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味让语文课堂更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鲜活的语文课堂倡导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过程,还是一个激励欣赏、充满期待的过程,更是一个心灵沟通、情感交融的过程。程少堂老师开创的“语文味”教学模式更显风采。“语文味”教学模式即在语文课堂中以“一语三文”的形式出现,倡导语文的韵味,强调情感的互动,鼓励学生的参与,迸发语文的魅力,演绎合作的精彩。
【关键词】语文味 课堂 精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44-01
“语文味”作为一个教学理念,于2001年课改初期诞生于深圳,概括地讲,“语文味”是“一语三文”。一语是语言,三文是文字、文学、文化。由深圳市教科院程少堂研究员最早提出,他曾经风趣地说,语文味——就是把语文课在扎实的基础上,教学得有趣些,有味些,好玩些,更美些。这一提法的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回归,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亮点。
一、彰显七个特点,语文课堂鲜活
“语文味”——轻松教学,玩味课堂,归纳总结,语文味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的思想具有下面七个特点:
一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
二是一种具有诗意美感和达到自由境界的教学,文化味是其重要元素。
三是渗透了师生生命体验的教学,只有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形成,是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四是主要通过运用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来获得(综合或单独运用这些手段都能产生语文味,但是语文味有浓淡之别)。
五是文本、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在动态中形成的一种和谐的整体美,包含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学生的学习个性、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如果缺乏这些个性因素,仅仅教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不一定有语文味,或者说语文味不一定浓。
六是语文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学生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
七是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但是不反对一定的教学修饰,更不反对教学技巧。
“语文味”是作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冲击着中学语文的课堂,彰显出语文课堂鲜活的生命力。
二、创设趣味情境,创新合作训练
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是在具体情境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他们尝试四种方法推进:
1.巧妙设境,物景相融。如:程少堂面向全市中学语文教师主讲“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细读”一课时候,教学中紧抓时代的节拍,巧妙创设情境,把“反英雄”和“英雄”通过语言、音乐、画面的渲染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作了生动描述和演绎,获得良好的收效。
2.语言绘境,渲染陶醉。记得程少堂老师应邀在贵州遵义师范学院大礼堂给1300多名遵义市中小学语文教师讲示范课《生活处处是语文——以〈遵义地方菜谱〉为例》讲《菜单》一课,他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在遵义语文老师中引起轰动效应。
3.研讨创境,感悟文化。在课堂中,采取先是小组合作练习,然后集中交流,充分引导学生在情景中说话,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情境,步步引人入胜,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如临其境,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李商隐的《锦瑟》,被称为“天下第一朦胧诗”。听程老师讲《锦瑟》一课,他以一曲周杰伦的《青花瓷》导入,谈到“尽管听不清楚说什么,但很有味道”。很快会让我们就想到了《青花瓷》的歌词,宛如一幅江南水墨烟雨图,朦胧细腻而又充满期待、充满了中国文化的气息。沿着朦胧的思绪延伸,紧接着程老师谈到了苏州评弹。当时我猜,也许中学生的阅历可能他们一句也听不懂,但从他们发亮的眼神里是透露着亮光,这也许就是语文味了吧?却很有味道,艺术作品如此,文学作品如此,课堂也是如此。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难理解的一首诗,是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程老师的两次语文课堂都是按“语言文字之美”、“文章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来教学的,均获得成功。
三、重视激励细节,评品文学内涵
教师的评价是促进学生进步的风帆,合适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教师在课堂上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肯定,不要轻易挑剔学生的细节,即使某个词说错了,也要允许或提醒他重新换个词再说。富有语文味的课堂,会给学生和老师共同带来巨大的思维冲击和启迪,课堂的一些教学细节,甚是关键。
在引导中恰到好处地领着学生诵读了几首李商隐的经典诗歌,如其中《锦瑟》一课中,相见时难别亦难;君问归期未有期;昨夜星辰昨夜风;荷叶生时春恨生。让学生跟着程老师PPT小声的读了一遍,这样一个小的细节,顿生喜爱之情,也显可爱之最。
荷叶生时春恨生,
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
怅望江头江水声。
有情致,有味道,有意思!荷叶生时,春恨已生。荷叶枯时,秋恨已成。身若长在,情便长在。怅望江头,独听水音。意境与情绪,黯然而生,悄然而成。这样,内涵和情感珍藏心底。
四、创设文学探究,追寻文化品质
记得浙江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认为“语文味”是好的语文课的第一标准,他认为:“‘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从语言文字到文学文化,一改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人文性”的一面,淡化了语文的“工具性”片面,追寻了语文教学体现语文学科的本质特色。如:程少堂老师应香港教育研究交流中心和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邀请,面向全港语文教师代表主讲大型公开课《用优美的汉语描绘优美的人性——〈诗经·子衿〉欣赏》时,参加研讨的老师们一致认为:文学作品的教学如何让学生进入意境,程少堂老师的《子衿》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他的教学艺术不单纯是博学和幽默,整堂课教学内容既实在,教学形式又给学生心灵的震撼,教学思维的跨度从古至今、纵横千里,是一个难以达到的标高。
以“一语三文”跌宕形式出现的课堂富有灵动,能感受语文的韵味,珍惜情感的互动,激励学生的参与,迸发语文的魅力,演绎合作的精彩,尝试“语文味”,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