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少年误喝消毒液,妈妈“负罪”寻医迎来生命曙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少年误喝消毒液,妈妈“负罪”寻医迎来生命曙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3岁儿子误喝消毒液命悬一线

2003年的“非典”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场噩梦,对赵永军、李桂英夫妻俩来说,不啻为天大的灾难。

42岁的赵永军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传输局林口长线段职工,同龄的李桂英为林口县铁路电务部下岗职工,他们生活得非常幸福。1990年5月14日,儿子赵振兴出生,更让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在夫妻俩的精心呵护下,儿子一天天长大,很是机灵,左邻右舍都非常喜欢他。

2003年5月,“非典”的阴影让每一个人的神经都为之紧张,李桂英也不例外。5月14日中午,她特地去药店买回几斤浓度达100%的过氧乙酸。

为了给邻居送一些消毒液,她把过氧乙酸装在一只矿泉水瓶子里,放在餐桌上。就在这时,她突然接到同在林口县城的妹妹打来的电话,让她去一趟说点事情。她锁上门,向妹妹家里走去,没想到那瓶消毒液竟然“惹”出了天大的麻烦。

当天下午4时许,在林口县第三小学读六年级的赵振兴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没见到妈妈,却见到了餐桌上的一瓶“矿泉水”。口干舌燥的他抓起来,拧开瓶盖,刚喝上一口,就觉得味儿不对,嘴里突然起了很多水疱。

他赶紧放下这瓶怪怪的“矿泉水”,嘴里的水疱越来越多。他撕心裂肺地喊了声:“妈呀,疼……”就再也喊不出来了,一下子瘫倒在地上,两只小手紧紧抱住脑袋,似乎这样可以减轻口腔深处的痛苦。不一会儿,李桂英从外面回来了,见儿子瘫坐在地上,已说不出话来,并且嘴巴浮肿、口腔发白、牙齿直打战,刚开始以为是感冒发烧,就把他抱进卧室里,给盖上两床被子,他的身子还在打战。不一会儿,他张口吐出了鲜血。儿子一口接一口地吐血,李桂英心疼得不行。

李桂英断定儿子误吃误喝了什么。当看到餐桌上那瓶打开的过氧乙酸时,她顿时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情急之下,她顾不上给丈夫打电话,抱起儿子赶紧去林口县医院抢救。医生诊断后给赵振兴洗了胃,孩子不再呕吐了,可一直高烧不退。

当天夜里,赵振兴持续高烧,体温表上显示的数字是38℃、39℃。他什么东西都吃不下去,只要一吃便全部呕吐出来,并且嘴巴和口腔已全部腐烂,生命危在旦夕。

赵永军闻讯赶至医院,见儿子这个样子,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李桂英哭着说:“都是我犯下的大错啊!……不管怎么样,我都要治好儿子的病!”林口县医院的医生建议尽快转院治疗,夫妻俩在医院里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5月15日上午,李桂英让丈夫回单位上班,自己打车带着儿子直奔牡丹江市209医院。为了给儿子降温,她从商店里买来一箱冰冻矿泉水,不停地给儿子冷敷,同时一遍遍柔声地呼唤着儿子的乳名:“兴兴,你醒醒吧……兴兴,你醒醒吧……”

到了209医院急诊科,医生给赵振兴实施了雾化治疗。为给他降温,护士搬来了很多冰袋,放在他的病床上。医生把后果说得很严重:“过氧乙酸为酸性化学制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孩子误喝了可致喉头水肿,导致猝死,还可引起胃、肠穿孔,后期出现食道瘢痕,造成食道狭窄,有可能引起神经系统损害,影响孩子身体智力发育……”说得李桂英胆战心惊。

经过20多天的治疗,赵振兴保住了生命,体温恢复了正常,嘴和口腔从表面上看已经康复,并且他能正常说话了。可他还是无法正常进食,吃什么就吐什么,就连水也没办法饮用,每天都离不开静脉营养。

为了能让儿子摆脱静脉营养,早日康复,李桂英当即带着儿子来到哈尔滨市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医生诊断为食道严重烧坏,食物咽到食道口那儿就下不去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赵振兴依然无法吃饭、喝水,体重由80多斤瘦成了30多斤。望着骨瘦如柴的儿子,李桂英每天只能以泪洗面。

为“赎罪”携子漂泊京城,始终“咬定”最后一线希望

李桂英带着病重的儿子回到了那个噩梦开始的地方,看着孩子现在的状况,别说6个月,1个月也很难坚持下去,最终她决定上北京求医问药。

经人介绍,李桂英带着儿子住进了北京市301医院。医生给赵振兴做了检查,然后告诉李桂英:你儿子的食道已经严重烧伤,无法医治,只能靠做食道扩张来尝试着治疗。如果想通过手术来治疗,首先危险性非常大,其次食道上方无法真正打通,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在病房里,赵振兴又发起了高烧,护士搬来冰块给他降温。退烧后,医生赶紧给他做食道扩张手术,却没有成功。

李桂英并不气馁,坚信医生一定能治好儿子的病,就带着儿子到了北京友谊医院,看了胸外科,跟着看消化科和耳鼻喉科。医生建议把他的胃提上去,以贴近很细的喉管。李桂英不同意这么做,她凭着自己的一点经验对医生说:“儿子还小,今后还要长个子,胃提上去了,他可怎么往上长呀?”

