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榆林地区苗圃基地建设势在必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榆林地区苗圃基地建设势在必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在榆林建立苗圃基地的重要性;其次,从林业产业现状、政策保证、土地资源、交通条件、技术力量等方面做了建立苗圃基地的可行性分析;第三,对建立苗圃基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做了详尽的分析,提出可以在榆林市普遍建立苗圃基地的建议。

【关键词】苗圃建设;水土流失;坏境保障

榆林市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榆林市始终坚持“南治土、北治沙”的治理方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初步形成了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截止2006年全市林木保存面积达到200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0%。其中:以杨树为主的乔木林地面积230万亩;以旱柳(高杆柳)为主的乔木林地面积120万亩;以沙柳、柠条、沙棘等为主的灌木林地1443.52万亩,其中沙柳500万亩、柠条420万亩、紫穗槐75万亩、沙棘70万亩;红枣160万亩;山杏、大扁杏88万亩。榆林市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沙区尤为突出,发展林业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潜力巨大。

全市涉林产业发展呈上升势头,以红枣为龙头的林业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和农民 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因此,建立林木苗圃基地的任务就更加重要。

一、苗圃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苗圃基地建设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由于国际、国内对红枣产品及绿化苗木花卉的大量需求,因此建设苗圃基地,发展食用枣、枣加工相关产业,将产品投入市场,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项目的建设不仅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捷径,也有利于引导农牧县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林农生产力布局,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指标同步提高。

2、苗圃基地建设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发展后续产业的重要途径

苗圃基地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开发我市现有红枣、苗木及土地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提高林产品的综合利用和转化增值水平,真正意义上解决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到期后退耕户后续发展的现实问题,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有效途径。

3、苗圃基地建设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基地建成后,可使现有的零散苗圃恢复林木生机,尽管规模受限于实际的土地资源状况,但对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居民而言,无疑是一片家园的绿洲,既可以有效的阻隔沙尘、粉尘、灰尘等固体污染颗粒,也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这对建设“绿色榆林”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枣树、沙地柏等因其根系发达,耐寒、耐旱等特点,在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固结土壤、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具有其它树种不可比拟的作用。

二、苗圃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榆林市涉林产业发展呈上升势头,以红枣为龙头的林业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红枣产业

全市红枣面积达到160万亩,年产值达到7.2亿元,枣农人均收入728元,占总收入的70%以上。榆林市红枣无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和全省的三分之二。

2、林木种苗产业

榆林各国有林场、苗圃和育苗大户,借国家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培育了大量的造林和城镇绿化苗木,经济成效显著。经过多年治理,全市造林保存面积200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0.7%;建成淤地坝2.1万座,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万平方公里;860万亩流沙有740万亩得到了固定半固定,全市自然植被明显恢复,草地植被盖度达到60%,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转变。现在山清水秀,风光无限的新榆林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风采。

3、政策保障

2011年2月25日,榆林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动员大会,成立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领导小组,设立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办公室。市创园办出台了《榆林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和《榆林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2011-2012年主要任务分解方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热潮。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包括城市公园广场绿地、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创建园林式单位居住区、拆墙透绿、垂直绿化、园林苗木基地建设、广场绿地景观提升、榆横工业园区以及社会参与绿化建设等项目,这一方案的提出,为苗圃基地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4、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便利的交通和方便的通讯

榆林市土地面积广阔,现有宜林地面积大而广,完全可以满足苗圃基地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榆林市把交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实施交通带动战略,按照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战略目标和榆林市建设经济强市、绿色生态名市的新要求,榆林市重新编制交通规划,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公路为主,铁路、航空等并重的交通运输体系。

农网改造全县完成,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实现电话和广播电视村村通,为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接入宽带互联网,对外联系十分方便。发达的交通、通讯条件为信息交流、技术交流、人才交流、洽淡贸易、招商引资打开了方便之门,给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有良好的技术支持

苗圃花卉种植技术比较简单,易于广大农民掌握。各县现有农民果树技术员几百名,完全有能力指导好各县的苗圃花卉种植生产。同时,项目主管单位林业局机构健全、技术力量雄厚,并建成有城区大量的苗圃园地,专业技术力量强,现有高级林业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及技术人员数千名。榆林市在长期的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为苗圃基地范园的建设,积累了较好的建园和经营管理经验。

三、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在正常经营管理条件下,苗圃生产建设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苗木除首次种植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外,大部分时间可同时买卖,当然其中需要一定的固定资金来保持运营。苗圃基地建成后,不仅可为本项目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也可为当地农民提供一定的就业劳动机会,大大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利用,吸引了外出打工人员,有利于农村经济水平的持续稳固发展。

2、生态效益

由于现有土地资源林属于荒沙地带,植被分布较少,烟尘煤渣污染较为严重,通过种植苗圃,引水截流,这对于环境改善有着极大的效益,不仅可以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也可通过植物的蒸腾、光合作用来改善附近的空气湿度,对全县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将起到不可估价的作用。

3、社会效益

由于增加了森林覆盖率、调节了气候,不仅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增加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又净化了环境。开发建设苗圃基地,可吸收区内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事苗圃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如通过深加工,既可增加收入,又可安排一大批城乡人员就业,并带动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苗圃基地建成后,将对区内群众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还必将为全市退耕还林林业后续产业――苗圃的大发展,起到良好地示范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云海.浅谈园林苗圃在小城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J].社会科学,2011.25.

[2]钟章成.我国植物种群生态研究的成就与展望[J].生态学杂志,1992.11(1)1-4.

[3]封斌.实现沙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中国林业,2003.11(B)36-37.

[4]周纪纶.种群的基本特征和种群生物学的进展[J].生态学杂志,1982.1(2)33-38.

[5]吴薇.近50年来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过程研究[J].中国沙漠,2001.21(2)164-169.

[6]顾峰雪,潘晓玲.中国西北干旱荒漠区盐生植物资源与开发利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4)17-20.

【作者简介】

李亚梅(1962-)女,陕西省米脂县林业局林业工程师.

孙旺莲(1971-)女,陕西省米脂县林业局林业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