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看蚂蚁的小男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看蚂蚁的小男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昨晚在操场散步,走到操场靠近围墙的一边,看到一个小男孩正趴在地下呢。我走到他跟前,他也没发现我。小家伙五六岁的样子,大大的脑袋,由于趴那儿的时间长了,整个身上和脸都灰灰的。他眼睛睁的大大的,手里还拿着一根小草,在看眼前的几只蚂蚁呢。

我注意到他在用手中的小草赶着那几只蚂蚁,而那几只蚂蚁好像故意逗他似的,就是在他手中的小草上爬来爬去。

我悄悄离开,只觉得这应该是他最快乐的时刻,这个场景也是最美好的场景。此时,我也想到要是孩子的母亲或是家人找到他时,会怎样对他。可能会训斥他的,因为他弄脏了身上的衣服了呀,是典型的淘气孩子。只顾疯玩不知道回家,让家长担心呢,还有可能还有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作业没写完呢。

猛然觉得那个看蚂蚁的孩子,才是幸福的孩子。因为,当下我们的孩子过多在家长的所谓呵护下变得没有自我了,一切都得按家长的意图行动,似乎只有听话、被关在家中、做完老师所有的作业、考试考出高分来、上家长报的兴趣班等等才是好孩子。

让孩子玩好,在亲近自然中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认知,其实比你教他什么都强。

乔姆斯基在语言学研究中有一种发现,在没有足够语料证据的情况下,人类个体能轻而易举地学会复杂的母语。对于这个不可思议的情形,乔姆斯基试图找寻背后的原因,他将这一问题进一步延伸至认识论领域,发出疑问,在证据材料如此有限的条件下,为什么我们能知道的如此之多。柏拉图也曾有过这样的问题,罗素将其转述为:“尽管人类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与世界的接触是如此之少,而他们的知识为什么如此丰富呢?”于是,乔姆斯基便将这一问题命名为“柏拉图问题”。

“柏拉图问题”也不是太难解,只是应该让我们明白一点,教育所赋予人的与自然所赋予相比,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有专家指出,教育行为本身也要建立在与自然人性的协作与配合上,教育要倚靠自然人性并通过自然人性发挥作用。

亚里士多德跟他弟子讲过的一个故事,或许能更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

从前有一个樵夫,他对许多事都觉得不好理解。一天,他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突然,他看到了一只从没见过的动物从身边经过。于是他就伸手想抓住它。可是这只名叫领悟的动物,其本领总是总能预先就能想到别人在想什么。樵夫刚一想抓住它,领悟就开口道破了他的心思。樵夫又想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等到有机会时就下手抓住它。但领悟依旧从容说穿了樵夫的心思。樵夫无可奈何,只得放弃了抓它的想法,一门心思地去接着砍柴。

不知不觉中樵夫手中的斧子一不小心脱手掉到了地上。当他俯身去拾斧子时,却意外地发现斧子刚好压在了领悟的身上。于是樵夫毫不费劲地就抓住了领悟。

不是吗?你要“领悟”,硬来不行,必须在不知不觉中,顺其自然才能得到它。教育也是这样,如果我们一味只是死填硬灌,学生还能有所“领悟”吗?

“内在教师”不是我们所谓的成人教师,而在孩子内心深处。每一个孩子都有其心灵美好家园中的“内在教师”,引领他们发展个性特征。我们所能借鉴的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适合她们成长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而不是按照我们所谓的标准来一个模式地制造他们。

我好羡慕那个看蚂蚁的小男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