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麻醉科医护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及干预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麻醉科医护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及干预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麻醉科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及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们医院麻醉科医护人员锐器伤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结果分析,提出干预对策。结果 麻醉科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 50%,常发生在麻醉或穿刺操作中、后整理穿刺包内用物及锐器物品的过程中。麻醉科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防护措施执行不到位,对伤后的处理流程及报告程序知晓率不够高。结论 麻醉科医护人员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群体,应加强其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制定安全可行的操作程序,同时要加强麻醉科医护人员对垃圾分类特别是锐器物规范处置的执行率,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关键词】

麻醉科医护人员;锐器伤;干预

近年来有关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害及防护问题已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可对于麻醉科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伤害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人对我院16名麻醉科医护人员近年来发生锐器伤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管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16名麻醉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年龄28~48岁,平均38岁。工作年限4~18年,平均工作年限8年。学历:硕士研究生4人,本科8人,大专3人,中专1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内容包括:有无发生锐器伤;发生损伤的具体环节;麻醉科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包括进行高危操作时有无戴手套、受伤后的处理情况、有无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等。发放的调查问卷16份,回收有效问卷16份,有效率100%。

2 原因分析

2.1 锐器伤发生的情况 在16名调查对象中有8人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50%,发生锐器伤的次数为1~3次,其中65%的人被污染锐器损伤。

2.2 锐器伤发生的具体环节

2.2.1 参与操作的麻醉科医护人员没有及时、 规范地进行废弃锐器处理,而且废弃锐器处理时操作不规范,如用手回套针帽或分离针头 、用手直接抓取皮肤缝针或破皮的尖刀片等,导致误伤。

2.3 麻醉科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 本次调查显示,麻醉科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仍然较薄弱,有12.5%(2/16)的人在进行高危操作时未戴手套;有31.25%(5/16)的人在锐器伤发生前不知道患者有无血源性传播疾病;4名发生锐器伤的麻醉科医护人员存在发生锐器伤后伤口处理不规范现象,仅有37.5%(3/8)的人发生锐器伤后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

3 对策

3.1 加强麻醉科医护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麻醉科是麻醉手术患者的必经场所,各类疾病、 病毒的密度相对较高,近年来出现较多手术患者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病毒(HIV)携带者,麻醉科医护人员在麻醉或穿刺操作后整理穿刺包敷料及锐器物品过程中,极有可能被HBV或HIV携带者的血液污染的注射或穿刺针头、 皮肤缝针、 破皮尖刀片等锐器损伤。据文献报道[1],某医院14名卫生员上岗前进行了体格检查,均为健康无HBV携带者,工作期间相继6名卫生人员感染了HBV。麻醉科医护人员也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并往往忽视职业安全防护。因此,应加强对麻醉科医护人员的岗前培训,并将职业安全防护知识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通过严格、正规的刚前培训与考核,强化麻醉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3.2 建立健全职业防护管理系统,实施有效的管理对策麻醉科应制定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以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建立职业暴露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如发生锐器伤需应用预防药物治疗,科主任或护士长要做好跟踪观察,定期督促受伤的同事抽血检查,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科室尽可能为大家提供充足的,易取的、 安全性能较好的防护用具如乳胶检查手套 、防护眼镜等。医院还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对无抗体仍未注射乙肝疫苗的医护人员应组织其进行注射,降低其对疾病的易感性。

3.3 加强麻醉科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定安全可行的操作程序首先,强调禁止用手分离污染的针头 、穿刺针和注射器,禁止用手直接弄弯或弄直针头,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头帽,严禁用手直接抓取锐器,在进行高危操作前应了解患者有无血源性传播疾病,使用后的锐器应立即丢弃至利器盒内。一旦发生锐器伤,应按规范处理伤口,首先在伤口周边轻轻挤压,同时用肥皂水和自来水进行冲洗,然后用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及时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并登记,同时到医院感控科备案,视患者的检查结果,必要时注射人体免疫球蛋白。

参 考 文 献

[1] 龙献华.卫生员感染乙型肝炎的原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6):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