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体验中国科技馆“气象之旅”:读懂天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验中国科技馆“气象之旅”:读懂天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月23日,中国科技馆新展区“气象之旅”开馆,气象科学不同于“触手可及”的力学或几何学,不易设计出有趣而且能反映科学事实的互动展品,此次展览致力于将一些此前很少采用的先进展览展示技术和创意应用到展品制作上。

在现代社会,气象科学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生态学、地理学、海洋学乃至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并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近年来为全人类所关注的话题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危害,也与气象学密切相关。

有鉴于此,中国科技馆在今年3月建成了新展区“气象之旅”,并于3月23日开馆。这个位于中国科技馆常设展厅三层A厅东北角的展区,用15套精心设计的展品,表现气象与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食品展区“变身”说气象

中国科技馆展览设计中心主任崔希栋说:“早在2006年,中国科技馆在奥运中心区东侧筹建新馆的时候,就曾经策划过一个关于气象科技的专题展区。这是因为我们都深知,气象科学与公众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而新馆三层展厅的主题就是‘科技与生活’。但是,由于新馆需要展示的科技内容非常广泛,必须权衡各种意见进行取舍。所以,在新馆建设过程中,专门的气象展区就暂时被‘忍痛割爱’了,一部分与气象有关的展品被分散地放置于其他展区。比如在四楼的‘挑战与未来’展区,我们设置了一个‘气候变化’的大型沙盘。但建设一个气象展区,一直是我们的一种情结。”

中国科技馆开馆3年后,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与时任中国科技馆馆长徐延豪在一次交流中,共同表达了在科普领域进行合作的意愿。双方随后经过深入研究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的一项合作内容,就是兴建一个专门的气象科学展区。于是,气象科学展区得以“复活”。

崔希栋说:“气象科学展区利用了原农业展区‘衣食之本’中的食品科学区域,撤出了大约340平方米区域内的9套既有展品,并动用了此前未启用的120平方米户外露台,以容纳包括户外气象站在内的15套展品。气象科学主题展区被定名为‘气象之旅’。它包括‘气象万千’、‘风云际会’和‘身边气象’3个分主题板块,让公众学习气象科学,了解气象技术,体验气象科技之于日常生活的巨大意义。”

三大板块讲述风云“门道”

“气象之旅”展览由中国科学技术馆和中国气象局共同完成展览内容策划和方案设计。其中,标志性展品“小球大世界”由中国气象局提供,两件展品由中国科技馆自行设计制作,其他展品和展区布展则由国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负责深化设计并制作完成。

国术科技公司总经理袁国术介绍说,“气象之旅”展区的设计,暗含着“认识气象”、“了解气象”和“应用气象”的逻辑线索,循序渐进地将观众带入展览营造的情境中。围绕着标志性展项“小球大世界”,“气象万千”板块为观众介绍各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风云际会”展示了现代技术(比如人造卫星)对气象科学的助力,“身边气象”则表现气象服务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最终使参观者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气象”。

“气象之旅”展区的标志性展品,是由直径2.4米的碳纤维质球体和4台投影仪组成的“小球大世界”。这4台投影仪由计算机控制,使它们投影出的图像在球幕上无缝拼合。当它播放全球卫星云图的时候,观众们就会有一种“宇航员在太空中观看地球”的感觉。

位于“小球大世界”上方的4颗气象卫星的模型,则与这个巨大的地球模型相映成趣。这4件模型分别是中国的“风云”一号、二号、三号和四号卫星,它们向观众诉说着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航天事业与气象科学的密切联系。

利用户外露台设置的中国科技馆气象观测站,是中国科技馆第一件与室内展览密切相关的户外展品。在紧邻展区的露台上,放置着百叶箱、温湿计、光照仪、可吸入颗粒测试装置、降水测量仪、风速计等气象观测器材。它们都由电脑来控制,能够全自动运行并将实时采集的数据通过终端显示设备展现在观众面前。

实际负责“气象之旅”展陈设计和布展工作的国术科技副总经理王晔说:“参观这件展品的时候,观众可以通过磨砂玻璃门上有意留出的‘窗口’,观看气象站仪器设备的运作情况。而后,他们可以再观看气象站接入室内的终端,实时了解当时的气象资料。紧邻终端布置的说明牌,以及终端自带的多媒体介绍,则可以让观众了解这些仪器的工作原理。”

用心体验读懂天气

虽然几乎每个人都会收看(收听)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气象节目,大多数人也深知气象科学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但如何在科普展馆中进行有效的气象科普,让公众了解气象观测背后的奥秘,却一直是个不易解决的问题。这或许是因为现代科技馆都非常注重观众与展品之间的互动体验,而气象科学不同于“触手可及”的力学或几何学,因而不易设计出足够有趣而且能反映科学事实的互动展品。

“因此,在设计这个展览的过程中,国术科技不仅与中国科技馆和气象学领域的专家反复沟通,共同探讨应该出现在展厅里的展品,还致力于将一些此前很少采用的先进展览展示技术和创意应用到展品制作上。”王晔说。

他告诉记者,一件旨在展示风力级别的展品,就被设计成风力体验装置由循环型风道所组成,风道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作为体验区。观众按下风速等级按钮,将手放入体验区,此时可感受到各级风之间的风力大小,体验它们之间的区别。在风道出风口处均设有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观众在互动的同时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把自然气象现象带到观众的身边。

增强现实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展厅里逼真地演示各种天气现象成为可能。一件名为“气象现象百科”的展品,使用一只摄像头瞄准一本特制的书,书上印有反映各种天气现象的图案。当观众翻到某一页的时候,摄像头就会读取书页上的内容,并在电脑屏幕上播放一段3D影片,向观众展示一个街区正在经历某种天气现象(雨、雪等等)的情景。

“在设计它的时候,我们曾经征求了很多专家的意见,最终淘汰了相对司空见惯,而且不容易用3D特效表现出来的阴、晴等天气,使技术人员有更充裕的时间制作视觉效果比较好的天气现象,比如雷阵雨和暴雪。”王晔说,“只有让展品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才能让观众流连于这个展区,而不至于感到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