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撬动全球资本市场的中德环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撬动全球资本市场的中德环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2010年底起,风风火火的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潮持续了近半年仍未见消退。在互联网概念企业蜂拥赴美上市之际,记者发现远在大洋彼岸的欧罗巴也不乏中国企业的身影。远离了华尔街的热闹和喧嚣,一家首登德交所的中资环保概念企业――中德环保科技股份公司,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德环保首席财务官兼执行董事王久华先生,以个体生存和微观视角深入解析公司发展历程与全球资本市场博弈,以期为中国企业的海外之路提供另一种思路。

《经济》:2007年7月6日,中德环保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中德环保,德交所代码ZEF.GR)在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上市,一期成功融资1.09亿欧元,一时间在西方财经界与传媒界引起巨大反响和轰动。作为第一家成功登陆德国主板市场的“食螃蟹者”,中德环保凭借何种胆识和战略敢为人先?

王久华:“敢为天下先”是中德环保人一以贯承的企业精神和行事风格。环保是一份利国利民、惠及子孙后代的千秋功业,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共识和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才激发了企业成立的初衷以及目标定位。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GDP总量世界第二”的光环背后也隐藏着惨重的环境代价。经济与社会发展和资源与环境承载之间的矛盾,在工业化与城镇化急速前进的轱轱车轮下日趋激化,一旦突破不可调和的临界点而集中爆发,我们面对的将不再仅仅是对于绿水青山的渴求无望,而是类似于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殇的巨大灾难。

古人讲究“天人合一”,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也是环保的概念和任务之一。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苦果,我们也应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也是根深蒂固。我们选择环保这个行业,就是希望能在为企业创财富、为经济作贡献的同时,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生存的净土和生活的乐土。

在环保这个领域,很多时候就需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和眼光,去尝试很多别人不关心或者忽略的事情,而垃圾处理就是这样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国家的重视与政策支持也需要依托积极灵活的微观个体去实现市场化运作,才能上传下应、协同高效。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生活垃圾成倍增长。根据我们的测算,我国城市人口每人每天平均产生1公斤的垃圾。发达国家可能在2公斤左右,城市极尽奢华如迪拜者,这个数字更高达5公斤。城市里商品化程度高且过度包装严重,助长了垃圾的成倍增长。一些简单粗放的垃圾填埋场,不仅像城市疮疤一样横亘郊野,而其间未经分拣的有毒有害工业垃圾,更危害土地安全和人体健康。

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命题。社会责任感的内在驱动和环境治理的外在紧迫性都告诉我们,要行动起来。而垃圾处理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垃圾处理,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国内投资兴建一个日处理量达10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极节约成本的情况下也需4~5亿人民币。若要增加处理量,成本还将翻番。资金成为行业发展相对关键的环节。

成功实现在德交所上市,只是完成了企业布局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大批建成、在建和待建项目,需要运用各种整合资源的手段来协调融通。取得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消除公众对于垃圾焚烧的疑虑和误解,是行业发展的一个必要前提。

吸取西方几十年前“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我们拥有德国先进的环保技术作支撑,严格的焚烧处理工艺为保障,以及符合欧盟标准的废气排放控制,只欠一个观念的松绑。

在我看来,国内的垃圾焚烧行业正像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造福了人类却被钉于悬崖不能动弹。而走到今天,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如填埋、堆肥等操作的余存空间已近触顶,若继续粗化管理恐危及粮食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焚烧发电这种变废为宝的力量更是亟待释放。

今年3月,温总理讲话指出要大力发展垃圾焚烧,要求有财政能力的城市要予以支持。这是一个促进行业迸发活力的政策信号和契机。

《经济》:现在离公司最初成功IPO已有将近四年的时间。除了融资筹资的功效以外,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看,上市给公司带来了哪些正面力量和积极效应?又隐含着哪些潜在风险和负面影响?

