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代高校读者阅读心理透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高校读者阅读心理透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阅读是一种精神社会活动,既受社会环境和专业需求的影响,也受其心理支配。笔者通过对高校在校大学生阅读心理行为的调查,以及几种阅读心理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几点矫正不良阅读心理的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高校读者 阅读心理 透析

阅读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心理活动:然而,在实践中,很多人往往只把阅读当做一种纯智力活动,较多在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上下工夫,而忽略了阅读心理的探讨。笔者通过对在校大学生阅读心理问题的透析,提出几点矫正不良阅读心理的途径和办法。

阅读心理对阅读效果的影响

阅读心理,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内心活动,它几乎涉及一个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认识阅读心理过程及其内部联系,自觉掌握和运用阅读规律,对于提高阅读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阅读心理过程一般由两方面组成:一是认知过程,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输入、检测、存贮、加工、输出和反馈的信息加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要求调动人的阅读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各种心理因素(心理学称之为智力因素),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智力活动,从文献中摄取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以致产生创造性阅读成果。二是调控过程,指没有直接参加信息加工,但却决定着信息加工的策略和手段。对信息加工起调节控制作用的过程。主要指阅读中的非认知心理因素,即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意志等心理因素(教育学称之为非智力因素)对阅读认识过程起影响作用的意向过程,它对阅读的认知过程起着支配调节作用,是实现阅读认知过程的必要心理条件。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意志是阅读学习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果。

阅读动机。阅读动机引发和唤起人的阅读行为,启动阅读认知过程。推动阅读行为向某一目标进行。阅读动机直接影响阅读的最终效果,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都能发挥作用,阅读动机越高尚,阅读目的越明确,阅读效果就越好。例如,郭沫若一生博览古今名著,他自认为读书的目的有五种:1、为学习而读书;2、为研究而读书:3、为创作而读书;4、为娱乐而读书;5、为教育而读书。

阅读兴趣。是指对文献和从事的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对文献和阅读活动的特别喜爱和积极的阅读态度,对阅读过程起着定向作用与动力作用。阅读兴趣能激发和推动人们进行阅读,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去努力实现自己的阅读目标。许多学者成功的奥秘在于他们有强烈的阅读兴趣。

阅读意志。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阅读目的的自觉坚持。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行动,从而实现阅读目的的心理过程。阅读意志过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几种阅读心理类型分析

从阅读行为表象看,我院学生阅读心理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11%的读者属于消遣休闲型,他们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往往把阅读当做一种消遣或者休闲的方式,不择对象,不讲质量,随便翻翻,以此打发时光。23%的读者属于猎奇觅艳型,这部分读者大多以满足固有的兴趣为出发点来选择书籍,或痴迷武侠的情节、或沉溺言情的缱绻、或追求破案的离奇、或喜欢漫画的搞笑,陶醉其中,乐此不疲。只求一时的感官刺激,缺乏深层的思考和借鉴。20%的读者属于了解信息型,往往通过阅读来获取所需的信息,大多以报纸或时尚类杂志为阅读对象(为获得某种信息而进行的专门阅读除外),或读时事新闻、或看文艺动态,浏览扫描,走马观花,印象较为肤浅,实际收益不大。34%的读者属于增长学识型,具有较强的阅读目的,一般都有一套较为系统、科学的择书标准,博而不杂,精而求深,读而有思,思而致用。12%的读者属于涵养精神型,他们具有鲜明的阅读指向,不但通晓经典的书目,也能及时地知悉最新的图书动态。并从中选取精粹的、有品位的书籍来阅读,且能主动参与而人其中,积极思考而出其外。专注持久,活学活用。

阅读心理不同,阅读效果则迥异。从调查分析看,笔者所在学院54%的学生读者的阅读属于前三种类型,增长学识型和涵养精神型的阅读比例仅占46%。通过对前三种类型读者的心理分析,25%~30%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阅读心理问题,直接或问接地影响了学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心理:一是盲从心理,较多发生在有依赖倾向的读者身上,其特点是没有目标、没有计划、不动脑筋、不爱思考、不懂选择、盲目仿效,要么跟着兴趣走,要么跟着考试走,要么随着大流走。盲从的结果是丧失了自己的阅读个性,使阅读流于形式。二是浮躁心理,这种心理行为反映为较高的焦虑水平,此类读者缺乏自信心,阅读时囫囵吞枣,不愿作深入的思考,东翻一本,西翻一本,或者阅读时心不在焉,忙碌大半天,最终两手空空。三是慵懒心理,具有孤独和抑郁倾向的读者较多存在这种心理行为,其特点是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意志和毅力,阅读时显出懒洋洋的神态,没看几行书。便昏昏欲睡:甚至将自己封闭起来,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思维处于停止状态。四是偏爱心理,一般反映为目标、动机等较大程度地受兴趣的左右。此类读者可能喜爱读书,但所读之书非常单一,如有的人专爱读言情小说,有的专爱读武侠小说,有的专爱读抒情散文,有的专爱读现代诗歌。

现在大学生的生存压力今非昔比,竞争的压力、就业的焦虑、发展的期许、情感的困惑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加之这一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顺境中成长。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压力不能及时排解,极易形成心理问题,从阅读倾向上表现出来。

不良阅读心理行为的矫正

阅读心理与阅读效果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直接的、成正比的;阅读心理越好,阅读效果也就越好。既然大学生中存在看这么多不良心理行为,从学校方面来说,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倾吐和排泄积压在内心的情绪。同时,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及时予以矫正。当然,大学生也要学会自我调适。

坚持素质教育。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要贯彻素质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以普及和增强他们的心理卫生知识。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同学增进交往、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

注重情感认同。学生心中应当明白阅读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作用,懂得阅读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意义。从而确立良好的阅读动机,激发强烈的内心需求。这听起来是老生常谈,然而真正去做或者说要做得好,却有一定的难度。

正确归因。学生往往将自己的阅读效果归因为稳定的不可替代的内在因素――能力,而很少将之归因为不稳定的可控的外在因素――努力与行为。在心理行为矫正时有些人无动于衷,也是因为他们早在心中进行了自我否定。因此,应当作出正确的归因,树立矫正不良阅读习惯的信心。

确立正确标准。读者应当明白什么样的阅读行为是好的,古人在这方面有许多论述,如朱熹曾说:“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静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有的学者也提出了良好的阅读心理及行为的基本标准,例如“八读”:读而思,读而疑,读而问,读而摘,读而批,读而写,读而议,读而辩:“四不读”:身不端正不读,心里不舒畅不读,手无笔墨不读,注意力涣散不读;“三查”:查记忆库、查工具书、查参考资料等。

强调时效。有高时效观的读者具有积极的心理状态,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力求在最小的单位时间内取得最大的阅读效果;而低时效观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心理上消极,表现为自觉性低下,懒散拖沓,注意力分散,或者无限制地延长阅读时间,大打疲劳战。因此,在阅读心理行为矫正的过程中,应将提高时效作为重点。例如,按照人体生物钟的规律制定阅读计划,科学分配阅读时间,确定不同时段阅读对象的难易度,使大脑既能保持较长的兴奋期,同时又能得到合理的休息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