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协同护理模式(CCM),即在责任制护理基础上,充分发挥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鼓励患者参与健康护理[1]。目前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日渐成熟及广泛化,在我国目前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整体护理由于分工具体,各司其责,无疑加剧了临床护理人员不足的状况,所以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协同护理模式,不仅降低了护士的劳动强度,解决了临床护理人员不足的状况,而且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临床护理工作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及,以健康问题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给临床护理的理论与实践充实了新的内容。针对协同护理的受益,笔者对心内科患者协同护理模式的具体做法及作用归纳如下。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协同护理模式的基础

护患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使患者愿意接受护士传递的信息,如疾病知识、护理知识等,并深信不疑,这是协同护理模式进行的第一步,也是关健性的一步。为此分管护士应首先做到:

1.1 树立良好形象 护士要让患者有感觉良好,待人亲切,值得信赖等肯定的印象,这对今后的相互关系好坏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护士首次接触进入病房的患者应做到衣帽整洁、举止端重、表情亲切、态度和蔼、言语悦耳,从视、觉、听三个方面给患者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1.2 言语沟通 护患关系的言语沟通首先从问候开始,日常生活中的问候,如早晨测体温时应问候一声“早安”、“您早”;进行技术操作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巡视病房时说“请您………”、“您好”、“请您记住等”这些极其自然的问候,是发挥护士自身职业作用来达到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

1.3 面部表情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问候语即便一字一句都相同,但护士说话时的表情、气质不同,给患者留下的印象也不同,患者能通过观察护士的表情而在自已的脑海里留下不同的印象,而护士则可从患者微小的表情变化中,往往会发现以后相互间交往的线索,因此表情自然而丰富,真诚而不虚伪,对护士来说至关重要。

1.4 语气和措词 在护患关系上,进行语言沟通时,稍有疏忽往往易陷入“你有求于我”的主从关系上,护士说话的语气出现任何的微小不和谐,措词出现任何微小的忽视,均可导致护患关系的紧张或破裂。

2 协同护理模式中的护理教育方式

患者教育是协同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安全有效的护理工作有重大的作用,开发患者的自我护理潜力,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其护理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1 群体教育方式 多在每日例行查房前半小时进行,主要是针对患者所共有的疾病、身体状况、饮食、、居住环境、睡眠习惯及大小便方式等的改变对患者带来的不适应进行综合性教育及护理指导。

2.2 个体教育方式 是以个体为教育对象,这种方式往往具有针对性,通过医患、护患之间的对话、咨询、辅导进行双向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意识,听取患者的疑问及患者自我护理中出现的问题。

2.3 医护协同教育方式 是针对患者对医生的信赖程度往往要大于护士的普遍心理,采取了由临床医师和分管护士共同参与讲解疾病的预防及护理,双方讲解的侧重点不同可使整个讲解内容即丰富又完整。实践证明让临床医生参与协同护理模式,不但能完善协同护理功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而且由于有临床医生的参与教育,使患者对协同护理模式信赖程度增加,提高患者的自觉参与意识。

3 协同护理模式中的护理教育内容、时机和患者选择

对患者自我护理提供全面的指导,包括:相关疾病的基础知识、注意事项、自我用药、测量生命体征、记录尿量、血糖的测定、雾化吸入、全身营养等。选择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在患者适应住院环境、情绪基本稳定后进行。对一些简单的操作向其讲解-指导-操作-再指导-再操作,但对不同类型的疾病,还需要在了解患者心理、性格、生活环境等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患者的致病因素、诱发因素、特殊嗜好、不良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等相关因素,结合患者的文化修养,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以及对疾病危险程度的认识等制定出适合每位患者的全面护理教育内容。

3.1 心理卫生指导 心脏病与心理障碍有一定关系,在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很多患者存在抑郁症。其护理首先应使患者处于安静、舒适、和谐的气氛中。然后通过语言交谈,全面了解患者发病前、中、后的心理活动、社会、家庭背景因素及心理障碍原因;对于不同因素引起的心理障碍,采取针对性措施,讲清心理障碍对疾病预后的不良影响。

