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进李镇西“1、3、5”构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两年,包头市商业银行这样一家位处祖国西北边陲小城―包头的城商行,在我国银行圈内可谓名声鹊起。“国际化”、“微小贷款”、“风险管理一类行”、“七家二类城商行(一类行空缺)之一”这些国内稀缺的概念资源无不与包商行有着密切关系,而所有这些又无不深深烙着这家银行的挂帅人――李镇西的印记。最近,这位西北硬汉型行长又提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所谓“1、3、5”构想。带着兴趣和疑惑,本刊记者于日前对其进行了采访。
基本内涵
《》:李行长,您好!时间过得好快,转眼之间,距离上次对您的专访已是一载有余。由您挂帅的包头市商业银行依然如展翅翱翔的草原雄鹰,续写着增长的传奇。最近,您提出了一个“1、3、5”构想来勾勒一个好银行的轮廓,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一构想的基本内涵吗?
李镇西:包头市商业银行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五年前我接手的时候,资产规模不足17亿,不良资产包袱沉重,人员不整。如今,包商行的规模已近500个亿。在你们《》杂志最新的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排行榜上,包商行位列宁波、杭州和南京市商业银行之后,居大型城商行第四名,包商行这几年的变化的确有点像是“神话般的增长”。回过头来总结一下,主要归功于我时常给行里员工讲的那句话:“思路决定出路”。我接手包商行时的心态是,不接则已,要接就一定要把包商行做出个样子来,那当然是一个“好银行”的样子,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银行才是好银行?说实话,当时的我不清楚,全行人员都不清楚。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学习、思考、总结,可以说初步形成了一个轮廓。从我们包商行的情况看,这个轮廓就是 “一个标准”、“三个文明”和 “五个方面”。“一个标准”即“国际化”――国际上好银行的标准;“三个文明”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五个方面”即管理、经营、创新、企业文化和金融生态。
“三个文明”
《》:几年前,您就提出了要把包头市商业银行打造成为“国际化”的好银行的战略目标,而“三个文明”和“五个方面”是您近一年来的新构思,特别是“三个文明”这样一种可以用于任何层面的一般性的概念用于一个好银行的架构中,似有宽泛之嫌,您可以为我们详解一下吗?
李镇西:确切地讲,我在2002年就提出了要把包头市商业银行打造成为国际化的好银行的战略目标,当时叫“与国际接轨”。不过,说老实话,虽然提出了这样一个目标,但其中究竟包含哪些东西,我的确不清楚,但有一点我明白,“国际化”肯定是一个好东西。国际上的好银行都在全球做生意,挣全世界的钱,而且大都越做越红火,照这些银行的样子去做当然是错不了。当时,对于这个想法,不光我不清楚,全行大多数人更是云里雾里,所以,部分班子成员当面很不客气地对我讲:“连一个小小的包头还没搞定,奢谈什么“国际化”啊?”行外的一些同业人士私下里对我也议论纷纷:“瞎狂什么!”关心我的市领导劝我“还是多想想怎么先在包头生存下去吧”。可见,当时我推“国际化”这样一个目标的阻力有多大呀!但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只要是认定了、认准了的东西是不会轻易回头的。我顶住了压力,也想出了许多办法,花了许多本钱去感触“国际化”、认识“国际化”、研究“国际化”,在全行员工中宣传“国际化”、讨论“国际化”。正如去年年初贵刊去我们行里采访时所看到的,包商行营业大厅的宣传栏中宣传的是“国际化”,内部行报――《金色时光》里写的是“国际化”,我在大会小会上讲的是“国际化”。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对“国际化”的理解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轮廓:“国际化”对包商行来讲首先是一种理念、一种标准,即国际上好银行的文化底蕴、运作理念、制度架构和操作流程,是整个一套体系化的东西。包商行就是要按照这样的标准去构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治理结构和运作流程以至整体模样。说来也很幸运,在我执意选择、认识和推行“国际化”的战略定位的几年里,包商行的面貌恰好一年一个大变样,到2005年底,包商行的绝大多数指标已经跃居当地同业首位了。包商行的业绩好了,大家的收入水平上来了,而且比别的行还高,社会上方方面面关注包商行的眼球也就多起来了,员工自然而然有了扬眉吐气的感觉,对“国际化”这样一种似乎是不着边际的东西有了亲近感,对“国际化”的战略定位也有了认同感。
