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由于解构主义思想对翻译理论的影响,形成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德里达对“Babel”一词的解构所带来的翻译问题和对翻译的重认识,反映出对二元对立论的颠覆,与二元结构主义的对比,通过打破传统翻译理论来树立自身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德里达; Babel

【中图分类号】 :HO59

1 引言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在现代有很深的研究价值,因其对传统翻译理论的颠覆和对现在翻译理论发展起到巨大地革命性作用。关于其学派的时代背景,提出的过程,演变形成的过程,及其主要的思想观点,都得做一个详细的研究,这篇论文着重于思想的引入及其颠覆传统的理论的过程,对其翻译理论的形成有些阐述和总结意义。

2 翻译理论中解构主义思想的引入

德里达把他的解构主义哲学思想引入翻译研究, 他认为解构主义与翻译息息相关。他的“延异”概念就是为了表明翻译过程中不可捉摸的现象,表明语言学、翻译学中所指与能指、语言与言语等确定不变的关系不能再维持现状;源文根本不是原文, 而是对一个意念的详细阐释, 因此也是译文,它与原文是平等互补的;翻译不存在固定的同一意义,它提供了游戏的空间,延伸了边界,为差异提供了新的道路。因此, 他认为重要的不是原文信息和编码而是译文的不同表现形式和相互联系,形式的变化制约着内容的变化, 翻译理论的目的是保护这些差异, 而忽视内容。

3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观点

解构主义者从自身的基本理论出发,明确提出了对翻译的整套看法。其中涉及翻译根本问题的是:能否采取逆向思维,假定原作依赖于译作? 是否可以假定,没有译作,原作便不复存在,原作的生命不在其自身的性质,而在于其译作中所包含的性质? 如此提问、假定和暗示,的确是德里达 “延异”的 “文字学”的必然逻辑,对于至今进步不大的翻译理论界何舍振聋发馈。既然语言文字自己延异、播撒自身,既然能指与所指、形式与内容之类的二元区分已经废弃,那么 ,原文与译文,甚至原语与目的语,作者、译者和读者的区别自然也就没有必要了,翻译的原则、目的、标准、可译与不可译等等概念也就不存在。德里达认为应用“转换” 来取代“翻译”这个术语, 翻译是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一种文本对另一种文本有控制的转换, 所以它更能反映翻译的特性,更能体现语言和文本之间的差异, 差异是翻译存在的根据, 翻译必须面对差异与反抗。同时,在德里达看来,一切文本都有“互文性”,在翻译的过程中, 由于语言的转换,原作所赖以生存的“文化语境”重新构建, 翻译在一种新的躯体、新的文化中打开了文本的崭新历史,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原作生命延续的译作,面对新的读者, 开始了新的阅读和接受的历史, 原作的生命得以在时间与空间的意义上拓展、延续。

4“Babel”的解构―翻译问题的提出颠覆传统翻译理论

德里达在1980年发表的《巴别塔之旅》一文对“翻译”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解构,内容涉及到翻译的考古、政治以及法律。其中他在书中从语言的起源和分散说起,以对Babel的词源探究开始,用哲学词典的注释和《圣经》故事对“Babel”一词的层层解构。传说中未建成的巴别塔工程也成为了混乱、特别是语言混乱的象征。而德里达指出“Babel”的本义是指“上帝”、“上帝之城”,由于出现了“变乱语言”事件,这个词就有了“混乱”的含义于是“混乱”就成了对“Babel”的翻译。这样,由于时间的转化,在巴别塔的命名过程中,它以双重混淆的方式被混同于实际意味着“混乱”的一个普通名词,然而专名是以命名对象的唯一性为前提的,不表示任何意义。所以可以看出专名“Babel”在起源时就有了意义和所指的混淆。翻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问题的关键在于意义的确定性与否,而意义问题的探讨涉及到文本的本原问题。而发现其意义包含的多重性,证明了“Babel”一词的不可译性和自身翻译的矛盾。同时证明“Babel”不仅代表着语言的多样性,而且代表着建构或完整的不可能性。同时说明文本对翻译的依存性,也说明了“存在与在场”不是等同(文本的“存在”,而翻译者的不“在场”存在)。同时以符号的同一性的破裂,能指与所指的永难弥合,结构中心性颠覆为"差异性"的意义链为自己理论的推演展开。提出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翻译问题及翻译的意义:说明这些原文本存在的事实,与翻译的不可译性产生自身矛盾;文本对翻译的依存-上需要为自己的命名找翻译;提出了需要翻译,源文本才存在的假设,这就是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假设:不通过翻译,原文本可能存在?

5 总结

在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时代背景下,前人通过解构主义思想的提出,融入到翻译理论研究中,我们了解到解构主义思想对传统翻译理论的颠覆,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研究翻译理论,提出了翻译的重要性与时代需要。深层关注其理论的各种观点,反映其理论的独特点,创新点,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维观念。更清晰了解矛盾的冲突过程,进一步了解一种理论形成的过程和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Kathleen Davis, 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 陈本益.论德里达的“延异”思想.浙江学刊,(5), 2001.

[3] 苏琪.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J],齐齐哈尔人学学报. 2006 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