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急腹症型结核性腹膜炎误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急腹症型结核性腹膜炎误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5-0746-01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B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发病率占结核病的5%,仅次于肺结核和肠结核。由于本病在外科中较少见,为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结合1997~2006年10年间本院收治的2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60岁,以“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3天”入院。查体:T 37.5 ℃,P 78次/分,BP 120/90 mmHg,腹部略膨隆,脐周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压痛,轻度反跳痛及肌紧张,可闻及气过水声。血WBC 19.19×109/L,N 0.87,腹部透见多处液平。诊断: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效。急诊剖腹探查:小肠广泛粘连,多处系带致肠管成角,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于腹膜,肠系膜间多个1.0 cm左右白色结节,内有干酪样坏死物,取标本送病理,行肠粘连松解术。术后抗炎、对症、支持治疗。病理: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术后诊断:结核性腹膜炎并肠梗阻。加用短期化疗方案,临床治愈。

例2:男,58岁,以“腹部条索状包块5年,腹痛10天”入院。查体:腹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不大,全腹轻度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部可触及10 cm×4 cm包块,条索状,光滑,质地中等,无触痛。B超:腹腔内包块。以“腹部包块性质待查”剖腹,腹膜附着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大网膜蜷缩成团,质硬,大量结节样变,行大网膜切除术。病理:大网膜结核。术后诊断:结核性腹膜炎。常规治疗加短程化疗而治愈。

2 讨论

结核性腹膜炎发病数逐渐下降,病情严重程度趋向减轻,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诊断时有困难,应予重视。其传染来源多起于腹腔器官的结核,特别是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时也可经输卵管口散播或透过管壁感染腹膜,另外全身粟粒性结核时可经血行散播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胸腔淋巴结结核可经淋巴管逆流传播引起腹膜结核。

大体病理可分为渗出、粘连、干酪3型。渗出型以青少年为多,腹膜上常有许多粟粒结节,腹腔内大量草绿色较澄清浆液,有时为血色混浊液,肠袢间常有轻度粘连。粘连型肠壁外渗出纤维素,早期尚未机化时粘连处尚能分开,机化后则紧密愈着,难以分离。大网膜也常发生结核,并纤维化增厚,蜷缩,至晚期肠袢间充满干酪样坏死物质,称干酪性腹膜炎。重者各段肠管全部紧密粘连成团块。肠蠕动受限引起程度轻重不等的肠梗阻。干酪型较少见。

本病诊断要点如下:(1)中青年患者,有结核史,伴有其它器官结核病证据;(2)发热原因不明2周以上,伴有腹痛、腹胀、腹腔积液、腹部包块或腹壁柔韧感;(3)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较轻,少数骤然急性发病,以急性腹痛为主;(4)腹腔积液为渗出液,以淋巴细胞为主,普通细菌培养阴性;(5)X线胃肠钡餐检查有肠粘连等征象;(6)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呈强阳性。应与腹腔肿瘤、肝硬化腹腔积液、克罗恩(Crohn)病等鉴别。上述2例术前均未考虑本病,只在术后根据病理方确诊,与对本病认识不足有关。

本病的治疗原则:早期诊断、彻底治疗、合理用药、避免复发,兼顾其它器官,调整全身情况,增强抗病能力。而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联合、规则、足量、全程的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药物特点:异烟肼(INH),对代谢旺盛持续生长菌群的杀灭作用最强;吡嗪酰胺(PZA)对细胞内结核菌群具有特殊灭菌作用;利福平(RFP)可在短时间内杀死突然代谢生长菌群。以短程化疗方案应用最广:INH+RFP+PZA强化治疗2个月,继以INH+RFP巩固治疗,总疗程6个月。手术适应证:(1)并发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效者;(2)急性肠穿孔;(3)腹腔脓肿、肠瘘保守治疗不愈者;(4)诊断困难,与腹腔脓肿或急腹症不能鉴别时可考虑剖腹探查。手术禁忌证:广泛粘连及广泛腹膜外活动性结核。

收稿日期:200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