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变细事为细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综观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发现命题大都指向中学生自己的生活。作文要求学生讲真话,诉真情。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从细节描写入手教学生如何写好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关键词:中考 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
2008年绍兴市的中考语文试卷有了一些不小的改革。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作文分值加大了,占了满分150分里的70分。不光在中考中这样,就连平时的初一初二的语文期末学业评价测试中,作文分值也占到了50%甚至60%。这个变动给了所有语文老师一个大大的警告:应在平时的课堂中更重视学生作文的辅导了。
第二个改革就是作文形式上要求摒弃前几年出现的华丽的形式,如小标题式、题记式、病历式、几何求证式等等。并且硬性规定,出现这种形式的话作文不会得高分,哪怕作文写得再好。这好像有些偏激了。其实不然,这是希望学生作文时不要有套话,空话,能用自己朴素的语言来讲“真”话,诉“真”情。
这种形势下教学生“真”作文,在学生的作文里感受到他们自己对生活的真实理解,对身边亲人的热爱,我个人认为就得从教细节描写入手。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在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因为细节描写可以让肤浅走向深刻,让枯燥走向生动。
语文教师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很久以前看过的小说中的精彩细节,会时时浮现在眼前,历久而弥新。像祥林嫂手中的空碗,开裂的竹竿,以及她那木刻似的脸,孔乙己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的穷酸气,真是历历在目,甚至能由此回忆起整个作品的情节和内容。
于是,我着手准备细节描写,但收效甚微。
细节描写的第一次作文课上,我就把我的意图与学生讲了。并且给他们读了一段描写妈妈的爱的范文。范文大意是一个久雨放晴的天气,我把自己的棉被晒了出去,妈妈的棉被也晒着了。傍晚我放学回家,发现我的被子被移动过了,仍旧晒在太阳光下,而妈妈的却在遮光处了。看到这个细微的移动。我不由得被我妈妈深深地感动了。
读好范文后,我还趁机借题发挥了一番,说他们虽然是初中生了,可作文总是停留在小学生水平,一写“母爱”,就写下雨天妈妈到学校送伞,或者就是深夜发高烧爸爸背我去医院,内容太陈旧了,一点没创意。再鲜活的人物形象,一走进他们的作文,常常会变得脸谱化了。每个学生的父亲母亲外公外婆的形象惊人的相似。说到这里,他们自己也羞怯地笑了。
我们知道,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只要细心,一定有新鲜感人独特的地方被我们感受到的。这样我就布置了一篇小作文,题目就是《妈妈(爸爸)的爱――细节描写》。要求写父母真实的事情,100字左右即可。
过了两天,小作文交上来一看,确实写了生活中妈妈对子女关心照顾的点滴小事。并且都是真实的,雷同的很少。但看了两个班级的小文章,我发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这令我有些吃惊。这里我摘录了两篇比较典型的小短文。
1.黑幕渐渐降临了,风吹过略有一丝凉意。我抬头看到母亲,此时她已把外衣脱了,但是她额头上却仍然流下了一滴滴豆大的汗珠。她太忙了,自从父亲晚上去工作以来,她一回家就忙里忙外地为我准备晚饭,因此我一回家就能闻到那令我垂涎欲滴的香味。
我忽然明白母亲就像春风一样,能融化坚冰,给我以最温柔的爱。
2.长发的我老爱买头饰,走进“哎呀呀”,便情不自禁地拿下这个夹子,取下那条头绳,一张张钞票递了出去,可过不了多久,就喜新厌旧,搁在那儿了。
这时,妈妈总会问我:“还要吗”“不要了,扔了吧。”随后几天,我就看见妈妈头上系着那些幼稚的头绳,从背后看过去,像一个小姑娘。“妈妈,你拿下来吧,羞死了。”“不碍事!”妈妈笑着转身离去,那些头饰翘呀翘的,触到了我柔软的心底。