但是,要让普通员工讲一讲“国际化”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还是存在着一些困难。对我自己而言呢,怎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或者是中国化的方式让全行上下清晰地理解把握“国际化”,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广“国际化”,也是一个挑战。近一年多来,我斟酌良久,把“国际化”概括为“三个文明”,而这“三个文明”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几乎是从小就接触并熟悉的概念,所以大家很容易对“国际化”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但另一方面,由于“三个文明”几乎适用于任何一个领域,甚至可以说已经是一种用滥了的说法,所以,如果撇开“国际化”去讲“三个文明”,我担心搞不好就会流于形式;如果不首先讲“国际化”,并把“三个文明”归属到“国际化”的大架构下,恐怕也难免给人以泛泛而谈的感觉,缺乏新意、缺乏引领性和感召力。说到这里,不妨把话题扯得稍远一点,事实上,我们国家的好多领域充斥着太多似乎是美丽动听的字眼或说法,但这些又往往只是一种说法而已,说的人说多了,就疲劳了,索性只说不做,或者说一套做一套;而听的人听多了,也疲劳了,也就怠于将说和做、语言和事实结合起来。最后是,大家习惯和满足于把自己包裹在色彩斑斓的语言或说法的外表之下。对了,这种现象在哲学上好像叫什么――异化?我之所以提“国际化”又提“三个文明”,并且把“三个文明”界定为“国际化”的具体表现,初衷在于避免走上述那种老路。“三个文明”用滥了、用俗了,但“国际化”对大家来讲则是陌生的、带有距离感的东西;“三个文明”虽然熟悉,但只是表、是“国际化”的具体体现,而“国际化”才是根、是本。不管是谁,讲“三个文明”,无论多么天花乱坠,到头来你还得拿“国际化”这面镜子照照;而当你实施你的所谓“国际化”的战略目标时,无论多么风风火火,到头来也得去照“国际化”这面镜子。在这样一种定位下讲“国际化”和“三个文明”、讲包商行的战略目标,就有望能够达到既易于理解又不至于陷入语言异化的陷阱,“国际化”的目标也能够逐步落地从而保持其引领和推动作用。
“五个方面”
《》:很有意思,原来在您的好银行构想中,你是这样安排“国际化”和“三个文明”的位置。那么,接下来的“五个方面”就应该是属于具体实施层面的东西了。您能否再简单介绍一下您对这“五个方面”的具体思考?
李镇西:对包头商业银行来讲,“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艰巨和艰辛的过程,说老实话,包商行思考、探索这个问题虽然已经好几年了,但还远未形成一个体系化的思路和方案,但我们认为,管理、经营、创新、企业文化和金融生态是必不可少的五个方面。
从一般意义上讲,所谓企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下,管理者通过确立发展战略,建立和运用决策系统、财务制度、目标责任制和与之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人才机制,来实现公司目标的活动。管理是一种全方位的活动,往往包括市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从包商行这几年的发展看,管理活动一直发挥着企业神经中枢的作用,它不仅支配着企业的“行为”,即经营活动,也影响着企业的“思想”,即企业文化;此外,它还掌控着创新活动所必需的资金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推动创新的重要能动因素。
管理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的体会是,关键要提高银行管理者的素质。因为管理者是一切具体管理活动的施动者,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银行管理水平的高低。一个好的管理者必定能纯熟地掌握管理技巧,不会拘泥在细枝末节的具体事务上,而是懂得如何去“搭平台、搞服务、出思路、用干部”。另外,为了将管理理念准确、快速地贯彻到银行经营的各个角落,管理层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各部门、分支机构和全体人员对行内各项规章、要求的执行力。目前,我行积极倡导建立全行组织推动系统(包商行三大组织体系之一,它由三个子体系组成――作业体系、组织推动体系、营销体系。记者注。)的原因正在于此。
银行经营外在地表现为它对私人和企业提供的存贷款、支付结算、委托投资、资产管理、财务咨询等一系列金融服务活动;同时,在机构内部,为了持续有效地提供上述服务,银行还必须具备风险管理、资产配置、信用评估等经营性职能。上述业务和活动共同构成了银行经营的范畴。
