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E时代,你怎么交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E时代,你怎么交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你平均每天花多少时间在网上聊天?

心情好时聊起来没完,不好时更没完 ……20%

超级自律,闲聊时间不超过1小时 ……30%

每天都低于2个小时,聊太久会耽误工作 ……27%

平均3个小时,瞎侃后才能踏实工作 ……23%

网络交往,你最担心的是?

身份泄密,毫无隐私可言 ……31%

会发我威胁性的信息或图片 ……27%

遇到感情骗子,人财两空 ……10%

被亲密的人发现,解释不清 ……12%

无所谓,娱乐精神而已嘛 ……20%

网络社交环境下,你是否有下列情形?

每天都应在新状态……17.8%

在微博上面贴自己或别人的热辣暴露照片没什么不妥……14.5%

贴自己醉酒的照片也不算失态……5.5%

每天多次刷新别人的页面……20%

在从网上暗暗关注着自己视为亦敌亦友的人……20%

半夜醒来去刷微博看别人

说了什么……10%

通过微信告诉别人自己正在做的事……12.2%

到目前为止,因为网上交往而产生的关系是什么?

找到了有相同爱好的朋友 ……19%

无话不说的闺密 ……41%

找到了潜在生意伙伴 ……2%

可以心灵疗伤的蓝颜知己 ……28%

终生的婚姻伴侣 ……10%

你在网络上与人交往的动机是

与同学和朋友沟通,排解心理垃圾 ……23.3%

潜意识里寻找一次浪漫的艳遇 ……9%

找茬挑衅,发泄一些牢骚和不满 ……17%

逃避、忘却和解脱现实中的烦恼 ……11%

标准剩女,朋友太少,着急嫁人 ……11.5%

联机打游戏啊,没那么复杂啦 ……10%

因身份虚拟,反而能比现实中展现更

真实的自己 ……10%

对自己更有自信 ……8.2%

你一般网络交往的渠道是?

文艺青年,当然在豆瓣,天涯等网络社区 ……22%

这年头谁还不会玩微博啊 ……35%

人人网,开心网等实名交流网站 ……30%

奇聚网,珍爱网,世纪佳缘网等交友网站 ……5%

站长之家,摄影爱好者等兴趣交流网站 ……2%

一般都是被加QQ,守株待兔型的 ……6%

如何判断网络朋友是否值得信赖?

使用Google查询,例如查找他们网上的姓名或个人资料,看他们在其他地方的表现 ……40%

保存下E-mail或你们间的对话记录,然后事后仔细分析,看是否有矛盾的地方 ……11%

比较他个人资料里对相片的描述 ……14%

针对以往在E-mail里或聊天时的对话,提问一些后续问题,以探寻他说的是否属实 ……30%

在电话里直接问他在网上个人资料里所说的或E-mail里所说的是否真实 ……5%

在你的个人空间中,你有多大程度愿意公开真实照片

我的玉照,不是谁想看就能看 ……12%

只愿意少量照片 ……22%

只挑选出最好看的上传 ……34.6%

只把很差的部分删除,好看的和一般的都上传 ……23%

不介意把所有照片放上空间 ……8.4%

黑色新闻

小心!公司可能在社交网络上调查你

不少公司在招聘新员工时,会在Google和社交网站上搜索应聘者的信息。随着社交网络服务的普及,公司调查的范围也越来越宽。现在一家名为Social Intelligence的初创公司,就专门承接这种活儿。很多时候,员工(或求职者)的社交行为会影响到应聘的职位。比如一个在社交网站上张贴不雅照的女人,当然不会得到一份医生的工作。很多社交网站上的信息都是共享给家人和朋友的,真实的情况比表面上看起来复杂得多。

数据说话

34%&57%

Oxygen电视网络针对女性观众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样本覆盖了1600名社交网络用户。结果表明:34%的女性起床后第一件事不是洗漱而是先登录她们的博客账户刷社交网站。同时还发现有67%的女性花在网上聊天的时间比起与人面对面交谈的时间多得多。

下面是具体调查结果

37%睡觉时会拿着智能手机

26%承认半夜会起来读短信

37%曾把一些肉麻尴尬的东西错发给别人

6%以短信作为与人交流的主要方式

19%因为花太多时间在手机上面而与男友争吵

测试时间

你的网络社交依赖症有几何?

仔细回想一下,你的赖班经历多是因为什么?

A. 不管有事没事,只要有条件就会开电脑,开机首先习惯性登录QQ、MSN等。

B. 打字飞快,熟练掌握各种时髦网络词语,至少有5个QQ或MSN等聊天工具群。

C. 要找人或关注别人近况,就上QQ、MSN,要么在线聊天,要么浏览空间、上博客。

D. 只喜欢打字,不喜欢说话。接到朋友电话时,经常会挂掉电话转到网上聊。就算在同一间办公室只有一步之遥,也经常用信息交流:“一起吃午饭”、“好的”、“那现在出发”、“电梯口见”。

E. 在网上无话不谈的朋友,见面后不知道说什么。

F. 心情一起伏,马上换签名,改资料或换头像,像得了强迫症。

G. 结识新朋友,先在QQ等聊天工具上添加好友,不加等于不认识这个人。

解析时刻

只要符合上述要件6个以上,就属于重度网络社交依赖症,符合4个以上,则属于中度网络社交依赖症。

真人出镜

李晓燕

30岁 教师

全景呈现“网络社交”

