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细节:电视新闻的魅力之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细节:电视新闻的魅力之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情节是电视艺术的筋骨,细节则是电视艺术的血肉。电视新闻的细节虽小,但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丰富表现力的作用。电视新闻无论在画面的选择,还是声音的处理上都必须精细。

电视新闻的细节特征

电视新闻的细节有别于节目中一般的声音、图像,它是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受众特别注意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这些符号大致呈现出以下特征:

1 信息传播的突现性。电视新闻的画面因素所涵载的信息能明确从“面”上突现出来,形成点,这一特征能更好地集中观众的注意力,提高传播效益。画面信息的突现,就是要求每条新闻(以1分钟的新闻提供10个镜头为标准)能够提供4个左右的“可看性镜头”,其他6个系为“基底”性过场镜头。所谓可看镜头,是指信息意蕴饱满、直指新闻要素的镜头,这类镜头可以转变观众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所谓“基底”性镜头,是过程性、背景性的。

2 信息传播的单纯性。电视新闻的画面因素涵载信息时表现出来的简洁、完善、集中的特征。这一特征可引导观众准确感受信息而不产生歧义。在捕捉一个复杂的物象时,视觉是把一个整体印入脑海,构成印象,或叫第一印象。如看一个人,先观察到仅是“人”,随着条件推移才能辨明是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如条件允许且又需要,则进一步仔细观察他们的服饰、仪态、肤色和面貌。这便是画面细节在传播信息时所体现的单纯性。

3 具有信息传播的证实性。电视新闻的声画因素所传播的新闻事实准确无误所产生的见证效应。这种见证效应可以实实在在为受众消除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此外,新闻人物的话语、新闻现场的音响有着不可更改的佐证性,从这个角度看,它有着比画面更为可靠的真实性。2000年3月中央电视台对京杭大运河“三乱”现象进行连续报道,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记者以暗访的形式采录到了大量声音与画面的细节。

电视新闻细节处理的步骤

首先要培养用固定镜头去展现画面细节的意识。固定镜头能从一个侧面反映记者捕捉新闻事实的能力。从视觉的规律可以看出,人的眼睛完全感知一幅全景的画面需要8秒钟、中景需要5秒钟、特景需要2秒钟。由于固定镜头具有便于人的视觉观察的特点,因此,在电视新闻中较为广泛地采用固定镜头快切编辑的采编方法。

其次强化声音意识,提高记者对声音细节的感悟能力。现场的声音可以渲染气氛,记录新闻现场的真实情节,保证新闻真实性。采访前,按照事先确定的主题,对新闻现场环境进行认真观察,仔细研究被访人物的特点,查阅大量丰富的新闻背景资料等。同时,要提高对现场条件变化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感性,这样才能使现场采访时话筒意识不断增强、时机运用的得当、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进而引起观众的联想,调动观众的思维能力,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丰富传递信息的内涵。如《陕西电视台》2002年播出的《温副总理带灾区孩子上课》,充分发挥电视语言优势,截取了同志在特大洪灾区陕西佛坪县长角坝乡沙坝村临时教学点了解灾情,带孩子们上课的细节,真实记录下了感人的一幕。“我是中国人,我爱祖国,我要克服重重困难,为重建我的家园而努力学习”,这是《温副总理带灾区孩子上课》中最后一段话,也是作品中最精华、最富感染力的部分,这样有感染力的声音细节,不但使灾区人民鼓起勇气,而且激起了所有中国人强烈的爱国之心和自强意识。

其三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坚毅的耐性捕捉细节。传播学研究表明,阅读只能记住10%,收听语言能让人记住20%,现场观看能让人记住30%,而边听边看能让人记住50%。在电视新闻采访中,要更好地完成声画同步的捕捉,就要求记者要在新闻现场进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电视拍摄挑、等、抢的技法,将那些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新闻主题思想的素材挑出来。同时,还要有预见性地抢拍那些能反映新闻事实的现场语言和画面,以增强新闻的价值和可信度。如:1996年7月3日,一行人横穿公路被撞身亡的消息,在《北京新闻》《新闻联播》和《北京交通新闻》中先后播出,一时间,北京乃至全国的观众被震惊了!这条新闻,是北京电视台记者无意间捕捉到的,展现出记者“等”、“抢”的功夫。整个新闻拍摄从开机到关机仅仅45秒钟,完整地记录了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罕见的事故经过和骇人的真实悲剧画面给观众强大的视觉冲击,一时间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