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疯狂“打新”银行资金违规路径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疯狂“打新”银行资金违规路径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万亿、2.26万亿,2.7万亿......囤积在一级市场的新股申购资金不停地刷新记录。

在二级市场震荡不休之时,一级市场新股申购却温度骤升。从中海油服、建设银行,到中国神华,超2万亿的冻结资金来自何处?申购资金是否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银行?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指出,机构资金应占绝对多数,如果其中有银行资金的变相参与,极容易助推股市泡沫,集聚风险。而本报的调查显示,一些券商踊跃将自营资金投入到新股申购,除了参与网下认购,还积极参与网上认购;除了动用自有资金,还从银行等机构短期融资参与新股申购。信托、基金、保险等机构也有类似举动。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市场风险。

存款总额7%打新

保险公司2652亿元、基金2601亿元、证券公司710亿元,占总申购量80%以上。

国内规模最大的IPO――中国神华的网下配售成了显示各路资金实力的战场。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及证券公司三类机构动用资金高达5960亿元,占到网下配售总冻结资金的八成以上。其中基金和保险公司各动用了超过2600亿元的资金参与网下配售,动用资金规模远远超过排名第三的券商,券商共动用710亿元资金。

9月25日,中国神华新股发行冻结资金近2.7万亿,刷新此前建设银行2.26万亿的纪录,创A股市场新股发行冻结资金总额的最高纪录。2.7万亿的打新资金,相当于8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的7.15%。

同一日,银行间市场的短期资金价格水平也攀高点,7天回购利率的加权平均利率自1998年4月以来首次突破7%关口,达到7.1017%。市场人士指出,这两组数据间,或许有一定关联。

本报获悉,在目前的市况下,一些券商踊跃将自营资金投入到新股申购,除了参与网下认购,还积极参与网上认购;除了动用自有资金,还从银行等机构短期融资参与新股申购。信托、基金、保险等机构也有类似举动。

这些资金似乎来无影,去无踪,颇为神秘。有市场人士就指出,上述打新资金并不染指二级市场,这也是每当市场爆出天量资金,而二级市场依然不温不火。“以往每当打新资金解冻后,股指都会迭创新高,但近期的市场表现,这部分资金就只是为‘打新’而来”。西部一家证券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公司的自营就是以打新股为主,除此之外还从银行等机构短期融资参与申购。”

他指出,银行资金变相进入新股申购市场,这一现象去年就有了,只不过今年加大了力度,主要就是通过同业拆借。

在A股市场,打新的无风险收益,使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在目前大盘居高,各路资金担心市场调整风险的情况下,打新更受青睐。

9月份,A股市场创下了单月融资的最高纪录,新股发行冻结资金亦一再刷新。其中,有网下申购资格的券商自有资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信托、信托计划、基金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企业年金均功不可没。

除此之外,机构也踊跃参与网上申购。机构参与网下新股申购,获配概率较高,但由于有锁定期,这就意味着有风险。与之相比,网上申购则是真正的无风险投资,虽然网上申购的中签概率很低,但它只会锁定资金几天,而且在A股市场素有“新股不败”的神话,这就意味着,资金量越大中签数量就越大,中签就意味着高收益。

因此,券商、信托、基金、保险、社保基金、财务公司等各路机构都热衷于打新股。如果是自有资金,无可厚非,但有相当一部分机构却是将银行的资金绕道进入一级市场。

2006年6月以来,招商银行上海东大名支行等6家银行向中国海运(集团)公司发放27亿元流动资金贷款中至少24亿元被中国海运(集团)公司直接或间接划至证券经营机构用于申购新股。今年6月,中国银监会宣布对8家银行分支机构挪用企业贷款的调查,对8家银行给予了行政处罚。

这或许是问题的冰山一角。持续的牛市让各路机构和资金都垂涎不已,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不少机构铤而走险。

利益诱惑

在新股申购中,网上申购所占比例往往超过网下申购,以中国神华为例,它网下申购冻结的资金是0.7万亿,网上申购冻结的资金是1.9万亿。

如比巨额的网上申购资金来自何方?“网上申购部分不像网下申购一样可以查到名录,上市公司只公布中签号码段,但据我们估计,机构在其中应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某大券商的一位高管指出。

另一券商的一位工作人员则透露,在业内,从银行短期融资参与新股申购早已不是秘密,“肯定不止是机构自有资金参与新股申购,不然银行回购利率不会这么高。打新股收益那么高,银行可以高利率放钱,乐得分一杯羹。”

据他所在的券商测算,今年申购新股的年收益率达到30%以上。虽然近期银行的短期拆借利率走高,但券商从银行融资打新股的利润空间仍然很可观。

9月25日,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以7.1017%创下该产品的阶段性新高,这个现象虽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的,例如9月25日也是今年第七次存款准备金率调高后的缴款日,机构从银行短期融资打新,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信托、基金、保险等机构从银行融资的操作模式与券商大同小异。

对是否曾借钱给机构打新,记者采访的几家国有银行均予以否认,某银行的一位管理人员表示:“监管部门严格规定,无论以何种方式,银行资金是不能进入股市的。”但他也指出,相比券商,信托、基金、保险等机构从银行短期融资的难度要小一些。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目前无法统计机构从银行融了多少资金来打新股,但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和银行回购的隔夜利率的双双走高,可视为一个佐证。高回购利率,也意味着这部分资金意在新股,不会进入二级市场,对二级市场而言,这并不是可用资金。

“打新”制度急需改革

钱多者得,新股申购这一制度是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西南财大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专家指出,逐利是资本的天性。在市场“恐高”的情况下,打新股无风险更受青睐。特别是中小板打新股的收益更高,赚钱效应导致资金申购凶猛。

“现在很多追求低风险的资金都被唤醒加入打新股行列了。”一位市场人士指出,打新资金来路众多,除了机构通过“灰色通道”从银行融来的资金,也包括来一级市场避风的散户资金,合规的机构资金,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的预算外资金,“对于违规资金,比堵截更重要的,是进行制度性反思。”

“证监会应该严查机构用银行资金打新股保护投资者利益,机构用银行资金打新股和银行打新股差不多,所以我们散户很难中签,打了半天啥也没打上,同时也增加新股上市狂炒的风险。”打新不成、在中小板新股报喜鸟(002154)上市当天买入的投资者朱先生气愤地说。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分析,A股打新能吸引如此大的资金量,和目前我国的新股发行制度密切相关。

A股打新的第一个特点是钱多者得。华生指出,在国际成熟资本市场不会施行这一规则,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上市的时候,不是钱多者得,而是保证中小投资者都能拿到。“我们在考虑打新资金为什么这么多的时候,必须意识到,这是我们的游戏规则决定的。如果我国没有进行资本管制,可能全世界的钱都会来打新股,那就不是2万亿的概念了。我们或许可以就此进行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