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为新课程喝彩,新课程为我护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为新课程喝彩,新课程为我护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老师,我们家美人蕉的花汁也是有颜色的,它是否能使酸、碱变色呢?它能做酸碱指示剂吗?”面对这样在任何教科书中都找不到答案的问题,课堂上我措手不及。教室里先是安静下来,而后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能做酸碱指示剂,有的说不行。那么到底能不能做酸碱指示剂呢?最后大家都注视着我,期盼着我的答案。我有些手足无措,因为我真的不知道。也有些恼火,因为这与教材内容关系并不大,然而,瞬间我又冷静下来。我知道作为老师我不能扼杀他们的好奇心,要善待他们的“天马行空”,保护他们的“桀骜不驯”,鼓励他们的“各领”,这样才能造就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学习生活。于是我说“对于同学们刚刚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不知道。既然大家对这件事这么好奇,大家是否愿意共同来完成这个探究的问题呢?”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说愿意。我说:“同学们家里都有很多花,不妨多采几种来试试各种花汁是否都能做酸碱指示剂?如果能,怎样测出它们的pH变色范围?”这是我在高二化学讲授酸碱指示剂时所发生的一件往事。其实在新课程教学中,这样的情况屡屡发生。回首这三年来的新课程之旅,真可谓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由开始的新奇转为迷惑再转为理解,由起初的手忙脚乱逐渐转为摸出门道,随着新课程的时间推移,我也在教学中步步走向成熟,并从中得出一些体验和感悟。

通过新课程,使我深深感受到:学生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不是知识收购站,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整个知识大海的能力!以往的旧教材和教学观念,以教师的灌入式教学模式为主,在课堂上更多时候看到的是一致的回答、统一的答案、同步的进度,学生在学习中,大部分成绩差不多,除了个别接受力弱些的学生外,对于教师满堂灌的知识,大体上学生掌握良好,但却很少能见到别出心裁、富于个性的场面。而新课程在教学中,却在落实大纲要求的同时,更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指点,给予学生一些点拨和启发,在学生自己思考分析的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告诉他们结论,而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同时让学生相互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不断地得到通过自己的探索而获得成功体验,使学生不断在成就感的鼓舞下学习,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成为一个具有学习能力的自学者。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实践中,我们的学生学会了怎样去预习、质疑、积累、交流、合作等。有了实践,我们还应善于反思,课前预测性反思,课中调整导学过程反思,课后全面理性反思。在反思中、在同伴互助下提高自我,促进专业成长。如在讲授《盐的水解》时我首先让学生测定食盐、纯碱、醋酸钠、氯化铵、硫酸铵的pH,然后发问这些盐不是中性的原因,让同学们自己得出盐水解的概念,总结水解的规律,找到水解的本质。学生在实验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

新课程为现在孩子的多样性、个体差异性提供了一个更自由、更适宜的平台和土壤。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更有利于孩子独特思维的发展,利于不同个性的张扬,更能使这个时代尽显色彩。课堂不再是老师的独奏,而是师生合奏,演奏主旋律的是学生,老师只是伴奏者!新课程提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的导学设计应面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实际、能力实际、生活经验等,去大胆实践、努力探索、积极创新、勇于改革,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焕发勃勃生机,才能感受到新课程教学方式之新,才能真正体验新课程所带给教师的快乐!我是这样想的,这样理解,也是这样做的。有机物教学要求同学们对各种有机物的空间结构非常熟悉,而且利用这些空间构型能够正确解题,这就要求同学们不但熟悉物质的本身构型,而且能够利用空间想象推测一些书本中没有的分子构型,在导学中,我们发给每位学生一些橡皮泥和若干根火柴棒,用橡皮泥球代表原子,用火柴棒代表化学键,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甲烷、乙烯、乙炔等分子模型。结果,令我们吃惊的是,同学们从自己的思维方式组装了各种类型的分子模型。这些模型有的能反映出分子的原子结合方式,有的能反映出分子中各原子的大小比例关系,或对称,或偏移,形态万千。然后我们请同学们转动分子模型,从不同角度观察会得出什么结果,值得高兴的是大多数同学都能得出甲烷一卤取代只有一种等结论。这些平时需要老师讲解数遍学生才能理解的问题,在自己构建模型时已能掌握。同学们在情境的设置中较快地掌握、理解了课文内容。连听课老师都不禁发出感叹:新课程确实好!

最后,让我感悟最深的是,新课程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也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走进新课程,让我愈加明白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新学期第一个周末,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题的周记。周一,学生的周记本整整齐齐地叠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我一本一本认真地翻阅着,这是多么难得的一次与这些陌生又可爱的孩子们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在他们的文章中,有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又有将自己快乐往事毫无保留地与老师分享,然而更多的是流露出潜藏于心底的无奈与伤感,尤其是耿耿于怀于过去的失败、自己的“成绩”。起初我很吃惊,在这样的年龄下的孩子们是天真烂漫的,充满快乐的,“忧愁”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然而……但作为教师,我有责任去用我的教育感化他们,用爱去滋润他们那“枯干的心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作过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在班会上,我便举了一个有关巴西足球队的例子:1954年,巴西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地输给法国队,与冠军失之交臂。足球可是巴西的国魂。球员们沮丧、懊悔,他们准备承受球迷的嘲笑、辱骂。可是,当飞机降落时,眼前却是另一种景象:总统和两万名球迷站在机场,人群中打着一条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4年后,巴西队不负重望,赢得了世界杯冠军。在宏大而激动人心的欢迎场面上,人群中依然打着那条格外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们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失败了,我们不要气馁,我们要着眼于未来;成功了,我们不要骄傲,我们还是要着眼于未来。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只能代表过去,我们要胜不骄败不馁。看着孩子们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现出的感悟与振奋,我感到无比的欣慰。通过一堂课是解决不了所有学生问题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与学生彼此有了更多的交流,也许是彼此年龄差距小的优势,学生特别喜欢与我聊天,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谈谈自己的家庭,聊聊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老师们,你有多久没有听到过学生天籁般的心语了?你有多久没有聆听过花开的声音了?是新课程让我们走进了这片莺飞燕舞的广阔天地,是新课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明天繁花似锦的希望。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教学中我们一起体验着创新的快乐,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交流中我们一起用爱编织希望、用心装载歌声。

回顾我们三年来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我们虽然走得很辛苦但也算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在新课改的进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存在许多的问题。发现这些问题,正视这些问题,是我们搞好课程改革的前提。课程改革的道路还很长,我们还要不断地总结、不断的提高、不断的努力,使我们的课程改革之路走得更好。我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我,与新课程共成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新课程标准》走进心灵、撞击心扉。我们在浇灌课改实验之花,我们将驶向成功教育的彼岸!我为新课程喝彩新课程为我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