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沿淮旱直播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沿淮旱直播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介绍稻曲病的危害症状和发病条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稻曲病;旱直播稻;危害症状;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5.1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124-01

发展旱直播杂交稻可解决沿淮低洼地易受涝、渍害影响,农作物产量偏低的问题,增加粮食总产,提高农民收入。但是由于沿淮种植旱直播杂交稻,多是麦茬稻,播期较晚,直播稻群体大,偏施氮肥,极易发生稻曲病,稻曲病是旱直播稻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谷粒,形成墨绿色或黄色粉团,不仅影响产量,而且污染稻谷,危害人身健康。因此,做好稻曲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1-2]。

1稻曲病危害症状

稻曲病是水稻生长后期于穗部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多发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稻曲病主要在抽穗扬花期感病,病菌危害穗上部分谷粒,一个穗上常有一粒至几粒,严重时多达十几粒。稻曲病不仅毁掉病粒,而且能消耗整个病穗的营养,致使其他籽粒不饱满,随着病粒的增多,空秕粒明显上升,千粒重减少,造成产量下降,稻米品质变差[3]。近年来,沿淮稻区由于优质稻和旱直播杂交稻种植面积增加,以及水稻抽穗扬花期持续阴雨,使稻曲病不同程度发生。

2稻曲病发病条件

稻曲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核和厚垣孢子越冬,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发病条件如下:一是品种特性。一般杂交稻发病重,常规稻发病轻。杂交稻因其生长旺盛,叶色浓绿、郁闭且开花时颖壳张开时间稍长,有利于病菌入侵,发生程度较重;两系稻感病重,三系稻感病轻;优质稻感病重,米质差的稻感病轻;密穗型感病重,散穗型感病轻,一般着粒密的品种,谷粒上露水不易干,发生重而普遍,而着粒稀的品种,谷粒上结水时间较短,通常发生较轻或发生时间偏晚;晚熟品种发病较重,早熟品种发病较轻;二是气候条件。水稻孕穗至抽穗期高温多湿,温度在26~28 ℃最适宜发病,病菌最易发育。长期低温、寡照、多雨可减弱水稻的抗病性。晚稻抽穗扬花期如遇持续阴雨天气,有利于病菌的侵染与繁殖,病害发生重;三是田间湿度。田间湿度大,日照短,露重,露水干得迟,发生较重;大面积深水灌溉,田水落干过迟发病重;四是氮肥施用。偏施氮肥,施用氮肥过量、过迟,叶片生长宽大而披垂,水稻抽穗后生长过于繁茂嫩绿,田间荫蔽,通风透光性差,稻株氮碳比失调,抗性下降,容易发病且程度加重[4]。

3防治方法

3.1农业防治

3.1.1品种选择。水稻不同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不同,一般选择对稻曲病抗性强的品种和生育期适中的品种。经过国家审定并且符合当地区域种植的,或者经安徽省审定的且经过示范种植的表现良好的,如丰两优晚三、新优188等高产、优质、抗病杂交籼稻品种,其生育期夏播110 d左右。

3.1.2选择播期。沿淮旱稻以麦茬稻为主,麦收后要抓紧时间抢播,一般播种应在6月15日前结束,提早成熟,降低稻曲病侵染的风险。

3.1.3肥水管理。一是合理施肥。大田施肥有条件的应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水稻生长期间应增施磷、钾肥,促生长稳健,增强抗性;尤其要慎重施用氮肥,避免氮肥施用过量、过迟,以免贪青晚熟,导致病害;二是科学管水。按旱直播稻生长需水特性进行科学管水,在旱直播杂交稻需水敏感期浇水能保证获得高产,播种后如遇干旱,及时浇出苗水,保障一播全苗;基本苗达到要求时,及时晒田;孕穗至抽穗期,灌“跑马水”,重点浇好分蘖水、拔节孕穗水和抽穗灌浆3次关键水。推广薄露灌溉技术,孕穗后期注意田间水管,勿大水漫灌、长期淹水,宜浅水勤灌,以免田间湿度过大,有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与入侵。

3.2物理防治

播种前,清理田间杂物,以减少菌源;早期发现病粒应及时摘除和及时防治,农户需在当地植保部门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防治。如果在防治的过程中遇到雨天的影响,也要抓住雨停的间隙快速施药;重病田块收获后进行深翻,以便菌核和曲球在土中腐烂。收割的带病稻草要及时焚烧,避免感病植株及颖壳危害其他健康水稻。

3.3化学防治

一是播前种子处理。稻曲病可以通过种子传播,应尽量不用已染病的稻种。浸种时用强氯精500倍液浸种消毒10~12 h,或播种前每100 kg种子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400 g拌种;二是药剂喷防。在水稻抽穗前7~10 d(圆苞期)用30%丁戊己二酸铜900~1 200 g/hm2,或25%戊唑醇375 m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并于破口抽穗1/3~1/2时用5%井冈霉素水剂7.5 L/hm2,或80%多菌灵1 500 g/hm2对水450 kg/hm2再防治1次。

4参考文献

[1] 黄世文,余柳青.国内稻曲病的研究现状[J].江西农业学报,2002,14(2):45-51.

[2] 张君成,张炳欣,陈志谊,等.稻曲病菌分生孢子的生物学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3,33(1):44-47.

[3] 张平,李志丰.黑龙江省稻曲病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7(2):48-51.

[4] 罗新元,覃金绪,蓝继新,等.2012年融水县中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3(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