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潇河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潇河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分析了山西省晋中潇河灌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灌区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潇河灌区 存在问题 原因 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205-02

潇河灌区始建于1950年。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东北缘,潇河流域西端,潇河干流出水口的平川地区。受益范围包括晋中市的榆次区、太谷县和太原市的小店区、清徐县等2市4县(区)11个乡镇134个行政村。灌区控制耕地面积3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3.24万亩。建灌区近60年来,共引水28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220万亩次,灌溉投入产出比为1:8。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潇河灌区常设管理机构的潇河水利管理局,曾多次被水利部、省委、省政府、省水利厅授予“全国先进灌区”、“部一级先进管理单位”、“山西省一等水利模范集体”、“山西省先进灌区”、“山西省农业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被推选为山西省唯一的中国灌区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灌区现有干渠2条,全长46.28千米,其中,民丰干渠长17.14千米。控制面积16.24万亩;民生干渠长29.14千米,控制面积17万亩;支渠8条,总长90.17千米,斗渠156条,总长286.6千米,农渠1164条。总长887.1千米。灌区有干、支渠建筑物526件。斗农两级渠系建筑物5515件,已形成了干、支、斗、农、毛五级渠道基本配套的灌溉排水体系。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灌区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灵活、机构设置不科学、人员结构不合理、工程老化不配套等问题愈加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灌区的发展。

一、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制约灌区发展。根据国家体改办出台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精神,灌区承担着流域范围内防洪排涝、灌溉试验、河道管理等公益性职能和亏本为受益区农业灌溉服务的职责,按照国家涉水事务一体化的具体要求。灌区应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以理顺管理体制,激活运行机制。保障经费来源,促进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更好地发挥公益性职能.增强灌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2.工程设施老化失修,配套程度差。灌区运行近60年来,由于投入不足,工程建设标准低。工程设施老化失修,长期带病运行。再加之亏本运行,造成“先天不足,后天失修。带病运行”,现有干支渠道136.5公里.建筑物526件,其中近90%老化破损,在灌溉用水过程中经常出现启闭不灵、流水不畅等现象,这直接影响了科学合理调度和节水灌溉工作的深八开展。

3.河道来水明显减少,可引用水量严重不足。潇河具有显著的山区河流特点。受气候变化影响大,年际间和年内各季的河道采水量相差悬殊。根据潇河大坝54年(1954-2008年)实测水文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河道来水量为1.5亿立方米,最高年1954年达到5亿立方米。最低年1992年仅为0.25亿立方米。相差高速20倍。年内各季的河道来水量为:夏季占奎年来水总量的70%,秋、冬、眷三季仅占30%。特别是近10年同,由于异常的气候变化和沿河取水建筑物的增加,河道来水量明显减少,可引用灌溉水量严重不足。灌区灌溉保证率大大降低。

4.流域水资源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潇河全长137公里,全流域面积3720平方公里。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缺乏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在大坝上游兴建了几十处引、提水及潜截流工程。闲置了下游的国家大型水利工程设施,导致潇河灌区灌溉水源的短缺。同时,由于灌区部分干支渠道长期无适时水可引。造成部分渠段淤积堵塞,建筑设施盗损严重,灌溉市场遥渐萎缩。因此。应实行流域水土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确保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成本水价不到住,财务收支严重失衡。经测算,灌区成本水价为0.48元/m3,但我局一直执行0.14元/m3的政策性水价,再加之河源来水极不适时,灌区引用水量明显减少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财务连年亏损,到了入不敷出、举步雏艰的境地,连简单的再生产也难以雏持。上级部门应尽快实行水价改革,使成本水价逐步落实到位,明确由财政部门实行补贴,一方面维系灌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不给农民增加负担。

二、灌区发展思路

灌区应以科学的水利发展现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建管并重”的工作方针.以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为中心,全方位深化改革。全面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率,逐步将潇河灌区建设成为节约型、生态型、现代化、法制化、市场化的新型灌区。

