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观众不入戏之“剧院笑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观众不入戏之“剧院笑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日前演出《雷雨》公益场,发生学生观众于不适当处“哄堂大笑”,让周朴园的饰演者杨立新深感不满一事,成为当下热门话题。笔者不在现场,也没有看过北京人艺近期的《雷雨》演出,对当日演出无法评论。不过就“笑场”此一现象,倒是可以提供身在台湾的观察。

首先,演出时是否可能发生表演者难以理解的“笑场”?

2013年我在戏院看电影《爱慕》(Amour)。导演汉内克(Michael Haneke)现实且写实,把暮年余光的深情与绝望拍得剔透而残酷。当电影进行到老先生强喂二度中风、瘫痪在床的病妻喝水,老太太却吐了丈夫满身这段,明明是对病况莫可奈何,照料濒临崩溃,惨到不能再惨的伤痛点,一堆观众却笑了。

这真的很怪,但更怪的是,这其实已是见怪不怪。比方说台湾爱乐(NSO)和澳洲歌剧团在2012年合作的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当舞台上面对良人迟迟未归的蝴蝶,唱道自己宁死也不愿再去卖唱,悲从中来哭倒在地,以及被问及孩子名字,却言“小孩的名字叫悲伤。等他爸爸回来,就是快乐”这两段,观众席居然也传出一片笑声。

“前一个段落,我想是因为接下来蝴蝶的小孩就冲上前抱住妈妈,观众大概觉得小朋友很可爱,就笑了。但第二个段落,分明是肝肠寸断的伤心片段,观众却因为诗意的比喻而笑,我就实在搞不懂了。”担任演唱的女高音林玲慧,表示首演后导演发现观众居然发笑,错愕之余想尽办法调整角度,让孩子“看起来不那么可爱”,可终究还是徒劳,一笑笑了六场。歌手与团员都很纳闷,不知这笑从何来。

如果把这些当成单一事件,自然无从得解,但若长期观察台湾观众欣赏舞台剧、歌剧、舞蹈和电影的反应,就会发现这答案其实简单,那就是普遍而言,阅听人的专注力实在不高。

无论是《爱慕》或《蝴蝶夫人》,观众都不是真正目睹惨事,而是“观赏以此为题的艺术创作”,因此不能说观众真的毫无心肝,只能说专注力实在太差,非常不入戏,可以随时因为一点波动就被带离剧情而发笑。

我们是如何欣赏一幅画?现在多数观众,认为无论任何艺术,要有解说才能懂,因此总希望有人导览。然而一般人对导览的要求,不外乎背景解说或片段介绍。观赏一幅画,就是告诉你画中人物风景或静物如何,色彩光线如何施展;聆听一首乐曲,就是告诉你作曲家人生故事,音乐背后有何隐情,再挑重点旋律动机提示说明――充其量,这些都只停留在小学填充题考试。但欣赏艺术既不是测验,更不是比分,而是用情感和艺术品交流。一幅画不是看清楚里面有几只猫狗就算欣赏,一首乐曲也不是比谁能听出最多主题才算合格,如果没有真心投入,那么虽然每个画面动作字句皆认得,却是处处分心时时笑场,看了等于白看,听了等于没听。或是我们已经把艺术当成娱乐,阅听时只求放松,买张票就把自己当成消费者,却不愿真心投入?

回到台北这场《蝴蝶夫人》―众人前前后后彩排多次,首演前总彩排还开放乐迷欣赏,都没有发生笑场,可见同样的演出,面对不同观众,绝对会得到不同响应。导演面对笑场,错愕之外也是立即调整,显示表演者也从面对不同听众的过程中思考更深,成长更多。何以发笑,不只是文化学与人类学议题,也可以是美学欣赏的观察。无论如何,希望大家都能生活愉快,但把笑声留给真正开心的时候,更从品赏中培养自己的专注力。聚精会神欣赏一部作品一次,绝对胜过把它当成背景一百次。既然都花了时间金钱和精神,何不就好好专心,看看自己是否能进入演出者所欲呈现的世界?相信对你,对表演者,结果都会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