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脾胃病重在调升降的辨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脾胃病重在调升降的辨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根据脾胃的生理特点,即脾主升清,胃主和降,以及脾胃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胃的升降失常,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脾胃病重在调升降的学术思想,并拟定“益气健脾,温阳健脾,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等12种辨证治疗方法。

[关键词] 脾胃病;生理;病理;调升降

[中图分类号] R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101-03

脾胃升降运动的理论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以此说明脾胃的升降功能关乎到人的寿夭。后李东垣[1]继承和发展了《内经》关于脾胃的升降运动的理论,提出“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转化糟粕,转味而出”。张元素则以升脾气,补脾气、脾血,燥脾湿;降胃气,泻胃实,攻胃积为治疗脾胃病的治则[2]。笔者拟从脾胃的生理特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强调调升降是治疗脾胃病的重要环节。

1 脾胃的生理特点

1.1 脾的生理特点

脾主升清、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脾属土,位居中央,上通心肺,下连肝肾,既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为元气滋生之本。所谓“升清”,就是化生和升发清阳之气。清・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升胃降。清阳得升,元气充沛,则脏腑均得其养;浊阴得降,则糟粕废气均得排除。若脾气不升而反降,饮食不能运化,则出现腹胀、呕吐、纳呆、腹泻等症,甚则出现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症。

1.2 胃的生理特点

胃为六腑之一,其气主降,以通为用,以降为和。胃为“水谷之海”,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之后,其中清者,经脾散精,上输于肺,敷布周身;其中浊者,则在胃气的作用下下行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胃的通降作用,还包括小肠将食入残渣下输于大肠和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若胃失和降,则胃气上逆而出现呃逆,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又可因浊气在上而发生口臭、脘腹胀闷甚至疼痛,以及大便秘结等症。

2 病因病机

2.1 饮食所伤

饥饱无常,或过食生冷酸辣不洁之物,易伤脾胃。《难经・四十九难》有“饮食劳倦则伤脾”之说,脾胃互为表里,病时互相影响,如《脾胃论》说“夫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故亦从而病焉。”说明饮食不节,首先胃病,胃伤而后脾病。脾胃均伤,则受纳、腐熟、转输、传导、运化等功能失常,而出现痞、闷、胀、痛、呕吐、泄泻等证,故《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同时,由于脾运失职,水谷精微不得敷布,营血不足,脾土不能尽其灌溉之职,而出现四肢萎弱,肌肉消瘦,甚至出现少气乏力等全身虚衰症候。

2.2 七情所伤

七情中忧思怒三志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忧本肺志,忧伤过度,伤及肺脏,肺病及脾(子盗母气),故致脾病。思为脾志,张景岳云:“苦思难释则伤脾。”所以说,忧思伤脾,脾气既伤,化源不足,气血亏乏,心神失养,多出现心脾两虚证候。怒为肝志,怒则肝气过旺,必乘脾土,导致肝脾不和证。

2.3 寒湿侵袭

在六淫中,寒、湿之邪郁脾脏的关系较为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因寒湿均属阴邪,其性凝滞收敛,既损伤脾阳,又阻碍气机,使脾胃升降之职减弱或丧失,如食凉饮冷,久处湿地,或外感雨露等等,脾土被困,遏伤中阳,脾运失健,则出现畏寒、纳呆、腹胀、腹痛、腹泻等证。另外,湿邪内蕴日久,因人的体质不同,有的湿郁化燥伤津,导致湿证兼燥;有的湿郁化热,导致脾胃湿热而出现黄疸。

2.4 燥邪伤胃

胃为阳腑,其性主燥,喜湿恶燥,故燥邪为胃的主要致病原因。若过食辛辣、或燥邪入里,胃阴受伤,则出现口干、口渴、便秘等证;若胃阳素强,加之七情郁结之火相并,耗津伤液,致使胃腑阴血亏乏,出现消谷善饥、噎膈反胃等证。燥伤胃络,则胃痛,吐血等。

2.5 其他因素

因脾为后天之本,很多因素可导致脾气虚衰,如素体虚弱、劳倦过度、病后失养、久病不愈,均能造成健运失职,脾胃虚弱。虫积日久,耗伤气血、阻塞肠道、扰乱气机、影响健运,终致脾胃虚弱,气血双亏。

尽管病因各异,但引起脾胃病的病机确不离升降失常。临床上气机升降失常的表现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升降失常的基本病机不外升降不及、升降太过和升降反常3类:(1)升降不及。是脏腑虚弱,运行无力,或气机阻滞,运行不畅,使升降作用减弱。如脾气主升,脾气虚弱,则清气不升而头昏、便溏;又如大肠以通降为顺,若气虚传导无力,则糟粕停滞而为便秘等。以上皆升降不及所致。(2)升降太过。是指脏腑气机的升降运行虽与其主导趋势一致,但其程度已超出正常的生理范围的病理现象。如胃、大肠,均以通降下行为顺,若通降太过,就会出现泄泻稀便等症状。(3)升降反常。是指脏腑气机的升降运行与其正常趋势相反的病理现象,即当升不升,反而下陷;当降不降,反而上逆。如脾气不升,中气下陷,发生泻泄、脱肛;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出现呃逆、呕吐等。

3 辨证论治

3.1 脾气虚弱,升清失常

脾气不足,健运无力,升清功能失常。临床表现为腹胀纳少,食后胀甚,大便溏薄,精神疲乏,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形体消瘦,或见肥胖,浮肿,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治宜益气健脾。方选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药组成:党参、茯苓、白术、炒扁豆、炒山药、薏苡仁、莲子肉各12 g,陈皮、砂仁、桔梗各6 g,炙甘草4 g。

3.2 脾阳虚弱,温运失常

脾阳虚弱,温运无力,升清功能失常,临床表现为腹胀纳少,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大便溏稀,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治宜温阳健脾。方选理中汤加味(《伤寒论》)。方药组成:人参9 g(或党参15 g)、白术15 g、干姜6 g、茯苓15 g、山药15 g、砂仁10 g(后下)、附子6 g、炙甘草3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