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构建和谐的学习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构建和谐的学习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教师和研究者都在探索最佳的途径,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对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学习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学习文化环境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并且使学生潜能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从学习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和谐的学习文化的意义以及构建

关键词:和谐;学习文化;价值;个性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3.07

课程改革对于教师对新大纲的正确理解和教学观念的转变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很多教师在此会走许多弯路,比如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现象,有一些班级教学成绩非常好,却没有个性鲜明的学生及其独特创新的思维;有的特别重视课堂里的花样翻新,新课改进行的轰轰烈烈但是考试结果却完全出乎意料的差。

和谐学习文化的内涵

“学习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对学习本质和学习方法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期望,对师生作用的认识以及这些观念态度和认识在教学上的反映[1][[[]夏纪梅,吴潜龙.中西外语学习文化的差异与融合[J].外语界,1999]]。”和谐的学习文化就是学校围绕学习而长期形成的对待学习的态度、习惯、规范和效果的总和,同时学习中的各个要素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

和谐学习文化的构建

教育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终极目标是为了人人都能通过教育而能够幸福的生活。和谐是人类追求的理想,构建和谐的学习文化,需要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规范办学同步深化,各项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同步进行。

教育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我们应该摈弃教育工具化、功利化所导致的弊病。教师要明确教育的终极目标,一切都要基于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幸福生活的目标取向,在学生的品德、素养、习惯养成等方面打下基础。让学生学习生活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走进自然,走进社区,渗透情感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种铁石心肠的根源在于缺乏情感教育,在于幼年时期没有学会用心灵来认识人”,“如果你把学生教得会用心灵来了解人,那你的关怀就能创造出奇迹[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或者讲授练习时不要局限在课堂、教科书上面,利用当地环境和实际状况,开展以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社区的情感。因此,要把学生带出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贴近大自然里的其他生命,去看、去摸、去感受;去爱,去关怀,去保护;使学生能够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及自然界中其他物种的生存、生活方式,知道生老病死使生命的过程和必然,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育要尊重地方(乡土)知识和文化,通过改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适合农村儿童,让儿童热爱学习和学校,结合农村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学习更有用,使儿童未来生活能够受益于学校生活,更有能力和信心来支配自己的未来生活。它的意义在于:留守儿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适应主流文化,还要尊重自己的地方文化和历史,并让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对改善农村儿童教育有着借鉴作用[[]]”。

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文化创设。个性化学习文化建设,需要学校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要营造多元、开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即宽松和谐,又充满竞争气息,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能够包容学生不同的个性、充分认识学生智力发展的不均衡性、开放的教和学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开放的课堂学习文化中,师生呈现共同成长的轨迹。教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同事与朋友一样,不断地挖掘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真诚地帮助、鼓励、赞许;教师是要主动去关怀学生的生活和心灵的成长,真正的爱学生,并为了学生的未来成长给出中肯的建议。发掘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扬长避短,发挥他们自身优势的一面;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先后之别,调皮的孩子可能理科好,头脑反应慢些的学生可能文笔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去关怀别人、爱自己、爱人人,以此类推到爱整个社会。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要求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学习文化,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给学生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与探索的过程和经历,在课堂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适当指引,通过启发诱导、鼓励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自己主动去发现、获取知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众所周知,受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自我实现,教育应该帮助受教育者超越他们自己的文化,地域与民族的局限,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公民。在一个小组成员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合理分配学习资源并且在能够明确分工,调动小组学习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团队中所担任角色需要的潜能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小组里得到及时的辅导和纠正,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中,教师既要面向群体,又要尊重个性差异,对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教师要满腔热情地予以鼓励,和谐的学习文化能够形成民主氛围,教师与学生可以平等交流沟通,教职工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师生员工发挥工作、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对人生充满希望这种愉快、安定、轻松的学校环境能培养出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如善良、乐观、积极进取、自尊自信、团结合作、克服挫折等等,随之使学生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中,逐渐发展起健康的个性。

综上所述,“和谐学习文化是富有战略价值的,它的价值也是隐含的、无形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本身没有使用价值,但它可以激发、加速有形及无形价值的形成和发展,为学校创造更高的显性价值。[[]]”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点滴之水,汇成江河”。学习文化也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培养发展的,一所新学校可以迅速得以建造,但是学校的学习文化不会因为学校的建造而随之产生。构建和谐的学习文化需要学校、教师、社会等整体环境的营造和和谐课堂氛围的熏陶。

参考文献:

[1]夏纪梅,吴潜龙.中西外语学习文化的差异与融合[J].外语界,1999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