银行的经营活动既是管理理念的实现手段,又是创新的平台和企业文化的载体。与所有的企业一样,银行经营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衡量经营的好坏,盈利水平是一个首要指标。以利润为中心,通过寻找更多的利润增长点,来扩大利润面;通过加强财务管理、调整资产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来拓展利润空间,从而全面提高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无疑是追求卓越经营的应有之意。此外,鉴于银行业的特殊性以及我行所处的发展阶段,资产质量、业务发展速度以及市场占有率,也是经营目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经营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来我行办理业务。因为一旦失去了客户,我们的经营活动将无从谈起。有鉴于此,我行决心在经营方面倾力打造科学合理、讲求实效的营销系统和作业系统,优化市场和业务流程,从而为广大市民、地方中小企业提供细致、优质的金融服务,并随时关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企业的发展动向。
创新能力是一切市场竞争中无可争辩的核心竞争力。银行创新不仅活跃地贯穿于过去银行演变的全过程,也是未来银行业能够继续前行的精髓。金融创新既包括产品和服务上的创新――通过产品的差异化设计,吸引客户,增加收益;也包括管理方式和理念的创新――通过引进吸收、洋为中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还包括经营模式的创新――在监管层面允许、竞争环境适合的情况下,大胆地进行经营模式的转型,从传统的、以经营存贷款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向提供现代化、综合经营的商业银行转变。创新与企业文化紧密联系:一方面,创新理念通常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所具备重要的特征;而另一方面,只有在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创新活动才能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成为企业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具体到包商行,我们所提倡的创新是结合自身实际的创新,即所谓的“自主创新”。只有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和提升盈利能力的战略基点,我们的事业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员工所共有的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确定企业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培育企业精神,树立企业道德规范,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素质所采取的措施和开展的工作。企业文化是良好的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成果,同时也会对企业进一步的管理和经营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包含锐意创新的鲜明特征。
在具体做法上,我们认为,创建企业文化的活动要与党建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工作密切结合起来。通过这些先进组织的积极促动,让思想和文化在团队的各个层面进行渗透,以求达到全行上下在思想上、行动上、舆论导向上的统一,从而为建设过硬的管理队伍、业务队伍扫除思想上的障碍并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不少同行,一谈起金融生态往往强调政府、企业和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我们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感觉到,光靠社会、监管当局去做是远远不够的,也要靠自己积极行动,自己营造它、自己去创造它。比如税收方面,我们组建包头商行时,政府曾承诺了一些优惠条件,但到现在还没有落实,这些年税收从来没有得到一点优惠。还有,不少兄弟行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也存在。这就引发一个思考,我们与其不停地争取这些东西,还不如更多地考虑怎么赢得一个好的环境,从而把我们自己的蛋糕做大。至于如何通过积极主动的努力,争取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这是一个很富技巧也很微妙的东西。从我们包商行的情况看,我们的积极行动还是有成效的,我们感到包商行的金融生态环境正在迈向一个令人满意的轨道。
《》:我现在基本明白您的“1、3、5”构想的概念了。“国际化”是衡量包商行或者说一个好银行的标准,“三个文明”则是“国际化”的具体体现,“五个方面”则是达成“国际化”这样一种标准的关键的几个步骤。那么,在您看来,“1、3、5”对其他行乃至我国金融业的意义是什么?
李镇西:“1、3、5”主要是从我们包商行的实际情况中初步总结出来的,必须承认,这个构想还很不成熟,我也正打算请有关专家予以指导和论证,我不敢奢望这个构想能在业内外产生多大的价值,只要我的这个不成熟的想法能够在业内外引起一点共鸣和思考,我就将不胜荣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