王久华:中德环保选择的模式是红筹上市,即把中国的业务装到德国的壳里。从法律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家德国公司,尽管主要业务在国内。在相同的法律规范、监管措施和审计核算下,与德国同行巨头的合作更容易建立起信任感,而且公司的监事会成员兼副主席本人即在德国垃圾焚烧行业有30多年经验,作为“引路人”在公司发展初期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为德国合作方增添了很多信心。

在德国上市起着类似剂的作用,让我们和德方的合作更为顺畅,减少了其间不必要的摩擦。德国的行业协会让彼此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也利于公司提升技术、扩大影响力。反过来,借助于德国技术和德国合作伙伴的良好声望,可以推动国内的业务发展,树立起市场信誉和口碑。从这个意义上说,上市实现的不仅仅是首次融资的功能,对公司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都有积极的作用。

当然,风险肯定是存在的。德国资本市场有自己的特点,在交易量和换手率上态度略显谨慎且相对来说趋于保守,影响了股价的走势,在一定程度上对二次融资形成制约。较之国内,欧洲资本市场以机构投资者居多,相比个人投资者更为理性,短线投机较少,多为长期持有,造成交投量较小,流通不足。这也是德国上市一个潜在的负面影响。

《经济》:您在2010年的“中国CEO&CFO投资论坛”上曾经说过,中资企业走向国际碰到的最大挑战来自于文化和管理理念上的差异。而众所周知,盛产哲学家和机械工业品的日耳曼民族向来以严谨细腻与认真执着而著称。中德环保在业务营运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这方面的阻力吗?您是如何以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和德国生活经历来化解这种差异以达成共识的呢?

王久华:公司监事会的主席和副主席都由德国人出任。德国的公司架构与香港和内地不一样,监事会被赋予很大的权力。重大的合同,譬如和地方政府签订的BOT项目,倘若监事会不批准那么项目就面临流产。

投资建设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公司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EPC,负责设计、采购和施工,完成后直接交付,属于短平快的一种方式。另外一种是BOT,投资量大、周期长且存在运营风险。德方的监事会主席和副主席会要求多采纳EPC项目,风险小且盈利快,但国内的情况是地方资金缺乏,需要BOT形式来推动建设。那么针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就需要与监事会做一个良好的沟通。

BOT项目使公司面临的资金压力加大,首次成功IPO募集的资金只够支持两个BOT项目,远达不到国内的市场需求,所以再融资愿望迫切。目前银行贷款占总项目资金70%左右的份额,发挥金融杠杆的撬动作用。同样这也需要通过与监事会的磨合与沟通,来获取支持和认可。

中国的市场瞬息万变,若只一味逃避风险、固步自封,企业很难拓宽空间、获得跨越式发展。德国人的谨慎和固执也许与生俱来,但是我们通过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利用专业的财务知识和财务模型进行梳理讲解,从德国人的逻辑、思路和视角来阐述和解决问题,就能逐步打消监事会和投资者的顾虑。其间几许艰难曲折或许无法用言语量化,但花终究结成了果,付出也就值得了。

《经济》:作为中德环保的执行董事和首席财政官,您能简要介绍一下公司目前的融资状况、业务运营和发展规划吗?未来中德环保的目标和企业发展愿景如何?

王久华:在2009年至2010年间,公司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刺激下,大胆完成了业务的战略转型。之前公司业务集中在小型焚烧炉上,主要供应县一级的垃圾处理需要。这些订单在金融风暴中或延期或取消,导致公司利润大幅下滑。公司领导层果然决定向大型焚烧炉转型,完成技术、设备和产业的转向升级,从单纯的垃圾焚烧向焚烧发电过渡,化解了生存困境。

最近一两年,公司处于项目建设期,收入和利润要等到建成营运才能体现。现在已经建成的项目有两个,到今年年底预计有三个项目将完成施工,加上明年第一季度的两个,这样总共七个项目正式进入运营,此外还包括一些谈判中、刚签约和待签约的项目。这是目前在国内的布局,当然还有国外的布局包括亚洲和美国市场,具体进展还不便透露。

国内很少有垃圾焚烧企业能走到国际上去。公司正在着手建立自己的垃圾焚烧标准化,在技术上与欧盟接轨,但更具成本和规模优势,在国际市场中与行业巨头既竞争又合作,博采众长、补己之短。

在融资渠道上,我们想出了一套自己的办法。一般来说,银行信贷是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由于银行对企业和垃圾焚烧行业存有诸多担心和顾虑,拉长了申贷周期。在努力与银行沟通的同时,我们也决定多条腿走路。与其被动等待PE和VC等其他融资渠道,不如采取主动。

