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鱼米乡”之觞看国内土壤污染之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鱼米乡”之觞看国内土壤污染之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湖之南、鱼肥粮丰,湘水之滨、稻浪飘香,提及湖南,人们脑中首先浮现出的是“鱼米之乡”美景。然而,近段时间以来,湖南大米不时被检出镉超标,“鱼米之乡”光环被罩上一层阴影。

事实上,不仅是湖南,国内多个省份出产的稻米被查出镉超标,土壤污染已成我国众多地方的“公害”。“镉米危机”的出现,再次敲响土壤污染警钟。

【事件回顾】:

2013年3月,《南方日报》以“湖南问题大米流向广东餐桌”为题,报道了湖南镉超标大米进入广东市场的消息。该报道称,2009年深圳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从湖南采购上万吨大米,经检验,该批大米质量不合格,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但这批大米在2013年2月份被发现流入广东市场。广东是湖南重要的大米输出地。消息传出后广东市场开始拒收产自湖南的大米,这给湖南大米加工企业带来巨大影响,最严重的地方甚至有70%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停工。

明天,我们吃什么

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先。近段时间,在新闻媒体报道、微博以及各种传言引导下,国人目光再一次无可奈何地聚焦食品安全问题,这一次备受关注的,是大多数人每天都会吃到的大米——“镉大米”。镉属重金属,对人体有害,是198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出具全球意义的12种危害物质之一。众所周知,“镉大米”对人体有着严重伤害,在人体中累积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慢性中毒,危及人体生命健康。对于公众来说,现在最迫切需要知道的无疑是哪些品牌的大米镉超标,以降低食用到“镉大米”的风险。

镉大米被曝光后,有人提出尽量增加食谱多样化,减少对大米尤其是单一产地大米的依赖。虽然用各种、各地的杂粮代替对大米的依赖固然是法子,但是其他粮食也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如果问题大米的原因在于土壤受重金属“玷污”,那么,其他的粮食、蔬菜,甚至是耕种土地的农民都会饱受其害,又岂是“食谱多样化”所能解决?深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食品安全”的核心挑战就是土壤污染。

“掠夺式”开发加剧土壤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十分复杂,其中既有工业造成的点源污染,也有农业投入品滥用造成的面源污染。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首先来自于工业“三废”。以湖南为例,作为全国闻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湖南有色金属采选开发已有数百年历史,重金属污染历史包袱也同样沉重。在衡阳常宁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等涉重金属湖南省是目前全国土壤酸化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全省耕地中有三分之二存在不同程度的酸化现象。土壤酸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增加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活性使其更容易被作物吸收,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镉米”引忧 人体健康受损

土壤中重金属或类金属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危害是通过农作物和水进入人体的。由于工业废水未经过任何处理进行灌田,使土壤中积累有害重金属的量及种类增多,造成严重危害。

日本曾发生的“痛痛病”就是长期食用含镉大米引起的慢性镉中毒。土壤中的镉有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种,前者易被农作物吸收,后者则不易被吸收,但两者可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相互转化:如土壤的pH值呈酸性时,镉的溶解度高,在土壤中易于移动;土壤呈碱性时,镉不易溶解,作物难以吸收。稻谷、蔬菜等农作物可从土壤中吸收、浓集可溶性镉。人体长期摄入小剂量镉,可引起以肾小管损害为主的肾功能及形态障碍,表现为低分子蛋白尿和蛋白尿、尿中磷酸盐、氨基酸和糖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由退化到坏死、管腔扩大、间质纤维化等。由于肾动能受损后引起维生素D代谢障碍,进而影响了钙代谢及骨骼的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有:早期腰背痛,膝关节疼,继而发展致肩、脚、髋关节等部位,最终全身疼痛、终日喊疼不止,止痛药无效。患者易在轻微外伤下发生多发性骨折,甚至在咳嗽、喷嚏时也易引起骨折。四肢弯曲变形,脊柱受压缩短变形,骨软化和骨质疏松,行动困难,被迫长期卧床。该病多在营养不良的条件下发病,最后患者多因极度衰弱和并发其它疾病而死亡。此病发病缓慢,最短潜伏期2~4年。镉在体内的生物半减期为16~33年,经过长期的蓄积达到一定程度才发病。本病无特效疗法,死亡率很高。

治理土壤污染 并非遥远的梦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厚积突发”,暴露出我国工业污染的严峻形势以及农业生产领域过分追求速度和数量,忽视对耕地质量保护的严峻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土壤污染已“不可逆”。

据悉,我国正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网:以1:20万图幅为基准网格单元,每一个网格都布设采样点位,每个点位各采集一个深层土壤样品和一个表层土壤样品。深层样品来自1米以下,代表未受人类污染的自然界地球化学背景;表层样品来自地表25厘米以上,是自然地质背景与人类活动污染的叠加。用表层含量减去深层含量,即得出重金属元素“污染地图”。

绘制重金属“污染地图”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它是有针对性地对土壤污染问题进行治理的前提。从源头来看,土壤重金属污染,有一部分是源于工业“三废”污染,有一部分是来自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污染。不同地区的土壤污染程度和成因都有差异,只有用科学的手段摸清现状,才能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

一份“污染地图”,就是一份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路线图。但土壤治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只与国土部门这一个部门有关。要想遏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严峻形势,有效地为土地“排毒”,需要国土、地质、环境、农业、水利等多部门联动。只有在摸清现状和信息公开的基础上群策群力,合力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才能真正建设好“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

在经历了镉米危机之后,治理土壤污染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已更加凸显。“镉米”风波发生后,无论是在政府层面还是社会公众,都应该理性应对、冷静反思,形成全社会联动的“合力”,根治土壤污染并非遥远的梦。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身边的土壤环境能慢慢恢复它本来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