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零售支付体系的全球经验及中国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零售支付体系的全球经验及中国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年来,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兴零售支付体系高速发展,与银行卡等传统零售支付体系形成了并驾齐驱的格局,在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促进金融普惠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零售支付体系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研究了零售支付体系的全球经验,分析了中国零售支付体系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零售支付;普惠金融

近年来,以银行卡支付、网络支付、移动支付、预付卡支付等为主体的零售支付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呈现出产业化、市场化、集群化、多样化等特征,服务主体、服务领域、服务形态、服务内容都与传统的支付体系相比凸显了新内涵。零售支付的广泛应用给予了消费者更多的支付选择,对重塑支付流程、削减金融运行成本、改善金融基础设施、提升社会福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更广阔的意义而言,零售支付体系的创新发展在提高支付体系及金融服务效率、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上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零售支付体系的界定

零售支付的提出主要是与大额支付相比较而言(CPSS,2012),综合来看,零售支付与大额支付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用的范围不同。大额支付主要应用于银行间交易,零售支付则更多地与消费者或企业购买的货物或服务相关,是一种市场化的应用。第二,应用场景的复杂度不同,大额支付是一种标准化、固定化的应用场景,而零售支付的应用场景更为复杂且较为分散,比如移动支付、网络支付等,面对的是需求千变万化的消费者。第三,参与主体不同,大额支付的参与主体主要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而零售支付的参与主体则主要是商业银行、消费者、商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主体更加丰富、更加多样。第四,创新速度不同,大额支付作为支付体系的后台,以追求稳健为主,在服务的变化上较小,零售支付作为一种市场化的支付行为,虽然仍然是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更加注重效率,注重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在服务形态上,创新迅猛。第五,支付工具的选择不同。大额支付的支付工具较为单一,而零售支付提供了多样化的支付工具选择,各类新型支付工具不断推陈出新、层出不穷,尤其是近年来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各类支付工具不断前移,让消费者触手可及,满足了消费者随时随地的支付需求。第六,交易效率不同,大额支付在交易中通常具有交易时滞,而零售支付则实时支付、实时到账,更加快捷便利。第七,交易额度不同,大额支付主要是批发交易,额度要求较高,零售支付则是小额交易,没有固定的交易额度限制,但由于应用广泛、消费者人数众多,众多的小额零售支付交易规模积累起了大规模的市场应用。目前看,零售支付主要包括传统零售支付和新兴零售支付两个组成部分,传统零售支付以银行卡为主,得到了广泛应用,新兴支付以网络支付、移动支付为主,增长迅猛,受到广泛青睐。

二、零售支付体系发展的全球经验

(一)创新是零售支付体系发展的主导趋势

根据CPSS的一项研究,过去10年,零售支付是各国中央银行在支付领域创新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30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在零售支付方面共进行了122项创新,15%的支付创新与卡基支付相关,20%的支付创新与网络支付相关。如果将市场主体中的零售支付创新纳入的话,零售支付的创新则不可估量。综合市场发展实际情况,在零售支付体系中,卡基支付、网络支付、移动支付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创新主体,其中,移动支付和网络支付的创新行为更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表1给出了世界银行一项关于101个国家在支持零售支付创新方面的调查,由表1可知,无论是高收入国家还是低收入国家,移动支付和网络支付的创新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普遍支持。虽然ATM和POS领域的创新也广受重视,但在样本国家中,对ATM和POS终端的创新支持大都在60%-70%之间,对比而言,对移动银行和网络银行的创新支持则有了更高的提升,其比例基本在80%以上。

除了支付渠道及工具领域的创新外,零售支付的应用创新也是一个热点。一是社交支付高度活跃。脸谱支付、微博支付、微信支付以及其他社交圈的支付迅速发展,点对点、面对面支付成为可能,并且极受青睐,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二是动态支付的应用程度提升,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从固定终端或固定场所的支付应用逐渐拓展到地铁、公交、商店等碎片化的动态支付应用场景。三是支付衍生品不断增多,在支付功能上加载其他应用正逐渐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如地理识别、感应特征等正在逐渐与支付功能融为一体。四是从商品购买行为的支付向理财、资产管理等领域的支付拓展。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支付应用不再局限于购物领域,在理财领域、证券领域(如中国的余额宝、佣金宝等)有了进一步的应用。五是跨境应用在不断提升,随着支付主体国际化合作程度的提高,支付正在与银行一道,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支付行为。

