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工:城市的过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工:城市的过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策划\新作文

人物\牛瑞军

提问\尹军

NEW WRITING:你有几个兄弟姐妹?他们现在做些什么呢?像你这个年龄的人,绝大多数都在校园里接受教育,学习文化知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外出打工的呢?

牛瑞军:我兄妹三个,一个姐姐正在读大学,一个妹妹在上高中。其实,我也知道我现在正处在人生的最佳学习时期,可有时候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我的家乡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虽然近几年发展还算不错,但依然贫困、落后,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得不到发展。农村里家庭人口普遍很多,父母又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走出大山,而惟一的出路,就是上学然后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可是现在教育方面的费用越来越重,而且各种高收费、乱收费现象依然存在,普通的家庭根本无力承担三四个孩子同时上学的费用。只能是其中一两个做出一些让步,集中力量来供一两个人完成学业。这种现象,实际上剥夺了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我当时在想:我是男孩,学习也不太好,理应做出让步。为了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毅然辍学外出打工,同时,挣点钱可以帮助姐妹更好地完成学业。

NEW WRITING: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我了解农村里的那份辛苦,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就算自己再辛苦也无所谓,希望孩子将来能有出息,不再像他们整天和黄土地打交道。你就这样义无反顾地出来,你觉得你的父母欣慰吗?你能感受到他们对你的失望吗?还是他们的希望在你外出打工上?

牛瑞军:我觉得我的父母能理解我的这个决定,我已经是大男孩了,应该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做点什么,我的姐妹要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更难生存。我的这个决定,我觉得应该是值得的。家乡重男轻女意识比较严重,我的辍学也许对他们很失望,但事实已经发生,到目前,他们都已经能接受,也希望我外出打工能有点出息。

NEW WRITING:在城市就业普遍门槛高,打工者进城,首先会遇到就业的“身份”障碍。现在要在城市办诸多证件,而办理这些证件要跑计生、公安、劳动、民政等部门,经历繁杂的手续,交各种费用。很多民工进城还没有找到工作,七费八费就已经掏空了口袋。你出来多久了?你遇到过这种事吗?

牛瑞军:我初中刚毕业就出来了,到现在为止已经两年多了。我住的地方外来人口比较多,三教九流,经常会发生一些事,所以治安也比较严。那是我刚出来的第一个晚上,在街上溜达,被治安民警误认为是流窜犯而拘留,直到我找来担保人,才释放出来。事后,又在派出所办理了流动人口暂住证,心里才感觉有点踏实。

刚到这样的大城市,让人眼花缭乱,少了几分乡村的安宁。一切都是匆匆忙忙,似乎都在和时间赛跑,完全没有农村人那种懒散的状态,竞争相当激烈。有时,也难免会看到一些城市的黑暗面,少了几分农村人的淳朴、敦厚。

找工作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件事,一是没有文凭,二是没有手艺,要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是相当困难的。在我的口袋快要掏空的时候,亲戚的朋友把我介绍到一家餐厅学习,工作,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对这份工作越来越感兴趣了。

NEW WRITING:你刚出来的时候有些什么想法呢?你只是想挣点钱为家里减轻点负担,还是想着能学到一种手艺,为将来能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一块立足之地呢?

牛瑞军: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单纯,一心想着能找到一份挣钱多的工作,多给家里寄点,减轻家里的负担。但是经过这两年时间的磨练和考验,越来越觉得没有一技之长在当今社会根本无法生存。自己上学考文凭的机会已经错过,现在惟一能做的就是学好一门手艺,以免被社会淘汰,同时,也可为将来的发展做一些准备。

NEW WRITING:那你现在每月能挣多少钱呢?除了房租和生活费还能剩多少?往家里寄吗?

牛瑞军:现在每月只能挣八百,除了房租和生活费之外,差不多每月还能剩四百,大概每月往家里寄二三百块,剩下的预防急用。

NEW WRITING:目前,有好多地方,比如,饭店、美容厅以及工地上,有很多和你年龄相仿的人存在,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群打工者的?

牛瑞军:我周围的同龄人,大都和我一样,来自贫困的小山村,他们的情况估计和我差不多,苦于家庭贫困,无法顺利完成学业,不得不外出打工。或是挣钱,或是学习技艺,这已经成为农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成为城市中的一道“风景”。

NEW WRITING:有好多单位或是公司,对员工管理非常严格,有时候也特别苛刻,比如,增加劳动强度、增加劳动时间、克扣工人工资等等,你在工作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医疗保险,假如你生病了,你的那些医疗费用是公司给你报销呢,还是自己支付呢?

牛瑞军:工作两年多了,只能用一个“苦”字来概括这两年来的生活,老百姓有句俗语:好出门,不如歹在家。师傅特别严厉,也很严格,经常完成了份内的事后,还要做其他的一些事,有时还需要加班,工作时间也不是很固定。现在想想,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呢,自己要学艺,要求不严格,又怎么能学好呢。工资倒是每月能按时发,让人觉得欣慰。我没有买医疗保险,老板也没有这项决定,我不知道其他老板给不给报销医疗费用,但我现在所在的饭店对员工的健康部很关注,也很关心。有一天,我不小心伤着了胳膊,就被及时送到医院,而且老板马上派人送来了医药费。

NEW WRITING:你经常买一些书看吗?日常的一些新闻你怎么去了解呢?你觉得看书对你有帮助吗?