现实交流更温暖

虽然微博、微信和人人网等社交网站的确已经极大地便捷了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但终究替代不了人与人的现实交往。其实,人和人之间那种面对面交流的愉悦感和真实感,是任何先进的社交网络所不能媲美的。我就更愿意和朋友见面并喝咖啡。想要交到真正的朋友,必须走出门去,在现实生活中花时间去真正了解他人,而不是一天到晚呆在网上。

胡晨晨

29岁 销售经理

贬值的『友情没有营养

在QQ上,我有500个好友;在社交网上,我是草根明星;在微博上,我有超过4000个粉丝……但是前不久的一个晚上,我生病了,却想不起来可以找谁来照顾我。我反反复复看着自己的手机通讯录,里面有好多个名字,我压根想不起来他们是谁。

王智

29岁 程序员

网络交往解救宅女

“技术宅”总是落寞的,但一个同行网络群组把我们拉得更近了:由业余爱好到柴米油盐。每次决定晚上在家吃饭时,我会在微博上发个帖子:你们晚上吃点啥?马上就有人回应,甚至盛情邀请我去他们家蹭饭。小林总说她煲的汤一级棒,小菊的点心更是不甘落后。不但这一个晚上在欢声笑语中度过,连周末的娱乐活动也敲定了,日子过得总是因为充满期待而快乐。

刘莲

32岁 交警

网上活跃,网下落寞

前不久,好不容易凑到一起的大学同学聚会上,8个人坐到一起,一盘菜刚端上来,其中一个人迅速拍照,为的是将菜品照片及时上传到微博,然后几乎所有的人都拿出手机,开始在微博上转发、评论。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面:本来应该热热闹闹的饭局,变成了大家都低头看着手机不停傻笑,见面不看彼此看手机,太不可思议了!

张吉

32岁 私营企业主

新邻里关系宣言

登录社区网去交流购房经验、讨论开发商动向、研究小区周围的地形交通、东西南北地找地方“腐败”、打球、K歌、滑雪、植树……总而言之,以吃喝玩乐为主,交流经验为辅。互联网时代,远邻胜近亲的新邻居时代已经到来,这种感觉,是疏远中的温暖,陌生里的亲近,虚拟中的真实,现代里的传统。

达人出镜

玩转社交网站8注意

没有黑客挖不出来的隐私,只有保护得更好的隐私。活学活用下列招数,让你的“E交际”加一把防护锁。

避免隐私外泄

发送有关自己私密生活的消息,尤其是偶尔的小放纵,应该加上额外的过滤条件,只让信得过的人看到你的消息。不过最好是什么消息都不发――有些话题和经历不适合与外人交流。

有策略地发言

人在网络中不容易意识到自己是在公共领域中。但在社交网站上,你的一言一行几乎所有人都能看到。也就是说,这些人可能包括你现在的老板、猎头公司、家人――只要你想得出来的人。所以,一定要谨言慎行。如果你在网上发表东西,就得有职业策略。换句话说,你所有的言论应当有益于你的事业或是所在的公司。

更改关键词标签

一定要记住,一旦把信息放到互联网上,它就会永远存在。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清除发表过的内容,但这不能确保所有的信息都能完全清除。即使你删除了消息或图像,在很长时间内,还是会有蛛丝马迹可循。在删除的时候更改关键词标签,虽然这个办法稍微奏效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文章就永远消失了。有时变换关键词组合,还是能搜索出来。

别用网络做避风港

网络也许是逃避现实的办法,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没人知道你是谁,更没人知道你的失败。但迷恋社交网站所带来的人际关系容易使人变得肤浅冷漠。社交网站看似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但实则在毁灭一些人性中最温情的部分,比如一个眼神的心有灵犀,一个笑容的阳光灿烂,这岂能是敲击键盘和面对屏幕时所有感受的真情实感?

定期搜索个人信息

每隔一段时间,定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的名字和个人信息,能较为准确地知道自己信息外泄的情况。如果是自己建立或填写的信息,那么直接登录网站进行删除操作。如果在第三方网站,那么通过邮件或电话联系对方网站管理员,要求其删除个人隐私。

更换密码

再也不要用所有账户都使用同一个密码了,无论密码多么的复杂,总有被破解的可能,所以定期更新你的密码,是防泄密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切记,在登录的时候不保存密码。在退出登录关闭网页前,记住及时清空各类缓存和临时文件。

不要频繁清理磁盘

每日都清理磁盘垃圾?要小心啦,虽然可以让电脑运行速度加快,但是一旦被黑客恶意入侵,被删除的文件便再也不能从磁盘里找回了。

选择云杀毒更靠谱

通过瑞星和金山等云杀毒,无须过多等待,几秒钟就可立即查杀病毒。你还可以选择一键修复被病毒破坏的系统文件,超高的病毒检测率可以让你的网络更安全。

雷学成

某网络公司技术总监。致力于红客研究多年,有深厚的个人网络安全防护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