(二)人口规模大、收入较低的国家是零售支付体系应用的主体

从本质上讲,零售支付的创新应用是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表现,是对金融服务不足领域的有效填补。从全球范围看,存在着经济发达国家金融服务相对充足、发展中国家金融服务短缺的格局,存在着城市金融服务相对充足、农村金融服务短缺的格局。受限于金融服务的高门槛、高投入,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难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的资源倾斜来改善金融环境,后发优势难以体现。但零售支付体系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现状,其成本低、覆盖面广、便捷性高,在不占用物理空间和柜台门面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金融服务的提供,PC、手机、电视、移动设备等都可以成为零售支付的载体和端口。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等零售支付的出现对渴求提升金融服务的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犹如雪中送炭,激发了极大的创新和使用热情。由表2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银行的调查中,大部分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创新性支付产品的交易量都呈快速增长态势,但从创新性支付产品的交易量在传统电子零售支付中占到5%以上的比例看,低收入国家明显多于高收入国家。从人口规模上看,零售支付体系的特征更加明显,我们看到,在人口大于3000万的国家中,创新性支付产品的交易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其比例明显多于人口规模在3000万以下的国家,其他两个指示同样展现了如此规律,充分显示了零售支付的金融普惠性。

(三)零售支付体系的发展推动了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应用

零售支付体系的发展为电子货币的应用提供了可能。随着电商、虚拟社区及其他网络交易的发展,零售支付体系的创新发展使电子货币可以较为轻易地实现转账交易及应用。表3中给出了2008年以来电子货币的交易额变动情况,在可统计的国家中,我们看到,电子货币都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如巴西,电子货币交易额从2008年的4.9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1.5亿美元;意大利在2008年时的电子货币交易额为67亿美元,到2012年,其交易额达到了162.9亿美元。从增速和规模上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种发展从根本上得益于零售支付体系的发展。

(四)零售支付体系运行市场化、管理自律化

零售支付在全球各国的发展中都体现了双向发展态势,一方面各国央行加强顶层设计,从上至下推动零售支付体系的建设及安排,提高金融基础设施的效率及功能;另一方面,来自市场自发的零售支付创新也呈快速发展态势,展现了从下至上的特征及草根特性。这种双向发展态势更加凸显了零售支付体系在经济发展及社会民生中的积极作用。如表4所示,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零售支付系统的建设上取得了很大发展。在管理上,大部分国家都对零售支付系统采取了市场主导的管理模式,交由支付清算领域的行业协会进行自律管理,以适应零售支付体系创新迅速、反映灵敏、贴近市场的特点,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通过行业协会运行着一个或多个零售支付系统。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由于零售支付还具有市场需求主导的从下至上的特征,因此,采取行业自律组织进行管理可以更好地感知市场需求,跟上市场节奏,在动态演进中更好地促进零售支付市场的发展。

