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与维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与维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数控机床安全操作规程、通电后的检查、数控机床维护的基本要求和维护内容。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safety operating rules, check after electrifying, maintenance requirement and content of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

关键词: 数控机床;安全操作;维护

Key words: CNC machine tools;safe operation;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5-0062-02

0 引言

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设备,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等特点,能解决工艺难题,而且又具有一定柔性,在制造业发挥了强大的技术优势。但是,如果数控机床使用操作不当、维护不周,就会发生各种故障。这些故障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修,就会造成停机,使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因此,使用数控机床不仅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而且必须重视数控机床的维护工作。作为操作人员,也应对数控机床的结构和控制有一定的了解,对简单故障会及时处理。这不仅有助于正确使用数控机床,而且能提高数控机床的使用效率。

1 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

正确操作是保证数控机床正常可靠运行的基础,特别是在数控机床的使用初期和保修期。在使用初期,由于操作者对数控机床的性能不熟悉,操作技术不熟练或使用不当,经常发生故障,造成数控机床的停机。在保修期内,由于运动部件处于磨合过程和部分元件稳定性等原因,数控机床的故障发生率较高。例如,某厂有一台加工中心,在使用的第一年,共发生16次停机故障,其中操作不当故障7次,伺服系统故障3次,机床调整不当造成故障2次,电源 电气部分故障3次,显示出错1次。由此可见,因操作、保养、调整不当发生故障共有9次,占总故障的56.3%。因此,正确操作和使用数控机床,可有效地减少故障,提高数控机床的使用效率。

操作人员一定要先阅读有关的操作说明书,了解数控机床的所有性能,熟悉每个部件和开关的作用,才能开始操作和使用数控机床,而且一定要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而且要做到:熟悉数控机床部件的加工性能,如机械原点、各轴行程、夹具和工件安放位置、工件坐标系、各坐标的干涉区、换刀空间、主轴转速和定位范围等;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方式,如工件的定位方法及主要装夹方式、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的调整、刀具位置的调整等。

1.1 数控机床的操作规程 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数控机床的操作规程一般如下:①操作者不能超性能使用,要很了解机床的性能、结构、传动原理和控制操作。②在使用机床的时候,一定要把防护镜、防护服、防护帽都穿戴整齐。③先对机床进行详细的检查,才能开始开机工作,比如各开关、手柄位置有没有在规定的位置上;检查电气控制是否正常;油路是否畅通、油质是否良好,并按规定加好油;注意液压或气压系统的调整,检查总系统的工作压力是否在额定范围,溢流阀、顺序阀等调整压力正确。④开机时应低速运转3~5min,查看各部分运转是否正常。⑤加工工件前,必须进行加工模拟或试运行。先将工件清理干净,特别注意工件是否固定牢靠,调节工具是否已经移开。严格检查调整加工原点、刀具参数、加工参数、运动轨迹。⑥工作中发生不正常现象或故障时,应立即停机排除,或通知维修人员检修。⑦工作完毕后,先清扫机床,同时将机床各部分都恢复到原始状态和非工作位置,并切断电源,做好交接班制度。⑧一定按规定操作机床,除非操作者同意,任何人不许开动机床。⑨用适度的力去按动按键。⑩不能随意的敲打一些部件,比如中心架、顶尖、主轴、机械手等。

1.2 数控机床通电后的检查 数控机床通电后进行以下检查是必要的:①检查数控装置中各个风扇有没有正常作业;② 检查机床移动方向是否正确,可以通过手动慢速的移动各坐标轴的方式;③检查超程限位是否有效和一旦超程数控装置是否发出报警信号,可以通过使各轴碰到各个方向的超程开关的方式;④检查数控机床是否有返回基准点的功能,且每次返回的位置是否一致,可以通过进行几次返回机床基准点的动作的方式;⑤最好按照使用说明书,用自编的简单程序检查数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否完好。如直线插补、螺旋线插补、定位、自动加速/减速、MST、刀径半径补偿、间隙补偿、镜像功能及用户宏程序等。

2 数控机床的维护

设备的维护,是保持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停工损失和维修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所必须进行的日常工作。对于高精度、高效率的数控机床而言,维护就显得更为重要。

