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谁还能读得再深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谁还能读得再深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缙云县胪膛小学浙江丽水321400)

【案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赠汪伦》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请看大屏幕,这桃花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桃花潭很大。

生:桃花潭很美,我也想去看看。

生:桃花潭水碧绿碧绿的,看上去很深。

师:是啊,桃花潭是这么大、这么美、这么深,哪个小组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读出桃花潭水的深?

于是,学生在朗读“桃花潭水深千尺”时,有了音的高低、轻重的处理,教师作了评价——

对生1:你对诗句有了自己的感悟,读得还行,但你只读出桃花潭水深“十尺”,谁还读得深点

对生2:有进步,你对桃花潭有“百尺深”的感觉了。

对生3:很遗憾,你差点火候,还没有 “千尺深”啊”。

对生4:太棒了,你边读边做动作,声情并茂,你读出“深千尺”的感觉了。

……

【点评】对于这位教师在本课古诗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许多听课教师提出了“富有创新”、“调动积极性”、“值得提倡”等积极性评价,但我不敢苟同。“但你只读出桃花潭水深“十尺””,“谁还能读得再深点”,教师这样的引导后,这些低年级的学生小手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个别学生也顾不得举手,就“老师,我!老师,我!”喊个不停,课堂进入了一个小小的高潮。表面看来,这样的话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但果真有效果?果真学生通过朗读唤起了他的情感体验?没有!仔细分析一下,这样的教学其实是背离新课程精神的。这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朗读指导的形与神。

古诗的朗读自然需要一定的技巧借以准确地传达出内心的情感感受,这是朗读指导中形的问题。但倘若朗读者并没有被文本唤起内心的情感波动,只靠“轻、重、高、低”等技术行为去支撑整个朗读过程,这种朗读情形及其对孩子日后的影响又会怎么样呢?如上面的朗读指导,教师的着眼之处更多地停在技术层面,欠缺的恰恰是神的问题的解决,这种缺乏情感引导的朗读自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此以往,朗读就会沦落成为充满矫揉造作“伪情感”的机械模仿。惟有“情动于中”,才能“形于言”,朗读中的有感情,绝对不是对文字本身“一重一高”的技术处理就能解决的。

二、朗读指导的激与挫。

在“谁还能读得再深点”这样的话语激励下,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其实是盲目的,是带有侥幸的,带有功利的。他们只想与其他同学比试或超过别人,至于怎样比,为什么这样,对于他们来说还是盲区。这样的“激”是性的,充满诱惑但鲜有实效的,学生的热情也是稍纵即逝的。并且,对于那些读“十尺”、“百尺”的同学,站起来朗读的时候,他们本身是想得到教师的肯定或积极的评价。但当他们满怀希望时,听到的却是教师鼓励别的同学超过自己的一番话语,这无异于一盆冷水浇灭了学生的满腔热情。

诗人创作是“情动而辞发”,诗人或壮怀激烈,或悲天悯人,或直抒胸臆,或寄情于景……要让学生反复吟诵,体味诗情,适当地作一些技巧上的点拨和示范是需要的,但绝不能作类似“谁还能读得再深点”这样调侃式的评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