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师的心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师的心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一名特教老师,沂水县培智学校的王琦没有桃李满天下的欢乐,也没有扬名立万的奢求,他只希望人们认识到,他的学生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王琦出身于一个教师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对教师这一职业有着特殊的感情。1985年,王琦顺理成章地考了师范大学,有机会接触到特殊教育这一领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东北一所中学当教师,但舒适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并没有让王琦从此沉寂下来。他利用空暇时间继续钻研特殊教育,并决定将特殊教育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

为了专心搞好特殊教育,他毅然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受聘到一家特教学校,从此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弱智儿童的教学探索中。为了借鉴国内外特殊教育的先进经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他曾专赴日本进修,并先后到全国多家培智学校进行专项考察,研究弱智儿童教学的新方法,编写教学计划,探讨课堂教学模式,掌握了大量的弱智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技能。

渐渐地,王琦名声在外了。他受到了全国多家特教学校的高薪聘请,可他还是在最初的那家特教学校里刻苦钻研,默默耕耘。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一位家长说:“沂水县没有这样的学校。”王琦心中止不住一阵阵难过:自己是喝沂河水长大的,而今,家乡的父老乡亲却要节衣缩食,花掉家中多年的积蓄,将孩子送到外地的特教学校求学!

他相信,在家乡一定还有很多的弱智儿童。经过实地考察之后,王琦发现在沂水这块拥有120万人口的土地上,竟然有1000多名不同程度的弱智儿童。于是,他萌发了一个念头:回到沂水办一所培智学校,让家乡的弱智儿童都能上学!这个念头一发不可收,虽然校方执意挽留,并承诺给以更加优厚的待遇,但他决心已定、去意难留,最终还是携妻带子,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开始了他新的创业。

他在给县教育局的申办报告中写道:“这些特殊儿童,他们既是国家的公民,又是弱势群体,他们应当与健全人一样享有同等的生活、生产和受教育的权利,需要特殊的爱和帮助。因此,我们在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也要努力发展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我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愿意替政府分忧。”

建一所学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万分艰难。一个多月过去了,他求亲告友,腿跑细了,嘴磨破了,钱还是没凑够。万般无奈下,他将自己的摩托车和妻子的首饰廉价卖掉。没有场地,他又骑上自行车,带上煎饼咸菜,开始四处奔波,多方打听。为了选择理想的校舍,他跑遍了沂水县的角角落落。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一处废弃的厂房。

为了节省有限的资金,他和爱人自己动手,拔草、推土、修房、垒灶,两个人手上起满了水泡,脚上扎满了血口子。儿子跟着他们俩,有时饿得直掉眼泪。一家人没白没黑地干了一个多月,才使原来破破烂烂的院子有了点学校的样子。在此基础上,他聘请了省教研室及潍坊特师的专家担任学校顾问,与济南、烟台、枣庄等特教中心建立起业务往来关系,并且从专业学校招聘了一批优秀的特教教师。克服了种种困难后,2001年4月,民办学校――沂水县培智学校终于正式开始面向社会招生了。

学校有了,老师请来了,可学生却迟迟不来报到学习。这让王琦为难了。要知道,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人们对残疾儿童通常是“听之任之”。于是,王琦只好不辞辛苦,一个一个上门去找。一个,两个,三个,就这样,他先后“找”来了30个儿童。说起办校的那些经历,王琦概括了三句话:“钱是借的,校舍是租的,学生是找来的。”

“叔叔好!”当笔者走进一间教室时,听到的是与健全儿童毫无二致的欢迎声。接着他们又忙着回答老师的问题,一样是手举得高高的,小屁股还从座位上翘起来。如果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这里的教学环境令人感到十分放松:每个班只有几个学生,多的十几个学生,有问题时,他们就和老师进行谈话交流。走进培智学校,每个看到你的孩子都会停下来向你问好。别的孩子这么做,也许不足为奇,但弱智儿童能做到这一点,却是王琦和教师们心血的结晶。

这些孩子没来学校前,有的只知道捡垃圾吃,有的分不清东西南北……刚入学时,必须由老师抱着领着,喂饭喂水、擦屎洗尿、洗脸洗脚。冬天,孩子们尿裤子、尿床,老师们都会立即为其清洗干净;夏天,孩子们都已进入了甜蜜梦乡,老师们还得不时为孩子们驱逐蚊蝇。学校为每一位孩子建立了档案和“学生变化跟踪小记”,进行24小时详细记录,老师一天到晚与学生形影不离。刚进校的弱智儿童,生活不能自理,完全靠老师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每一点微小的变化和进步,都倾注了王琦和老师们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现在,首批入学的30个孩子,由刚入学时的生活不能自理,到现在会弹琴唱歌、表演文艺节目,由辨不清东西南北,到会读书看报、演算数学题,而且有的还学会了雕刻、缝衣、做家务。

洋洋(化名)是最早一批进入培智学校的学生,刚入学的时候走路都要人扶。经过3年的康复训练,洋洋已经在一所工厂参加工作了。伦伦(化名)刚来的时候只有5岁,当时说话都不清楚,7岁时,他已经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背起书包,走进普通学校接受教育了……

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变化如此之大,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住王琦和老师们的双手,连声道谢。王琦和老师们的心血终于有了收获。王琦也更加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拯救一个不幸的孩子,就是拯救一个不幸的家庭!

在多年与弱智儿童的接触中,王琦已经割舍不了和他们的那份感情了,在他的眼里,“他们是最善良不过的孩子”。王琦说:“弱智儿童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爱,给他们提供参与社会的权利和机会,有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这就是我们从事特教工作人员的最大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