原来,赵振兴误喝过氧乙酸后,损伤了消化道的胃黏膜,造成了疤痕组织,致使食道直径狭窄。在正常情况下,十三四岁少年的食道宽度应为10~15毫米,可赵振兴当时的食道宽度仅为2毫米。

针对病情,医生开始给他做食道扩张手术,先是局部麻醉,然后用器械强行撑开食道,直至食道裂开至10毫米,整个手术要持续一天。赵振兴手术后醒来,望着妈妈期待的眼神,强忍住术后剧痛,开始艰难地喝起了水,还有牛奶和稀饭。虽然一吃就吐,可他总是强迫自己使劲吞咽。经多次努力,他吃得多、吐得少,让妈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可他扩张后的食道过了十天半个月,还是“拥堵”,什么样的流质都难以下咽,全靠注射牛奶、安素及静脉输液来维持生命,以至于身体越来越虚弱,护士给他抽血化验时,一时竟然从他的手臂上抽不出半滴血。

随后,李桂英带着儿子走进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儿童医院等多家大医院,因费用等方面的原因,只得望医兴叹。就在母子俩走投无路之际,北京协和医院同意收治赵振兴。当时,她不抱希望地走进了协和医院,对医生说:“我一直非常内疚,因为自己的疏忽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伤害,当地医生都说没法治,所以我带着他来到北京,没想到给儿子治病这么难……”她的一番话深深地触动了医生的心弦,请示领导后,决定以最低的收费、最好的医术给他治病。

2003年12月初,赵振兴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病房,诊断为距门齿14厘米至35厘米处的食管大部分损坏了,中间只有五六厘米保持完好。一个多月后,他被转入消化科,接受食道扩张手术,每次手术后,他都能进食流质食物,可几天一过,又与食物绝缘。

尽管如此,李桂英一直支持医生给儿子做手术,赵永军每隔十天半月就要向妻子的银行卡上打上一笔款。因食道扩张手术做得太多了,赵振兴每次看到胃镜,心里就发慌,吓得直朝后躲,李桂英总是安慰儿子:“别怕,有妈妈保护你呢。”

同一病区的病友同情李桂英母子俩的处境,专门买来一辆崭新的轮椅,要她推着儿子多出去散散心、晒晒太阳,心情开朗些,这样对身体的康复大有好处。

有了这一便捷的“交通工具”,赵振兴经常要妈妈带他去书店看相关的医学书籍,凡是遇到与食管烧伤有关的内容,他不是牢记在心,就是拿出纸笔飞快地抄下来。有时,营业员过来“干预”,他说明了自己的情况。营业员表示同情,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掌握很多医学知识的基础上,赵振兴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俨然以“小大夫”的口吻对医生说:“你别单独找我妈妈谈病情,要谈就喊我一起去

谈。还有,你不要把病情谈得那么严重,我妈妈哪能受得了这个刺激……”

“自救”引来爱心潮,张开双臂拥抱生命曙光

到了2005年9月,赵振兴已做了28次食道扩张手术,每次手术费用从刚开始的近万元下降到两三千元,周期从刚开始的两三天做一次发展到三四个月做一次,病情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可没想到,他胃部上方的贲门已出现了裂口,已不适合再做扩张治疗了,只能通过再造食道手术恢复进食功能。

在长达两年的治疗中,李桂英变卖了家中全部值钱的东西,该借、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借遍了,先后花去了30多万元医疗费,也没治好儿子的病。赵永军拿着儿子7万多元的医疗费,通过学校去找保险公司报销,结果只给报了1万多元,并且明确规定,鉴于赵振兴这种情况,今后不再续保。

李桂英带着儿子在北京艰难度日,倒欠下协和医院1万多元的费用。儿子每天需要注射营养品的钱都是周围的好心人帮忙给凑的,她真担心儿子哪一天会活活饿死。

她觉得无颜面对家人,每天都想给丈夫打个电话,可她拿起公用电话,拨了几个号码还是放下了。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她没接到赵永军的一个电话,银行卡里也没见到他打来的一分钱。