三、零售支付体系发展的中国样本

基于人口规模庞大、城乡金融失衡及金融抑制等因素的存在,中国在全球中成为了零售支付体系发展的经典样本。零售支付的交易规模在不断扩大,在金融服务中的作用不断提升。

(一)零售支付体系发展的现状

1、市场规模扩大化

零售支付在中国的发展既有央行推动的零售支付体系的统筹安排,也有市场根据需求进行的创新性零售支付应用,呈现了多样化的生态体系。在央行、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等零售支付主体的大力推动下,零售支付市场规模加速扩张,形成了银行卡等传统零售支付业务和移动支付、网络支付等新兴零售支付业务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截至到2014年第一季度末,银行卡累计发卡量达到了43亿张。2014年第一季度,银行卡发生业务笔数128亿笔,金额110万亿元,银行卡渗透率也达到了47%以上。而5年前的2009年,其第一季度末的银行卡累计发卡量为18亿张,银行卡发生业务笔数42亿笔,金额34.02万亿元。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规模看,2013年达到了16万亿元,而2003年时不足10亿元。可见零售支付市场近年来在市场规模上取得的成绩斐然。其中,网络支付、移动支付最为引人注目,2013年,银行处理网上支付1060.78万亿元,同比增长28.89%,支付机构处理网上支付业务8.96万亿元,同比增长30.04%;银行处理移动支付业务9.64万亿元,同比增长317.56%,支付机构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19万亿元,同比增长556.75%。

2、应用场景广泛化

中国的零售支付呈产业化、集群化发展,并且高度市场化,其服务功能大幅提升,在各行各业深入渗透,服务的边界在不断拓展、重新定位。在服务对象上,从服务于商品交易领域到服务于资金转账、居民理财、财富管理等领域,从服务于B2C到服务于B2B和C2C,从服务于电商企业到服务于各行各业。在服务形态上,从银行卡形态的非平台化运营到支付宝、财富通等平台化运行,开放度和参与度大幅提升,资源集聚和整合能力大幅增强。在服务流程上,从线下支付与线上支付独立运行,到线上线下打通的O2O模式,便捷性大幅提高。在服务层面上,从实体空间到虚拟空间,社交网络的支付成为热点。在服务空间上,从境内支付到跨境支付,支付的国际化程度大为提升。总体而言,支付服务的边界不再局限于特定领域,交易走到哪里,支付就渗透到哪里。

3、支付系统重要化

零售支付在服务内容及领域上表现出强特征的同时,其在金融基础设施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除央行布设的零售支付系统具有系统重要性外,一些起源于草根的零售支付系统随着用户规模的大规模拓展以及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广泛连接,也具备了系统重要的显著特征,比如支付宝,其庞大的用户规模、与多家商业银行的端口接入以及服务于大规模货币型基金的角色,令其具备了系统重要性的基本特征,一旦发生风险事件,传染性和扩散性很大,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预见,随着零售支付市场的繁荣发展,更多的零售支付系统会具备系统重要性。

4、金融功能普惠化

零售支付的另一个功能是推动金融普惠,使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应有的金融服务。金融普惠的推广从根本上讲有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需要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供给,摆脱金融只服务于部分群体的现状,满足金融薄弱群体、地区的金融需求;第二个层面是对已经享受到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更多的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零售支付与金融普惠的要求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众所周知的成本低、快捷、简便都是零售支付促进金融普惠的基本原因。零售支付的灵活特性还可以在满足同质同类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打造定向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及满足度。从更广阔的角度而言,零售支付的创新发展还可以促成社会福利的提升,在更加宽泛的角度促进金融普惠的发展。零售支付的发展降低交易费用、增强便利性、缓释风险1,由此可设定一条支付技术边界曲线(PTF,payment technology frontier)和社会无差异曲线(SI,social Indifference),来识别零售支付的发展在促进社会福利提升的过程。如图所示,横轴代表支付成本,纵轴代表风险,随着零售支付的发展,支付成本和风险都在不断下降,支付技术边界曲线逐渐向远点移动,在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交的过程中,用更小的成本和风险都换得了同样的福利水平。

(二)零售支付体系存在的问题

1、市场分割依然存在

零售支付市场处于产业化、市场化的转型加速期,这里边有新老零售支付主体的碰撞、有新兴支付主体之间的竞争、有不同商业模式之间的冲击、还有不同类别的支付服务商因利益分配问题而出现的拉锯战,市场还不能有效兼容,还需要进一步磨合和成熟。在这个发展阶段,市场分割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比如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之间的竞合使得市场服务存在摩擦,银联与第三方支付之间也存在着某些矛盾,电信运营商与第三方支付之间也有着分歧,这些分割的存在影响了支付市场资源的有效流动和配置,高度开放共享统一的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2、收费定价需要透明和统一