3.2 疾病发作时自救教育 某些疾病发作,特别是某些心律失常发作,患者可通过学会自救来争取时间控制病情。疾病发作时最能争取时间进行救护的是患者本人,尽管护士也能在巡视中或在监护仪上发现病情恶化,但到采取措施进行抢救,仍需一定的时间,所以患者自救教育,并掌握自救能力是抢救某些危重患者必不可少的环节。频发室上速患者应指导其学会采取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如压迫眼球、刺激咽喉部等终止室上速。心力衰竭发作时取端坐,心绞痛发作时自行含化硝酸酯类药等措施,均是自救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3.3 疼痛护理教育 教育患者应主动陈述自已的疼痛,不要强忍或害怕影响别人,而护士在巡视中要细致观察,患者表情、态度、声调、姿式等是判断疼痛较剧的一个信号,因为老年人疼痛阈一般较高,一旦发生疼痛,往往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应予注意。

3.4 睡眠护理教育 良好而充足的睡眠是心脏病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睡眠障碍以及因此伴随的生理、心理负担常可成为诱发心脏病或使心脏病加重的诱因,因而是护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做法是:①减少患者对各种监护、治疗仪器的恐惧感;②指导患者在入睡前切忌过饱或空腹及进行各种刺激性活动。

3.5 大小便护理教育 教育患者合理饮食,大小便时适度用力,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小便困难时,嘱患者轻揉下腹部,腹肌放松,转移注意力等。

3.6 肢体活动教育 行为指导方式应随心脏病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严重性等而异。

3.7 简单而必要的仪器设备教育 心电监护仪是心内科常用仪器之一,由于监护仪易受患者、电极脱落或接触不良、肌电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误报警现象,故患者在使用之前要向患者一一解释。

4 家属探视指导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部分取决于探视亲属的积极配合,由于亲情或血缘关系决定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信赖程度十分牢靠,因此家属的积极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的速度及效果。

5 患者之间自我护理教育

由于患者之间处于同一地位,其“疾病”心理状态相似,故患者之间的语言交流更易进行,双方相互信赖程度更大,传播或接受自我护理教育的能力更有独特之处,故医护人员有责任促进患者之间的交谈,促进相互间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巩固协同护理的效果。

6 效果

通过护士指导-患者实践-再指导-再实践,这一系列活动,促进了护士主动和患者交谈,促进了护患间的双向交流,改善了护患关系,使患者感受到家人及医护人员对自已能力的认可,增加了对生活的热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对自已的生命及健康负责,极积认真的接受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增加了对护士的信任感,提高了护患满意率。(由原来的94%达到了98%)。协同护理模式重视患者参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强调护士的作用是临床教育者、倡导者、协调者,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护理实践得以强化,改善了护士的自我满足感,改善了护理队伍的稳定状态。

7 体会

自我护理的原则是,不要企图强迫患者接受附加的东西,而是护士应该满足患者的需要,尊重其能力和决策,努力提高其行为的能力[1]。即护士向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教育时,应尊重患者的意愿,不能强迫患者进行自已所不愿的事情,否则会事与愿违,这与协同护理教育的原则是相违背的,只有患者了解自我护理的重要性,才能变观望、等待为主动配合。

任何护理模式都需经临床实践和检验。整体护理,虽然具有分工明确,护理周到等优点,但对目前临床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状况来说,无疑加剧了护理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让患者主动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护理活动,可以融合关系,使患者心情舒适,学到相关知识,也可以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把工作做得更好。当然不会把高难度或患者难以适应的工作交给患者,要掌握好尺度,护士护理为主,患者参与为辅,不要让患者感到为难及增加劳动负担[2]。笔者的实践经验是有限的,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协同护理模式,提高心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志红,杨丽,译.协同护理-一种新颖的护理模式.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2):70-71.

[2] 杨雪群,梁业梅,冯海燕.浅谈协同护理在肾内科护理中的作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2):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