这两位同学写的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件极细小的真实的事,都在通过写妈妈对自己关怀的事上表达对妈妈的爱。不可否认,尤其是第二篇短文,用比较朴素但又真实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但细细分析,这两篇短文都没有对妈妈进行细致的观察,描写妈妈主要是从自己的角度来写,没有把立足点放在妈妈身上。以至于短文中没有具体的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描写。这只是在写生活中细事,但绝不是细节描写。并且,不止是只有一个学生这样写,大部分同学都或多或少有这个倾向,这是学生的一个通病。其实我到现在才发现,平时要求学生写作文时,总是空洞地说一句,文章要写得细腻,不要空洞无物哦。其实没有系统地给学生讲讲细节描写该如何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对这一现象我反思了好久。我发现,自己还是在纸上谈兵,没有把细节描写这一写作活动真正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所以,第二次我放慢了写作的步伐,采用了“察――写――评”三步操作流程。
首先为学生提供观察的方向,我要求学生观察家庭摆设,家里的干净程度,爸爸妈妈在家与不在家的感觉是否一样。然后要求观察其中一个家长,了解他(她)的个性特征、起居习惯、待人处世的态度等。再规定具体时间具体地点观察,晚饭的餐桌上他(她)的举动,我做作业到睡觉前这一段时间他(她)的活动等等。
然后列出观察要求:(1)观察绝不仅仅局限于“用眼看”,还要将人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同时,要多与父母交流,多谈心,看看其中能否有新的变化。
(2)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悟到的,随时用笔记下来。也可以写一点观察日记,真实地记录自己每次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3)观察要持之以恒,要求这次作业连续观察一星期。但平时应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生活的每一天。
一星期后,我再次要求学生写此文了。我给学生又命了一个题――无法忘记你之细节描写,要求他们精心选择观察中那些曾经打动过他们的镜头或难忘的片段,将父母对子女那种毫无保留的爱都聚集在片段描写上,并着力营造好这个“动情点”。精彩的片段,可以是餐桌上夹菜的那一低头,可以是替你打扫卧室的吃力弯腰,可以是欲言又止的揪心的眼神,也可以是细腻缠绵的心理描写。要写得感人,就要不惜笔墨,真实生动刻画人物的动作,着力刻画人物的神情,选用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让人物走上前台对话,让人物上台表演……并用工笔细描的手法,刻画出令人震撼的细节,每个人笔下都流淌出与众不同的父母,使文章弥漫着令人心动的真情。
第二天修改后的小作文我很满意了:
1.黑幕渐渐降临了,风吹过略有一丝凉意。我抬头看母亲,此时她已把外衣脱了,但她额头上却仍然流下了一滴滴豆大的汗珠。她太忙了,自从父亲晚上去工作以来,她一回家就忙里忙外地为我准备晚饭,因此我一回家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蹒跚的步履中藏着几分疲惫。厨房中的锅碗瓢盆被母亲指挥着,奏出了有序的和谐曲。当这音乐接近尾声时,我便能闻到那股令我垂涎欲滴的香味。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跑进厨房去盛饭。看到母亲手握着饭勺,小心翼翼地盛起一点饭,轻轻地放进碗中,然后用饭勺将碗中的饭坦平,如此反复,不久便有了满满的一碗。她转过身来,将热气腾腾的饭碗递给我。我轻轻的接过了碗,却发现母亲苍黄的脸上刻了太多的疲惫,两眼布满了血丝,递碗的手在轻轻战栗着。这一幕好像如刀子一样刺痛了我的心。妈妈每天上大夜班回来,现在本来应该是她的睡眠时间啊。是我,都是为了我,她舍弃了许多珍贵的东西,而做这一切的原因,只有一个简单而伟大的理由:我是她的儿子,她是我的母亲。
2.长发的我老爱买头饰,走进“哎呀呀”,便情不自禁地拿下这个夹子,取下那条头绳,一张张钞票递了出去,可过不了多久,就喜新厌旧,搁在那儿了。
这时,妈妈总会问我:“还要吗”“不要了,扔了吧。”随后几天,我就会看见妈妈头上系着那些幼稚的头绳,从背后看过去,像一个小姑娘。“妈妈,你拿下吧,羞死了。”“不碍事!”妈妈的脸上露出了与她年龄不相称的红晕,她有点害羞地笑着微微低下头,用干皱的手摸摸那头饰,企图想把头饰上翘开的花朵塞到头发里,可过不了多久,那些花朵就如调皮的小精灵又蹦出来了。
那些头饰翘呀翘的,触动着我柔软的心底。
妈妈总是这样,让我生气又让我感动。不顾自己,眼中只有孩子,可是我宁愿拒绝这种扣人的心动,因为――我怕自己难以偿还……
这次作文修改后,学生能从妈妈的角度对妈妈进行神态、动作方面的描写,视角很独特,细腻,也很真实。这虽然写的是妈妈们生活中极其细小的事,可是于细微处见真情,细节描写使孩子怜惜妈妈、理解妈妈、热爱妈妈的一股浓情就跃然纸上了。这些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第一个是不顾自己只疼孩子的好妈妈,第二个是个节省不怕难看的好妈妈,这样一来人物更具个性特征,人物形象更鲜活了。细节描写在这里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这次作文后,我又对学生强调了细节描写的几个注意点。