2.1 数控机床维护的基本要求 ①完整性。数控机床的零部件齐全,工具、附件、工件放置整齐,线路、管道完整。②洁净性。数控机床内外清洁,无黄袍、无黑污、无锈蚀;各滑动面、丝杠、齿条、齿轮等处无油污、无碰伤;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切削垃圾清扫干净。③灵活性。为保证部件灵活性,必须按数控机床标准,定时定量加油、换油;油质要符合要求;油壶、油枪、油杯、油嘴齐全;油毡、油线清洁,油标明亮,油路畅通。④安全性。严格实行定人定机和交接班制度;操作者必须熟悉数控机床结构,遵守操作维护规程,合理使用,精心维护,检测异常,不出事故;各种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可靠,控制系统正常,接地良好,无事故隐患。

2.2 数控机床维护的内容

2.2.1 数控机床电气部分的维护 选择合适的使用环境。机床的使用环境会影响机床的正常运转,因此应该选用合适的使用环境,并且应严格按机床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安装。

定人定机使用。必须有专门的人员来对这些机床进行系统编程、操作和维修。这些人员必须熟悉所用数控机床的机械系统、数控系统、强电控制系统、加工条件等,并能按说明书正确使用数控机床。

制定日常维护规章制度。要根据每个部件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保养条例。比如哪些需要定期更换、哪些需要每天清理等。

应尽量少开数控柜和强电柜的门。应该严格规定如非必要尽量不要开启柜门,因为机加工车间的空气中都不是很清新,一般都含有一些物质,一旦落在数控装置的内部,容易引起元器件间绝缘电阻下降,并导致元器件及印制线路板的损坏。

定时清理数控装置的散热通风系统。各个冷却风扇要每天检查是否正常。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每半年或每季度检查此过滤通风道是否有堵塞现象。如发现积尘过多,要及时的清理,一旦没有及时的清理,可能导致温度过高,使CNC系统不能正常的工作,甚至发出报警信号。

定期检查和更换直流电动机电刷。要根据机床的使用周期的不同,来对电动机电刷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更换,做好是每半年或者一年检查一次。

经常监视CNC的电网电压。CNC通常允许电网电压在额定值的10%~15%范围内波动,需要经常监视CNC使用的电网电压,一旦超出范围会影响正常工作,甚至会引起CNC内的电子器件损坏。

存储器用电池的定期更换。存储器如采用CMOS RAM器件,设有可充电电池维持电路,可以在没电的时候仍保持存储的内容。在正常电源供电时,有5v电源经一个二极管向CMOS RAM供电,同时对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当电源停电时,则改由电池供电维持COMS RAM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即使电池有效,也应该每年更换一次。电池的更换应在CNC通电状态下进行。

CNC长期不用时的维护。数控机床长期不用是不可以取的行为,既不利于提高系统的利用率,也不能降低系统的故障率。但如果CNC长期不用的话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经常给系统通电,尤其是在雨季。如果机床锁住不动,可以让系统空运行,利用自身的发热来驱散潮气,以保证电子部件性能的稳定可靠,实践证明,这是很有效的一个降低故障率的措施。二是数控机床采用的是直流电动机的话,为了防止化学腐蚀作用,造成机床损坏,应该将电刷从直流电动机中取出。

备用印制线路板的维护。对于已购置的备用线路板应定期装到CNC上通电一段时间,以防损坏。

2.2.2 数控机床机械部分维护

上表仅列出了日常维护检查的一些主要内容,对机床频繁运动部分也应做重点检查。例如,加工中心的自动换刀装置频繁,最容易发生故障,所以刀库的选刀及定位、机械手相对刀库和主轴的定位精度等也应进行日常检查维护。

3 结束语

数控机床都应配置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这些规程可在传统机床相应规程的基础上,根据数控机床的特点要求来制定。依据这些规程,对数控机床作相应的维护,以确保数控机床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廖兆荣,杨旭丽.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王志平.机床数控技术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罗学科.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王侃夫.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余仲裕.数控机床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6]孙汉卿.数控机床维修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7]武友德.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8]孙志永.数控与电控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9]李宏胜.数控原理与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10]任建平.现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11]白恩远.现代数控机床伺服及检测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