精神层面的意义。

这样的教学过程,正是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特点。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慢慢发展起来,但形象思维仍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从关注柳树的表层形象转而关注柳树的精神层面。

二、 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适应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种分寸的把握植根于对儿童认知心理的了解。“片段一”

在读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第5自然段后,凭直感表象讨论“这是一棵怎样的柳树?”这一问题是比较容易的。但这是一篇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遥远且作者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又颇具匠心、独树一帜,学生仅凭原有的认知水平是不能对这株生长在青海高原上柳树的品性真正领悟透彻的。所以,教师没有急于追问“为什么是这样的一棵柳树”?而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提出第二问,这一问题的设计符合儿童认知的水平,它能引领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确在阅读中,学生不仅关注到了“生铁铁锭、独特锻铸、强大感召”,还关注到了“巍巍然、撑立、生命伟力”等词语,教师通过适时地引导学生一步步打开了他们阅读感悟的的思路,凭借自主的朗读感悟,真切地认识了柳树的品性特点。

三、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对课外拓展内容的阅读兴趣远高于对教材的阅读兴趣,因而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多种渠道的阅读实践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片段二”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满足于“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方法的揭示,而是结合作者生平使学生对这一写作方法有了感性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推荐了两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文章,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主动阅读相同写作方法的文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关注全体和关注个体相结合,有引导,有要求,有交流。这样的学习基于学生的需要,自然受学生欢迎,也一定能收到实效。

(作者单位:无锡市惠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