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工作过程突出实用能力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突出实用能力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职教育在突出技能培养的视域下,高职语文的边缘化越来越普遍。如何恢复高职语文应有的地位,提高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文章从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几方面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突出语文实用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语文工作过程实用能力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金凤(1967-),女,山东滨州人,滨州职业学院职业核心能力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语文教学、高职教育、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山东滨州2566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78-02

2007年3月12日教育部高教司下达关于《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建议确立大学语文为必修课。但一直以来,高职语文基本是“大学语文”的翻版,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等方面仍然受着传统教育思想的制约,缺乏对语文学科内容的整体设置,缺乏与专业的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脱节,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色,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教师缺乏个性、学生缺乏活力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这门课程的实际功用和效果,致使各专业在进行专业课程改革中纷纷削减高职语文教学课时,甚至取消了语文课。但通过调研发现,企业职工的语文素质恰恰对其后续发展影响深远。根据社会对高职生的要求,针对目前高职语文的现状,滨州职业学院高职语文教改课题组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本着“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发展为目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思想,本着“与职业能力挂钩,为专业教学铺路,为就业创业奠基,为未来发展服务”的教学理念,力求在语文教学中,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改革的方向应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要通过教师研究学生如何“学”而不是研究教师如何“教”,要在研究“学”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的实施和每堂课的内容组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要能实现学生主动学,达到学会知识、提高技能、提升素质的目标,才能称其为成功的教学改革。

1.采用赏识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得到他们的信任,并深入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鼓励,真诚地表扬,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以引发学习的兴趣。

2.改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模式是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单向灌输,轻主体发挥……很少顾及学生的思想感情、个性特点及兴趣、需要,结果,课堂成了教师的舞台,学生成了录音的机器。长此以往,讲的意兴盎然,听的昏昏欲睡,效果可想而知。笔者在教学中,首先明确师生的关系:师生不应是师傅和徒弟一个教一个学,而应是合作者,师生共同来学习新的知识、共同寻找问题、共同解决困难,并且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起引导、辅助作用。这样,学生由被动的“听众”成了至关重要的“演员”,主人翁的地位和强烈的表现欲、创造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整合教学内容,突出语文应用能力

与普通高校比,高职院校更注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的语文教学改革必须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服务,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培养学生语文实用能力,以社会对岗位的能力要求和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重构高职语文教学内容。我们课程组在熟悉高职工科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和深入相关企业调研岗位所需语文应用能力的基础上,以“求职竞聘、来访接待、活动组织、主题调研”四项系统化工作过程整合语文教学内容,突出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了高职生的听说读写的实际工作能力。

1.根据工科学生就业岗位及后续发展的需要,整个课程内容体系整合为“求职竞聘、来访接待、活动组织、主题调研”四个学习情境。“求职竞聘”学习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能搜集求职应聘单位、岗位的信息;能制订求职应聘计划;会写求职(应聘)信、求职简历;能得体地应对面试。“来访接待”学习情境的设置,使学生了解接待工作流程、接待礼仪、电话接待和介绍的要求与技巧;能写作单位介绍、合同、专题工作总结、报告、通报、消息和板报。“活动组织”学习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学会拟写会议程序、会议通知、会议纪要、邀请信、工作简报、产品说明书、建议书;学会围绕主题、面对广大听众演讲;能自己制定比赛规则、比赛程序,筹划演讲比赛。“主题调研”学习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能根据调研目的确定调研内容,掌握信息的搜集、处理;学会整理调查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能拟写调研方案、调查报告、市场分析报告。

2.根据学习内容,每个学习情境分类整合,“双线并行”各设置两个子学习情境。“求职竞聘”整合为“毕业生求职、岗位竞聘”两个子情景;“来访接待”整合为“同行业参观、客户调研洽谈”两个子情景;“活动组织”整合为“主题演讲比赛、参加产品博览会”两个子情景;“主题调研”整合为“企业安全生产调研、市场需求调研”两个子情景。

3.按照“资讯—计划—准备—实施—总结—评估”的工作流程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既掌握了必备的知识,培养了工作能力,又熟悉了工作流程。如“毕业生求职”根据工作流程整合为:调查求职单位情况及要求—制订求职计划—拟写求职信及求职简历;做好形象准备及各种证明学历、成绩、特长凭证等资料—掌握自我介绍技巧;面试礼仪及问答技巧等,依据程序面试—学会拟写录用通知—评估求职信、求职简历的拟写水平及应对面试的能力。

