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与运用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与运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作为基础教育全面发展和改革的新世纪,“教”和“学”的问题是课程改革中的主旋律。目前,关于小学音乐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研究一直处于深入思考和建构探索阶段,但总的来说缺乏系统性。这种局面会导致教研员和教育工作者禁锢在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框架中,甚至会制约和阻碍一线教师的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运用的现状,并提出了如何运用音乐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真正促进音乐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模式 运用

作为全民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基础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得到充分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展了新一轮的规模宏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借此又向前迈越了一大步。音乐教育的生命在于教学,而教学的关键则在于确定一套科学的模式。目前,关于音乐教学模式的类别比较多样,笔者就小学音乐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就合理运用情况作出分析。

一、对目前音乐教学模式运用的现状调查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以及与之配套的音乐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运用,是学校音乐教育中影响深刻的一次改革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包括音乐新课程在内的各项内容的改革,使得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探索音乐教学模式的兴致很浓,为我国的教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然而在这场力度较大的音乐课程改革进入到全面推广阶段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运用也产生了不少的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并就其当前的现状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思考,将有助于音乐教学模式的发展。

(一)音乐教学模式没有得到合理的重视

教学模式种类繁多,千姿百态,这种状况虽然给教学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但也造成了教育工作者无法合理重视。笔者在实习期间曾就音乐教学模式与教师进行讨论,笔者发现很多教师无法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其涵义,在运用过程中常常与教学方法混淆,认为教学模式等同于教学方法,当然对教学模式的类型也是认识程度不够。这些错误的观点往往使教师不会甚至不敢运用音乐教学模式,以及在运用的过程中对具体模式类型的选择原因无从知晓。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音乐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新课程改革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教师的音乐教学理论程度还需要有待加强和完善。

(二)音乐教学模式运用的僵化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基本仍然采用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笔者在听某老师上人教版四年级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教师先让学生听范唱一遍,然后要求学生看这首歌的歌谱一句一句跟教师学唱。大部分教师都认为音乐的课堂就应该采用一种单一的传授——接受模式,教师唱,学生学,而忘记了音乐不仅要靠语言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门缄默知识的文化。其实这是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模式使用很普遍也是很糟糕的案例之一,教师可能理解了教学模式的涵义和理论依据,但是在逐渐运用的过程中扭曲了本意或是直白的运用而不加以任何的修饰和转化或是教师紧抓住模式的某一点而没有展开运用导致了僵化的局面,这其实是对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阻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存在了百年之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对象、内容等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要求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如果不加以转变,原本热情高涨的学生像泄了气的皮球,只好跟着教师枯燥地一遍遍学唱。教师教唱是对的,但是学生是否认真学唱是需要老师在认真领会其涵义的基础上善于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因此有些课堂教学的效率很低,归根到底还是由于音乐教学模式运用的僵化。

(三)对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不够系统化

教学模式是在国外的不断发展中传入我国,而音乐教学模式是从教学模式中分化出来的。笔者就此查阅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曹理在《音乐学科教育学》中根据教育的目标分类学原理,把音乐教学模式分为情感模式、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每种模式又具体可分化为不同的子模式。戴定澄主编的《音乐教育展望》中根据音乐教学特点及教师与学生的现状把音乐教学模式分为被动接受式和制动探索发现式。还有其他学者的一些分类。笔者发现到目前为止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内还没有完全统一的音乐教学模式适用于小学的课堂中,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对此都持有自己创造性的见解。虽然呈现了一派百家齐放,百花争鸣的局面,但也造成了教师对于运用音乐教学模式的困惑,不知运用何种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反而会造成不利。因此关于音乐教学模式探讨的过程还需要更多的学者用更加敏锐的视角来观察。

二、 新课程音乐教学模式合理运用

教育改革赋予了音乐教育理念新的内涵和意义,只有更新教育理念才能带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教学诸要素的革新,当然它也需要音乐教学模式去贯彻和实施教育理念。我们知道,音乐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为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运用便于操作的实施程序。所以要体现课程理念的更新,就必须改变单一僵化的音乐教学模式,将其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下面就几个教学模式为例来说明。

(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去进行引导,去发现音乐现象背后的规律,这就为引导——发现模式的运用提供了合适的土壤。引导——发现模式是在结合了我国一些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所归纳总结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具备以下特点:

在选择和确立所要研究的主题后,在教师创设恰当的情境下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发现问题,然后搜集和处理有关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合作交流探究等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笔者在给三年级的学生上音乐基础知识《音乐的力度》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一系列的基本练习后,笔者认为课堂上可以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教学引导上。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藏蜻蜓”的游戏。一个学生藏,一个学生在同学们拍手或是敲击乐器的声音力度变化提示来寻找。通过这样的一个游戏引导学生对声音的力度有一个听觉上的直观感受,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主动探索和表现音乐的热情。其次在发现上。教师弹奏《红蜻蜓》,弹出p、f、mf等力度的变化,然后一人一句试着带力度的变化跟琴唱曲子的旋律,让学生感受因这些细微的强弱变化所引起的乐曲流动性以及体会到的乐曲的情感。再请同学们自由讨论积极发现乐曲中如开头“p”比“mf”要弱等,鼓励学生大胆的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最后教师总结强、弱等力度记号的概念等。运用此种音乐教学模式,通过游戏及听唱学过的歌曲《红蜻蜓》,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并体验旋律中力度的变化,初步掌握强、弱、渐强、渐弱等力度记号及概念。在教学收尾处笔者认为可以加入延伸。教师示范加入力度记号,鼓励学生学习创编,教师选择一两组学生上台展示作品请大家一起评判。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旨在激发学生的情感理解所学的知识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语言、听觉、对比等一系列合理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感,理解教师所教授的新的知识。情境——陶冶模式是在创设的情境中以音乐以媒介对学生陶冶与培养。该模式具备以下特点:

根据教育目的,教师运用语言、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些形象生动,鲜明具体的场景,学生参与到各种游戏、歌唱、欣赏中,在特定的教学氛围下学习,使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和性情的陶冶,并将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

例如五年级欣赏艺术歌曲《春晓》教学过程中在联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授课教师在教学导入阶段创设情境,用实物投影仪打出唐诗《春晓》彩图,感受音乐与诗句图画结合的完美贴切,珠联璧合,推动了学生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声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挖掘作品的深度,将音乐审美教育贯穿于课堂的教学中,通过“认识情景”丰富 “体验”,通过“体验”主动“陶冶”。新课程标准的四大内容板块里,不仅感受与鉴赏可以采用情景——陶冶模式,这种模式也可以运用于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根据创设不同情境所表现的不同形式的美的感受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使其渗透到学生的心中,涵养心灵,学生在情境中的兴趣被激发,开拓想象和思维的空间,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采用的这两种音乐教学模式实例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教学模式,如合作——交流模式,自学——指导模式等,都在音乐教学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教学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因此在运用音乐教学模式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模式理论知识的遵从,结合实际的情况灵活运用,切不可“拿来主义”。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经常需要多种模式的综合,才能真正提高课堂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M].广东:花城教育出版社,2001.

[3]伍洁.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6,(07).

[4]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