随着零售支付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线下业务向线上业务的转型和拓展,收费定价问题越来越凸显,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线上业务缺乏明确统一的定价机制,不同业务之间收费标准不统一,压价竞争较为混乱。二是随着线下线上业务的一体化,简单套用线下业务的收费及分润机制不再适用,利益纷争较大。三是线下零售支付业务的定价主要是银行卡的计费分润机制,虽然新的银行卡定价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阶段性发展需要,但随着银行卡业务种类的增多、向各行各业的渗透以及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政府定价形式将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需求。四是零售支付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质价不符的问题,好的产品和坏的产品都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容易逼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3、标准评价及评估体系尚待建立

零售支付体系处于一个创新发展期,在信息通讯技术的推动下,涌现出了各式各样的创新性产品、工具、渠道等,提高了便利性和可得性,但风险同样伴随而生,有可预测的风险、也有不可预测的风险,有的产品可以推出后即面向市场,有的产品需要有待观察后面向市场,还有的产品可能风险过大,不适宜面向市场,需要一套标准及评估体系对其进行考核和评价,设定一些量化指标,建立风险评估的升降级制度,使消费者能够时刻享受安全便捷的产品。

4、面临着转接清算市场开放的国际竞争格局

零售支付的市场竞争目前已经面临着“狼来了”的压力,大型国际零售支付服务商如Visa、Master等都在觊觎着中国市场这块蛋糕。国际经验表明,这些国际组织的进入往往给东道国的零售支付带来致命性的冲击。但在国际压力下,我国很可能在转接清算市场上进行有限开放,以平衡国际利益格局。届时,我国的零售支付组织能否顶住压力,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考察的问题。但在国际组织进入前,把自身存在的问题先清理好、苦练内功,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不要使去IOE2这一情形在零售支付行业仓促发生。

四、政策建议

(一)建立高度透明、有效促进支付市场资源配置的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具有较强的杠杆作用,可以较好地引导资源流动,促进行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行业更好地发展。因此,加强收费定价机制建设是一个重点问题。一是推动传统零售支付市场的定价机制由政府定价向市场定价转型,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二是在新兴线上支付领域加强机制建设,做到同质同类业务定价标准化,差异、特色业务溢价合理化。三是研究线上线下一体化业务的收费定价机制,做好利润分配,维护好各个参与方的利益。

(二)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形成有效的监测机制

评估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新产品的评估体系;二是风险评估体系。根据零售支付业务发展特点,设定有效的评估方法、评估标准,进而形成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可根据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先支付机构内部后全行业的原则,逐步推进,最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估体系。一方面使市场主体在自身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风险的自测,另一方面降低监管成本,增强监管部门监管的针对性,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三)建立合作共赢的理念,让市场各方都能够从零售支付市场的发展中充分受益

零售支付是一个大市场,每个参与方都可以从中受益,但在发展初期,容易因为市场占有率问题发生摩擦。市场各方应充分认识到先将蛋糕做大的必要性,在产业链中找好自身的定位和分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零售支付市场的生态体系建设好,做到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利益攸关方,都是建设者,共同在市场蛋糕做大的过程中寻找机会、分享成果。

(四)站在全球零售支付发展竞争格局的视角来建设我国的支付市场

市场主体参与国内竞争的同时,还应站在参与全球竞争的视角来看待行业发展问题,共同把国内零售支付市场发展的规则建立起来,把市场秩序维护好,利用政策保护期,加快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做好市场开放时深度参与国际竞争的准备。同时走出国门,在海外积极发展我国的零售支付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必要的服务。

参考文献

[1]CPSS, Red Book statistical update,2013.

[2]CPSS, Innovations in retail payments, Report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Innovations in Retail Payments,2012.

[3]The World Bank, Innovation in Retail Payments Worldwide: a snapshot,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Series Pay-ment

Systems policy and Research,2012.

[4]曹红辉.国外零售支付系统[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5]中国人民银行.支付体系运行报告[Z],2014年第1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