在“山穷水尽”之时,她想到了自杀,可她舍不得离开儿子,更不忍心把重担推给丈夫一个人。可现实让她揪心不已。有一天夜里,她实在睡不着,万念俱灰之下,悄悄起床写起了“遗书”。刚写了一会儿,没想到儿子突然出现在她的身后,一把夺过她的“遗书”,说:“妈妈,你走了,我可怎么办?”说完,一把把“遗书”撕得粉碎。母子俩相拥而泣,坚定了共同活下去、与病魔作斗争的念头。

第二天上午,赵振兴陪着妈妈去找医生,询问相关的手术方案。医生建议更换人工食道。

赵振兴说:“人工食道是硅胶做的,会出现排异现象。还有,我现在年龄还小,还要长身体,今后食道显得短了,怎么办?”医生自言自语道:“食道扩张手术做不了,人工食道又不能换,有什么好办法呢?”赵振兴突然冒出一句:“我去书店查过资料了,可用我的结肠来代替食道呀。”医生笑着说:“小家伙,你真不简单,用结肠代替食道,我们也考虑过,但手术难度太大了,并且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赵振兴拍着胸脯说:“我不怕,妈妈也不怕!做这个手术,只要成功了,就会一劳永逸。”

儿子和医生的“对话”,虽然让李桂英看到了康复的希望,但3万多元的手术费像拦路虎一样出现在她的面前。赵振兴说:“妈妈,你推着我去报社和电视台吧,找叔叔阿姨们呼吁一下,不就能让好心人知道了吗?”

2005年国庆长假之后,李桂英推着儿子离开协和医院,逢人就打听报社和电视台怎么走。见到记者,赵振兴一点儿不怯生,喊了声“叔叔阿姨”后,开始替自己求情:“希望好心人能帮帮我和妈妈,我已经两年没吃过东西了。我经常会梦到吃妈妈亲手包的饺子,现在医院里配的营养是按照我的身高、体重调配好的,只要通过管子输入就行,可是一天我就要‘吃’掉100多元,我很心疼妈妈,在心底里恨死了‘非典’……”李桂英流着眼泪告诉记者:“能让儿子好好吃饭,就是我下半辈子最大的希望……”

2005年10月20日,《北京晨报》刊出《误喝消毒液两年没吃饭》的报道,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短短10多天,数百位北京市民就通过报社记者或亲自上门给李桂英母子俩捐款、捐物,母子俩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桂英动情地说:“来北京之前,我就听别人说过,北京人都是好人,在两年艰辛求医的路上,我的确碰到了不少好心人,我一直坚信世上还是好人多。”记者获悉,这次用结肠植造食道所需的3万元手术费已全部到位。协和医院领导表示,术中最难的是要保留截取结肠的原有供血,即不改变原来的血管,再绕过胃进入胸腔,分别和咽部以及胃吻合,医院将组织最精干的医学专家,研究最可靠的手术方案,确保这次手术成功,患者一般10天内即可出院。

赵振兴笑着对妈妈说:“我们很快就能回家了。妈妈,你要给我包一顿饺子哟,然后送我去上学,我要把耽误的功课补上来,不但要当上三好生,还要争取能跳级。”李桂英再三关照儿子说:“病从口入,你今后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能乱吃乱喝了。这一惨痛的教训,你要好好吸取呀。我只盼着你一生平安、健康快乐。”

至本文发稿之际最新情况:2005年11月28日上午,赵振兴进了手术室。父亲赵永军特地请了几天假,来到妻儿的身旁,一家三口在病房里团聚了。赵振兴一只手拉住爸爸,另一只手拉住妈妈,要爸妈放心。李桂英喃喃地说:“我们终于盼来了这一天……”

麻醉师对赵振兴施以全身麻醉。专家们分成两组,一组切开他的喉管,把距门齿14厘米至35厘米处的坏损食管予以摘除,另一组打开他的胸腔,切取一段约15厘米长的结肠,将一端通过胸骨后间隙接至食管顶端,下端连接在胃管上,从而建起了一个新的食道。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6个小时后,赵振兴被推出了手术室。当赵振兴醒来看到爸妈后,说:“我想喝水……”李桂英给儿子倒了一杯凉开水,他先是呷了一小口,接着喝了第二口,笑着说:“妈妈,这水真甜呀,水喝进去后畅通无阻,很快就滑进了肚子里……”

手术后没几天赵振兴就能进食流食了,他的感觉只有一个字,那就是:香!医生对他进行了全面检查,没发现任何异常现象。短短一星期,他明显变白、变胖了,下地走路,也不用坐轮椅了。医生表示,赵振兴的康复情况这么好,他很快就能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