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精编巧用导学案,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精编巧用导学案,打造高效数学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随着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深入开展,导学案的使用逐渐普及,教师对导学案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更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课堂的组织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将作用发挥到极致呢?文章对此问题做了探讨。

关键词: 导学案 高效课堂 数学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再谈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正好符合广大教师的心理需求,而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重点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模式。那么作为新时期的教育者,我们更应该汲取各路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博采众长,为己所用,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构建课堂,形成适应新形势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的课堂。

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呢?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导学案可以说是实施高效课堂的起点,也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有效途径。能真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最终实现“我会学”。我认为,精心编写导学案,巧妙运用导学案,必能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现我把如何编写导学案和怎样运用导学案的认识和大家分享。

一、要做到精编导学案,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课标。

这一轮的课改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给我们一个新的课程标准,而教材的版本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意味着教师可以自主处理教材、加工教材、改造教材。这也为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然后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根据每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处理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数学活动,生成导学案,以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达到精编导学案的目的,教师必须注意导学案编写的方式方法。

导学案设计质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可见导学案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在编写时就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由易到难的原则。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学生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开始的时候,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简单一些,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解决或者经小组讨论后能够解决。那种学生讨论后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不要出现在导学案上。

2.简明扼要的原则。导学案是给学生用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杖”,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习题。因此,导学案的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要让学生一看就明白。

3.可重复使用的原则。导学案并不是一次性的,我们要把它利用起来,使其成为学生随时自我检测的题签,也可以是课后复习的导线。

4.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导学案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设计时不要还是站在以传授知识为本的角度,考虑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学得会,掌握得住,才算真正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导学案的编写要注意的要求。

1.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探究意义。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知识问题化。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把知识点设计成具体的问题。问题应该明确,学生一看就懂,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3.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一定要有层次,不能过于笼统。问题设计要明确分为多个层次,并在每个题目后面注明,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可分为:课本再现型,即学生只要看课本,不需要任何其他帮助,就可以解决问题;课本延伸型,即学生看课本的同时,只要适当地看一看工具书或其他课外资料,就可以解决问题;模仿应用型,即学生只要简单模仿课本上的例题就可以完成,这类题可以直接使用课本上的例题,也可以是例题的变形;独立应用型,即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后,可以独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类题,可以是课本上的习题,也可以是课外同一难度的题目。

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导学案中每类题所占比重是不相同的。在实验起步阶段,应注意:每份导学案中,课本再现型题和课本延伸型题所占比重,不得少于百分之五十。

四、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1.课前:上课前一天,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要求勾画出课本的知识点并写上标注,梳理基础知识脉络,并将生疏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导学案上做好标记。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自行解决“基础知识检测”部分相关问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拓展题。

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老师针对“导学案”了解学清,进行补充完善。

2.课堂:课堂一般分四个部分:基础知识记忆及检测、知识链接、合作探究、当堂检测。

首先给学生适量的时间记忆预习过的教材基础知识。记忆结束进行“记忆检测”和“知识链接”。以上属于基础知识部分。

基础知识完成后,课堂的下半部分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先将合作探究题目的思路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达成组内共识;然后每个小组将本组的答案展示,由同学和老师给予点评。

最后完成“当堂检测”,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3.课后:(1)上完课后,老师和学生分别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课后反思和学后反思。(2)每隔一周,将“导学案”进行整理,装订。

总之,任何一份导学案的设计都要在备课组教师的共同商量下定稿,在集体备课中完成,把集体的智慧充分发挥出来,通过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真正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