牛瑞军:我从小就喜欢看书,经常也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现在由于工作需要也会买烹饪方面的,经营方面的等等,对我的帮助也的确很大,同时,我也给我的妹妹买一些课程辅导方面的书籍,能为她提供学习的方便。对于了解日常的一些新闻,有时去上网,有时在书报亭看看当天的报纸,绝大部分选择后一种方式,这样可以节省更多的钱。

NEW WRITING:你也上网吗?目前,好多青少年在网吧玩各种暴力游戏,而且上瘾,有的甚至导致犯罪。你玩不玩这游戏?你周围的朋友有没有沉溺于游戏的呢?

牛瑞军:我上网也经常玩游戏,只是适可而止,一般情况下,一周只上一两次网,也不会上瘾。周围的朋友绝大部分也玩游戏,但犯罪还没有发生过,我总觉得这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以前也经常听到各种媒体报道由于玩游戏上瘾,而导致犯罪的事件。

NEW WRITING:日常生活中,打工者经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尤其是城市人的歧视。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你心里又有何感想?

牛瑞军:你一提这问题,我就觉得心酸。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在站台等公交车,周围站着一些人,他们见了我就躲得远远的,等上了车之后,同样,又有好多人躲得老远。要说自尊心没受到伤害,那是假的。我不明白城市人为什么会对我们有那么大的偏见,打工者用自己的辛苦,来换取自己所得的报酬,一样为社会付出,在城市人的眼里,

却低人一等。在我看来,这一点城市人永远没法和农村人比,他们缺少农村人那种世代相传的纯朴风格。

NEW WRITING:假如你们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会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解决呢?是求助法律呢,还是忍气吞声?我觉得大多都缺乏一种法律意识,很少会想到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民工问题得不到解决,你觉得呢?

牛瑞军:也许你说得对。青年打工族中的绝大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不会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一方面是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了解太少,不知道如何用法律讨回辛苦赚来的钱。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不是不想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有时候,苦于没有金钱以及关系,不知道去哪跟人说理,又该找谁,所以很多时候,遇到这种情况都会选择沉默。我也听说过有一些人为此还跟老板打架,以要回工资。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假如以后遇到,我一定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

NEW WRITING:民工,是一个群体,一个阶层,它似乎没有进入很多人的视野,他们干着城市里最脏最累的活,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却受到很多人的歧视。你觉得社会应该从哪些方面给予关注来减轻打工族的社会压力?

牛瑞军:如今,找工作难,打工者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他们绝大部分没有固定的工作。我觉得社会应该给青年打工一族尽力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工作,去实践,同时也要保障打工者的合法权益。否则,事情会背道而驰。有好多青年因为找不到工作,等到口袋快要掏空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滋生一些犯罪的念头,从而走上邪路,以至于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在现在青年打工一族之中,这种事情屡见不鲜。而这些打工者绝大多数很早就辍学,很少有人能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更不必说接受高等教育了。要是村里有准家的孩子考上大学,那是全村人的大喜事,全村人都在为他祝贺。贫困山区,孩子辍学现象非常严重,要减少这一现象,社会必须加大力度投资教育事业,尤其是贫困山区。可以适当减免各种学杂费,让山区的更多孩子满足求知的欲望。

NEW WRITING:你还这么年轻,有没有设想一下你的将来是什么样子呢?

牛瑞军:呵呵,也许打工者就是城市的过客,他们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城市,农村人讲究落叶归根嘛!更何况家乡有你所有的亲人,他们都在等着你平安回家。

现在,我越来越觉得做一名厨师是我最喜欢的职业,要是以后有机会,我会考取厨师资格证,然后自己经营一家餐厅,由小开到大,以优惠的价格来为更多的农村打工者提供方便。用自己的爱心来回报父母,不至于他们对我失望。

编后

1.民工的民是农民的民,而不是人民的民。梁漱溟老先生所说的“九天九地”之差,虽然如今听来有些逆耳,但事实总归是事实:农民现在已大规模地流入城市。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青年打工者”中是城里的孩子居多,因为父母都有工作,生活的压力不是非常大,便放松了学习,“将来到父母的工厂里去”,成为他们的口头禅。而当时的农村,却只有靠读书才能走出贫穷和闭塞,即便有外出“打工”的青年人却还是少数。而当城市受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之后,当越来越多的人被“精简”而“下岗”成为一种客观事实的时候,城里的孩子曾有的“心理优势”消失了,而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依靠读书和知识找到立足未来社会的位置。农村的孩子呢,受商业文明的冲击,已不再迷信书本,“考不上就去打工”成为一个广为“传诵”的口号;“打工”开始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成为一种新颖的潮流,甚至时尚。应该说,八十年代未期农村青年打工者的“峰起云涌”已然是社会主义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2.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界限已是大范围地“松动”。这种“松动”对于一部分城市居民来说,就我个人感觉看,有点像《祥林嫂》中老太爷的“可恶,但”似的。但是仍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加入到步入城市的大军之中。他们冲破了城乡之间的无形藩篱,涌入城市,从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农民,身份置换为一个新时代的“民工”。他们虽然以农民的身份进入城市,从事着工人的工作却又总是处于经常性的流动状态,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一个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也不同于城市居住民的特殊群体。

民工们做了什么?他们盖了房,修了路,建了桥。他们掏尽了门前的土,却是为别人在盖楼舍;他们修了上等的公路,自己却永远不可能在上面跑车;他们建设了繁华的都市,可是却永远躲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他们也渴望把根留住,可是却总是处于漂泊的状态。《新作文》将自己的触角伸向这一个群体,从一个青春媒体的角度来说,从对21世纪中国中学生成长负责任的角度来说,一定是必需的、必要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访谈,你们能够从一个普通民工的内心世界里窥探到当下中国的丰富现实,以此来烛照自己的思想历程,丰富自己对于整个世界的“阅读”视野。

――麦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