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做一名农广校“铁打的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做一名农广校“铁打的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果说一届又一届的农广校毕业生是那“流水的兵”的话,那么对于张秋红来说,她所在的浙江省农广校鄞州区分校(鄞州区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就是那“铁打的营盘”。虽然学校里的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农广校依然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为鄞州大地输送着一批又一批的实用人才。

在这个“铁打的营盘”里,张秋红已经度过了23个春秋。在农广校的教学岗位上,她也从一名“新兵”,变成了一个“铁打的兵”。

信念的坚守

对于漫漫时间长河来说,23年时间,仅是沧海一粟;但对于张秋红来说,23年时间,却让一个青春少女逐渐地走到中年。1989年8月,从浙江农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的张秋红,被分配到鄞县农技推广中心,在农技培训学校里从事农教工作,这一干,就是23年。如今的她是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含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鄞州区分校、区农业机械化培训学校)主管农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副主任、副校长。

20多年的时间,许多和她一起毕业的校友,或跳出“农门”从事行政工作,或下海经商当起了老板,只有张秋红依然默默地辛勤工作在农民教育培训的岗位上。在张秋红的心里,有着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我来自农村,我要服务农村,我的根就扎在农村。

23年里,张秋红教过的农广校毕业学员达到2687名,而面对面接受过张秋红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民更是达到3万多人次。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分析数据的背后,蕴含的则是一次次辛苦付出后的收获:

果树专业毕业生王海涛根据学到的知识,种植了75亩葡萄获得了好收成。他生产的葡萄味美价高,产品供不应求,年收入达160万元之多;

水产养殖专业的毕业生邵平法,承包了20亩淡水虾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净收入达10万元左右,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有50多户农户开展了淡水虾养殖;

省级优秀种植大户庄博和社员们一起种植粮食950亩,并率先在鄞州区建立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常年为周边农户提供机耕、机插、植保、收割、烘干等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种植面积6200亩。

作为鄞州新农村建设的标兵,这些种养大户如今都已成为鄞州农民增收致富的典范,但他们每次回到农广校看到张秋红时,都会十分尊敬地叫上一句“张老师”。

而对于张秋红来说,哪些学员的瓜果又有了好收成,哪批新技术推广取得了好效益,哪些学员依靠科技兴农过上了好日子,就是她在农广校坚守20多年的最大欣慰。

教研的突破

开展农技推广教育培训工作,不仅仅需要对事业的坚守热爱,同时更需要不断钻研和追求,尤其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助农增收,成为每一个农技人员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而在农民培训教育岗位上有着20多年教龄的张秋红,更是深刻地体会到了这点。

从刚开始“以粮为纲”重视粮食生产,到九十年代的农业结构调整,注重特色产业发展,再到现在的现代农业发展,打造都市型高效农业,每一次的变革,都需要新的农技知识和新的教学理念。如何将教育和科研工作相结合,让参加培训的农民兄弟真正学以致用,成为张秋红开展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洞桥镇农民历来有西瓜种植习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探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益时,张秋红敏锐地感觉到种植大棚西瓜能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于是,她专门在洞桥镇缪孔宝、吴金法等瓜农中建立教研联络点,从西瓜育秧、移栽到坐果、采摘,进行全程跟踪,并会同区镇两级的农技人员,帮助洞桥镇瓜农建立了八戒西瓜协会,在瓜农之中实行统一生产布局、统一栽培技术、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商标管理、统一销售价格的管理体系。如今的八戒西瓜种植面积已经扩展到3万亩左右,它被评为“浙江省十大优质名瓜”, 成为鄞州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张“金名片”,而由张秋红主持实施的市农科教“八戒西瓜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项目,更是获得宁波市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二等奖。

为配合杖锡樱花产业的发展,张秋红曾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五次登上被誉为“鄞州”的杖锡山;为完成科技部“星火学校”项目、市农科教项目“葡萄大棚设施栽培技术培训”、“平原稻区马铃薯―单季晚稻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培训”,在炎热的夏天,她在60多度的大棚里,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经过努力,如今区农广校已建立培训实习基地5个,组织参与编写农业实用培训教材4本,摄制农业实用技术科教片14篇。其中《创建全国“育才兴农”示范学校的实践探索》课题荣获2003年宁波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培训的创新

培训要与推广相结合、与项目相结合、与群团组织相结合、与农时季节相结合,这是张秋红在农广校工作20多年来最大的感受,而这四个“相结合”,凝聚的则是她在农民教育培训上的一次次创新。

为破解当前农广校普遍出现的办学低潮,张秋红积极寻找突破口,提出“纵横联系,联合办学”的新思路。她主动和区组织部、教育局、妇联、农电总站等联系,开展联合办学,并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情况及农民的需要,增设了一些专业课以外的实用技术讲座,包括葡萄修剪技术、“红颊”草莓育苗技术、西甜瓜种植技术等,聘请了专家进行授课。同时,每一学期安排一至两次实地实习,开阔学员的眼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这些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增强了他们到农广校学习的兴趣,使校“找”生变成了生“找”校。据统计,自2003年启动农民学历教育以来,全区共有2023名新一代农民进入农广校深造。目前在校中专生达6个专业14个班级832名,学员数量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茅,年年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招生任务。

2005年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与省农广校合作,要在全省11个地区设立农业学习中心,开设大学本科、专科学历教育班。在张秋红的奔走下,宁波市农业学习中心落户鄞州区农广校,使农广校成为全市培养农业高级人才的基地,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学历层次,为农业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学习平台。现浙大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已招收6期学员,共有注册学员441名。

结合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具体目标,鄞州区农广校又率先在浙江省推出了新型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经过5年培养,全区已形成 172名新型农民、67名乡土人才的高素质新型农民群体,他们活跃在种植业、畜牧业、林特产业、水产养殖业等领域,为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如水果种植户钟辉,带领合作社抱团闯市场,社员种植的水果95%以上由合作社统包统销,亩产值上万元,辐射带动周围农户上千户;新型农民沈岳明,带动全区及周边共计25000亩鱼塘,开展鱼(虾)鳖混养新模式,新增效益5000万元。

23载的农广校教学经历让张秋红荣誉满身: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能手、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工作者、省农广校教学管理先进工作者、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等等,不胜枚举。

但张秋红说,荣誉固然让人欣喜,但今后的工作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创新,在农广校这个“铁打的营盘”里,我这个“兵”,还要继续坚持,继续努力……

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宁波市鄞州区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