1.求真――符合生活的逻辑。细节来自生活,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地表现生活。这个“真实”,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一定是会有的事实。有个同学写身为渔民的父亲出海打鱼回来,急切地“蘸着海水磨刀”,准备为其煮鱼汤喝。作者的本意是表现父亲的深挚,但由于这个细节失真。海水是咸的,刀上溅了它就会生锈,结果让父爱也被大打折扣,甚至被人怀疑其真实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定要认真观察生活。尊重客观生活的实际,决不能凭空想象。这是恰当运用细节描写的基础。
2.求细――留下传神的片断。既然细节描写于人物、于情节、于主题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写作上就不该轻描淡写,而应该工笔细描,传其神韵。这样才能让细节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在上面第一篇短文中,小作者抓住妈妈为他盛饭这个细节,不只是用“妈妈盛好饭递给了我”一句话一笔带过,而是详细展示了妈妈“手握”“轻轻地放”“反复坦平”“刻了”“战栗”的全过程,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行动、神态,把一个担心孩子吃少了,吃不饱的好妈妈细地的描绘出来了。
3.求独――着眼人物的个性。细节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服务的,因此要挑选那些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的细节,特别是属于所写人物独有的细小动作。比如《约定》一文写儿女们将已不能开口讲话、行动非常困难的两个老人搀扶着见面,作者没有写老人们互致问候,没有写老人们热情拥抱,没有写老人们促膝细谈,因为这些细节常见于行动自如的人们,而不属于风烛残年的老者。文章写道:“儿女们在不断地、详细地讲述各自父亲的病情近况。可两位老人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从见面到分手,就这么一直握着,久久地没有分开。”“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个极具个性化的细节,非常形象地表现了行动不便、说话困难的老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引发读者的无限联想和感慨。
这之后我又布置了几个小题目――课间10分钟之同学细节描写、任课老师之上课特征描写,描写同学要求做下课10分钟悄悄的旁观者,把同学下课时的音容笑貌生动地描写出来,描写老师一定要体现这个老师与其他老师的不同点来。当然仍旧要运用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有了前车之鉴,他们这一次写得基本都能使我满意了,个别基础差的需要单独辅导的除外。
这样一次两次的训练,我的学生的作文假大空的现象慢慢少起来了,选材上选自己熟悉的生活,选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再加上细腻的笔触,用那曾打动过自己心灵的东西使别人的心灵颤动,用自己的情感去唤起别人的情感,这样笔下的文章就会摇曳多姿,情真意切。细节描写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与真实性,会让作文别开生面。因为细节就是品味,细节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深度。
反思:这次的小作文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事后我又琢磨了好久。这样的作文形式对于优等生和中等生而言是容易接受的,可是对于那些作文条理清楚都难以达到要求的差生来讲,难度就大了。所以我认为在作文修改方式上还可以更丰富些。老师可介绍一些名家修改文章的方法,给学生规定修改的基本程序,从发现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入手,在PPT中展示需修改的文章,集体进行修改,让学生从病例分析中懂得文章不足在哪里,怎样修改。然后分四人小组来找出文章中的同类缺陷,提出修改方案,再共同修改。因为互阅互查互改能充分发掘他们习作的优点,这既是对优中等生的热情鼓励,也有利于差等生的学习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邦俊,周远喜.家庭生活与作文课例[J].语文教学通讯.2008(1)
2.杨署.要重视写作中的细节描写训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8(5)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马山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