垃圾处理是一个盈利稳定的行业,且有政府电价补贴、电力并网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我们根据行业特征和外部分析,制定了符合自身发展的融资之道,实现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将产业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企业做好做强。

首先通过自己组建PE、VC等金融机构,将社会闲散资金聚集起来,整合资源。2010年,与美国投资者发起建设“全球新能源基金”,筹集有1亿美元。其次,与银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让资金流向起到调结构、保增长、利环境的功效。与国内多家商业银行都有长期贷款合同。

我们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中国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企业。“世界清洁工、全球五百强”是我们十年到二十年的长远目标。目前,世界最大的垃圾焚烧企业在美国,拥有60余个项目。日本有约2000个垃圾焚烧厂,其中200至300个是焚烧发电厂。类比来看,国内的市场潜力是相当巨大的。

《经济》:中德环保身上同时拥有“中国、环保、垃圾处理”这三重叠加概念,而这其中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吸引投资者和市场的实力与潜力。上市后的中德环保如何定位自己的全球战略和发展模式?将来是否有打算回归国内市场、实现两地上市?

王久华:垃圾问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这些国家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一方面垃圾处理得不到优化解决。我们在考察中发现,垃圾焚烧项目在这些国家很受政府欢迎。同时,我们的项目也得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发起的“全球创新行动”(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的支持。这对于我们的全球推广和布局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未来,欧洲、中国、美国将形成了我们全球战略中的“铁三角”,利用中德环保的平台整合资源,将欧洲的技术和品牌号召力、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低成本优势与美国雄厚的资本实力聚合起来,实现两洲三地的双赢甚至多赢。

中德环保虽然已经实现德国主板上市,但这仅仅是打开了面向欧洲市场的窗口。目前,公司已经完成各种文件和法律程序,预备发行美国存托凭证(ADR)面向美国投资者。未来更不排除在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实现再次上市的可能。

明年我们有一批项目将建成开始运营发电,那么利润会体现在财务报表里,股价也会随着业绩的提升而逐渐反弹。我们等待的也是这样一个股价提升后进行增发的时机,尽可能同时在德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募集更多的发展资金。

其实,我们眼下也正与投行接触,考虑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实现两地上市。与欧美等成熟市场相比,香港背靠大陆且与内地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内地公司的快速成长也有着更深的理解和认同。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国际版的筹建与推出也有望提速。虽然目前尚无确切时间表,但国际版上市交易规则已经初步完成,“破土之时”指日可待。中德环保在香港实现二次上市以后,如果再遇国际版顺利“出世”,一旦时机和条件成熟,我们当然希望回归国内市场,登陆国际版以人民币计价交易。这样不仅与我们的国内业务运营接轨,而且从长远来看,相对于欧元和美元,人民币都有一定的升值预期和空间。

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有利于企业降低和分散风险,提升全球知名度。尤其是当全球缓缓驶入低碳经济时代,公司所具备的这三重概念都有相当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热度,而环保更是与低碳有着剥不开、剪不断的紧密关联。

未来,公司理想的全球布局是联合欧洲、香港和美国三地资本市场,实现跨洋跨洲24小时不间断交易,有效吸收整合全球资金,建立并维护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融资生态。

《经济》:今年年初,德国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并购案在国际资本市场激起余波阵阵,合并预计将于年底完成。这起强强联合的证交所合并案将给双方带来新的业务格局和交易流通面貌。目前,中德环保在德交所的交投情况如何?合并可能对中德环保产生何种影响?

王久华:如果纽交所与德交所成功合并,这与中德环保全球布局的“铁三角战略”更是不谋而合。这笔德交所牵头且占主导的交易一旦落定,对在德国上市的企业来说肯定是个利好消息,无疑有助于企业在资本市场筹资。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欧债危机的影响,中德环保目前在德交所的股价较之成功IPO初期有大幅下滑,交易量和成交量不甚理想。但相信随着我们全球战略和布局的逐步展开,加上德纽合并有望使全球资本市场最大交易所横空出世,这个情况应该会有所改变,并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