三、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实现能力的培养

教无定法,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一言堂”,它既可以是师生的共同讲解、讨论,也可以是学生的讨论或辩论,也可以是情景的模拟,也可以是案例的分析等,教学模式的选择并不是由教师自行确立的,而应根据学生的水平、专业、教学的内容及培养目标确定。下面仅举几例以作说明:

1.“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以典型的工作情景、工作过程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根据岗位群需求,设置项目(学习情境),并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情景)导入—提出具体任务—认知工作过程—相关知识学习—相关案例赏析—实训演练”为过程教学,完成任务是学生学习、操作的目的,任务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2.工学交替,课堂学习、企业见习、课外实训的一体化学习模式。首先在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典型工作任务,边做边学,掌握每个工作过程应知的知识,达到其能力目标;其次,利用周末时间到企业见习,由企业实践教师带领,到真正的企业环境中认知、体验典型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工作要求;最后,在课外时间,利用学院或专业实训场地进行实训演练,进一步巩固所学。

3.思考讲析型模式。这种模式注重讲解分析,是一种传统的常规的课堂结构。我在教学中按照“定向(引导学生共同拟定学习目标)—自读(学生自己阅读)—自析(学生自行分析)—自讲(学生讲述自己的分析)—教师讲析(教师系统讲析,并针对学生的讲析明确讲述的详略)”的思路教学。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以学生的自读、自析、自讲作为重要环节,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又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述,为学生提供了借鉴,使之体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等。

4.论辩型模式。其特点主要采用讨论或争辩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内容的正确理解,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和创新性,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合作能力。这种模式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巡回解疑,再由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提示学生代表要经常轮换),或分成双方阵容互相辩论,最后教师一定要做适当的启发以补充完善教学内容。

5.汇报表演性模式。此种模式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再创造能力。针对某些章节和问题,教师采取事先提示,提供参考书目,布置学生课下准备,课上由学生代表作学习报告或表演。如活动的策划、组织,采访计划、方法的可行性报告,谈话、主持的现场表演等。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与作业,注重能力训练

夸美纽斯明确指出:“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这是指的听、说、读、写,用手用舌头去练习,在可能的范围之内,尽量时时这样去做。”练习的最大功能就是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投入听说读写的各项实践中,促使知识迁移,形成必要的语文技能和熟练技巧。练习和作业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培养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了如下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课前5~10分钟的口语练习。为加强学生的练习,每次课前我都设计学生的口语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前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学生的水平、专业、兴趣设计,并逐步提高要求。一般是由开始的故事讲述、词语接龙、新闻播报(既有学生搜集的内容,又有自己编写的校园新闻)至要求较高的根据既定词语编故事、古诗词讲解、即兴讲话等。这样几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文学素养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2.三种作业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及各种能力。三种作业包括:一是每个学生个体必须独立完成的作业。这种作业主要是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和巩固。二是小组作业。这种作业主要是单元综合练习或某种个别内容的练习,组内成员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如单元综合知识报纸的制作,采访内容、提纲、采访录、采访总结的写作等。三是探究式作业。这种作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也可关注学生思想变化或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如组织学生调查“每个学生月消费和自己家庭月消费的对比”等。

五、改革考试、考查形式,突出能力检验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如果仍以以前的形式考试,以一张试卷定命运,还是会把学生引入读死书、死读书的误区。为突出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自觉提升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在成绩评定时采用多元评价,注重过程考核。考核以过程控制为主、目标控制为辅。成绩的评定以平时考核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50%,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任务完成及课外实践均计入平时成绩;在校内外参加与语文学习相关的比赛,其成绩作为加分因素,也记入平时成绩。平时考核采用弹性考核制,一次不合格者准予补考,平时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以口试与笔试为主。这样,通过考核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重视日常学习,注重能力的提高。

高职语文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服务的功能。高职语文教师应抓住高职语文课程的特点,积极探索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模式,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真正为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人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毛艳菊.职教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建议[J].职业与教育,2007(9).

[2]齐虹.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2007(9).

[3]饶红涛.高职语文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5)

[4]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