1.狠抓节约用水,建设节约型灌区。一是搞好节水改造。改善灌区的工程条件。用足用好国家对大型灌区的扶持政策,继续争取节水改造建设资金,认真实施《“十一五”潇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规剐》,把工程建设项目建成优质、高效的水利工程,全面改善灌区工程条件,减少输水损失,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是强化工程管理。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标准要求,继续完善工程管理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工程运行体系,重点加强对骨干渠道的建设管理.全面提高灌区工程的科学调控能力;三是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水资源。认真分析河道上游水资源的变化规律。运用资源水利的观点争市场经济手段来开发使用水资源,提高单方水的使用效益;四是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促节水的作用。按照“计量供水到农户、按量收费到村组”的思路,稳步推进灌区的水价改革,积极推行浮动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对灌区节水工作的促进作用,有效提高灌区群众的节水意识,使有限水资源发挥最大的利用效益。促进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五是推广节水灌溉方式。针对灌区控制范围大、水源条件及作物种植分布相差较大的情况,根据水资源的年度季节变化规律,积极推广应用灌区的灌溉试验研究成果,因地制宜地推广各种节水灌溉方法和模式,切实做到节水增效。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型灌区。一是调整供水结构,增加生态供水量。统筹规划生态、农业、工业用水,逐步实现由单一的农业灌溉供水模式向农业、工业、生活等多方面的供水方式拓展,全面提高灌区供水的综合效益;二是加强水资源的保护。要将灌区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采取有力措施,减轻与禁止外界对水体的污染,统筹灌区水资源的使用。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增加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实现地下漏斗区水位的止降回升;三是做好流域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河道的综合开发利用。灌区管理体

制有待于实行统一管理体制,实现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和统筹管理,促进其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要全面实施科学的治水思路与河道综合治理规划。在科学调度水资源的同时,积极搞好河道的综合开发与治理,促进灌区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四是切实搞好堤防植树,绿化沿渠环境。在节水改造后的渠道堤防上大搞植树造林.加强树木管理与更新。营造水利工程的绿色长廊。

3.增加管理科技含量。建设现代化灌区。继续完善《潇河灌区管理现代化信息与调度系统》,实现水情信息的自动采集、自动待输、自动处理。建立潇河灌区基础数据库与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建立潇河灌区用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与水工建筑物远程控制系统,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及时科学定量调度。在灌溉试验方面,继续加强同清华大学以及其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积极引进试验项目和科研资金.并及时将熟化的成果向灌区群众推广,用科技进步来推进灌区管理现代化的步伐。

4.坚持依法治水,建设法制化灌区。认真贯彻落实水利法律法规。在积极争取上级水行政部门授予水行政执法权的基础上,完善灌区管理法规制度,健全水利执法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在坚持教育为主的基础上.严厉打击违反水利法规的不法分子,维护灌区运营秩序.实现灌区建设管理的法制化。

5.尊重市场规律,建设市场化灌区。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实现潇河灌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良性运行。一是按照水权、水价、水市场理论探索外地向潇河灌区调水,补充灌区水资源不足的现状。在农业水价逐步落实到位的同时,逐步拓展工业供水项目,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工业支持农业的水价体系。将供水价格调整到位,并推行两部制水价、优水优价政策;二是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大力发展综合经营。要充分利用灌区的水土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新上马综合经营项目,增强多种经营与经济实体的创收能力,补充灌区管理费用的不足,确保灌区正常运行、队伍稳定、职工收入增加,切实增强灌区发展后劲。主要是利用灌区渠道跨越城区的优势,开发渠道土地,实现土地资源的保值增值,采取合作开发的方式,由开发商提供资金.我方以土地作为资本.一方面改善渠道工程设施,恢复保障渠道引水能力,另一方面使死的资源变为活的优势。同时.结合灌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开发农业节水种植经营项目,引进现代化的经营项目和种植技术.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积极引导灌区群众实现调产增收的目标。

6.深化灌区改革,为灌区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继续深化内部运营机制改革,完善“条块结合、分级管理”的灌区管理体制,在支渠以下积极开展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探索。在运营机制方面。改善供水制度。实现引水时机科学化、供水价格合理化。大力发展水利经济,增加水利产业后劲和活力。同时,对灌区骨干工程、支渠及以下工程建设采取不同的筹资形式。积极鼓励发展民营工程和股份制工程,在灌区内投资兴建和开发经营性水利设施,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形成社会办水利的格局。这样可以弥补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的缺陷,拓宽水利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加快水利工项目的建设进度.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提供强大的资本支撑。连步建立起水利工程经营项目的市场化投资建设与规范化运营管理的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灌区增效的运行机制,为实现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对支渠以下的工程设施实行承包修复、股份合作建设等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使农民参与工程设施管理,形成“权、责、利”相统一.“建、管、用”相结合的营运机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7.加强队伍建设.为灌区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干部队伍的好坏是决定事业成败的主要因素。要按照灌区发展的要求,积极培养、锻炼、重用各类人才。坚持任人唯贤。适才适位,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科学的用人机制,培养、推荐、锻炼、提拨各粪人才,使灌区的人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同时。大力推行技术职称评聘分离。按照工作需要设立技术岗位,增强干部职工的危机感、紧迫感,促使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逐步建设一支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善打硬仗、精干高效的灌区建设管理队伍,为灌区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灌区的改革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求实创新,抓住机遇,夯实基础。增强改革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稳妥地推进灌区的各项改革,努力实现灌区的自我发展与良性运行,走出一条适合潇河灌区实际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