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横眉冷对“假教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横眉冷对“假教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晚会都会曝光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假冒伪劣商品,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令人深恶痛绝。在教育教学研究中,也存在着部分假冒伪劣行为和假冒伪劣科研成果,其危害匪浅,令人担忧。

假公开课。随着社会对教育的越来越关注和课改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各地、各学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衡量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各种公开课、赛讲课、观摩课、评优课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追求完美。这对教学成果的展示和推广,促进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很大帮助,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养的有效措施。因此,从领导到授课教师对所谓的“公开课”都非常重视,力求把每一节公开课都上得尽善尽美。为了把一堂公开课上好,执教教师大动肝火,尽量做到“精雕细琢”,经过多次“实战演习”,而且要凝聚多人的智慧,一遍又一遍地“彩排”,甚至上课前还要对学生们做精心安排:“这是公开课,要遵守课堂纪律,别乱讲话,要积极举手发言配合老师,声音要响亮……”。经过“精心”安排、刻意“包装”的课堂教学是“花样”、是“形式”、是“表面”,使人有哗众取宠、华而不实之感。一切顺着事先设计好的流程推进,不敢超越预设一步的教学,凸显的是教师,而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被忽视,真实体验被冷落,创新灵感被剥夺,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气喘吁吁地跟着教师的节奏跑,失去了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时空。这样的课堂教学远离了教育的本源,给人文教育罩上了厚厚的面纱,其表现出来的师生互动是“假互动”。重视公开课,作好充分的预设是必要的,但任何事物一旦脱离了它原本的、真实的状态,就会变得僵硬、机械、虚伪和做作。“君子务本,务本而道生”。其实,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圆,不完美,甚至有意外、有错误,才是它的真实状态。既然是公开课、观摩课,就应该真实可信,就应该使其自然,应该回归常态,客观、真实地呈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其实,公开课的实质应该是“研讨课”,是作为一种“样本”来让教师们研讨如何更好地上好这节课。课堂教学不是花瓶,公开课应该是原汁原味的课,应该让大家评头论足,让听课教师能从中学习、借鉴到有益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吸取失败的教训,而不能把“样本”课上成“样板”课。

对于公开课、示范课等,我们要精心设计,但不能刻意做作。课堂是师生心灵碰撞的阵地,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场所,是师生之间生命对话的舞台,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是教师课前构思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对话过程。“真实性”和“生活化”才是它最理想的图景。课堂教学应回归“真实”,无须过分包装,无须刻意作秀,无须乔装打扮,让它真实地、自然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同行面前,就像断臂的维纳斯、倾斜的比萨塔,虽不完美,但它们同样具有一种独特而真实的审美意义。课堂教学“真”才有滋有味,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参与,课堂才会活起来,教学才会赢得学生的喝彩。因此,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去体验,在“问题”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在所谓“不完美”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互动中尽情地享受真正的人文情怀,实现真正的生命满足。

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当代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教师必须思考教育、研究教育,积极主动地从事课题研究。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形成“在教研中搞教学,在教学中搞教研”的良好局面。现在,许多教师承担了课题研究任务,然而,一些教师不明确搞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作用到底是什么,或是为了“跟风”,或是迫于领导压力,或是为了职评等等,往往是“开题———轰轰烈烈;结题———忙忙碌碌;过程———冷冷清清”,没有真正树立强烈的课题研究意识,没有把课题研究和自己的实际教学结合起来,没有真正去思考、去研究,做课题研究只是形式上的东西。课题研究来源于课堂生活、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课题研究要回归自然、回归学情,要常态化、经常化,要有清水出芙蓉的效果。进行课题研究就是要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论证,将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学与研究水融,逐步形成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离开教学和学生的课题研究,是一种畸形、变质的课题研究,背离了课题研究的初衷和方向。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超越,使自己逐渐成为“研究型”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更加精致、更有实效,而不能只有形式而无内容,只有“结果”而无过程。

假教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任何教学都必须有预设,没有充分的课前预设就不会有课堂上的美丽生成。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案是备课的外化表现,是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是教师上课的主要抓手,是保证教学过程有序、高效进行的载体之一。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预案,就像表演没有剧本、建筑没有图纸一样,最终必然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认真而科学地设计教案,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和生成,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然而,一些教师无视教案的重要性,认为设计教案是在做无用功,是为了应付检查,备课走进了“形式主义”的怪圈。备课时,找来现成的教案一抄了事,就这样,年年教,年年抄,除了一些细节和某些过程外,其余基本不变,使备课成了别人教案的“克隆”。这种盲目照抄照搬的做法,使教师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个性、失去了特色,教学脱离了学情,教案成了“一纸空文”,只是摆设而已。这样的教师根本不重视备课,不重视研究教法,不重视研究学生,不重视教学规律,教学自然是低效或无效的。

随着电脑运用的普及和推广,现在,许多学校实行了电子备课,这对节省教师书写教案的时间,提高备课的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但这也为假教案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一些教师在进行电子备课时非常简单和轻松,直接从网上下载与自己备课内容相关的教案,全然不顾教学流程是否适合自己的教学需要。一些学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对电子备课作出了许多规定,要求主备人在设计教案时要留出充足的二次备课区域,其他教师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教学实际,认真进行二次备课,以体现教学特色、教学风格。然而,一些教师只是随便写上几句,完全没有自己的参与成分,没有自己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使二次备课流于形式。

假集体备课。许多成功的经验已验证了集体备课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好处。集体备课作为教师间交流、合作、互相取长补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共同成长的平台。如今,集体备课在各地、各学校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教研活动内容。然而在集体备课中,出现了种种虚假、应付现象,使集体备课形同虚设,既没有集体备的过程,也没有集体备的实质性结果。在集体备课时,到场者虽多,但发言者极少,往往是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优秀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其他教师成了“听客”,“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看法,作壁上观、坐享其成,机械记录;有些教研组、备课组为了应付检查,将集体备课内容平均分给组内老师,分头撰写集体备课提纲,完工后统一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使集体备课成了个人“教案之和”;更有甚者,为了完成自己承担的“集体备课”任务,减轻自身负担,干脆在网上直接下载,没有取舍、没有创新、不加选择、全盘吸收,使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这般“偷工减料”、“投机取巧”、“弄虚作假”,集体备课“大船”岂不“搁浅”?

假论文。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教师走向专业化成长之路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思考和总结,能够撰写出教育教学论文。然而许多教师不注重平时的积累,不去主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去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够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为、所思、所悟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为了评职称、晋级、晋升,不得不撰写教学论文,论文质量自然不高。每次论文征集、评选,都会发现,谈出自己的经验、写出独到见解的论文少,老调重弹、东拼西凑的居多。有的教师干脆找别人,有的老师直接“在线搜寻”,找几篇同类文章进行嫁接、组合、加工润色,便成了自己的一篇论文。这样的论文,人们读起来如同嚼蜡,似曾相识,称之为“假论文”、“劣质论文”实不为过。

假教研活动。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授课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很多学校都安排了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和教研活动内容,如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传达、安排上级或学校近期的学术活动内容、评课、集体备课、问题研讨等。然而,在教研活动时,一些教师根本没有把精力、注意力放在活动上,看报纸、杂志者有之;接打手机者有之;上网聊天者有之;打瞌睡、睡大觉者有之……全然不知教研组长在讲些什么,附带的评课也不过是唱几句无关痛痒的赞歌而已。这些不良行为使教研活动名存实亡,只不过是做个样子,走走过场罢了。

教育科研是教学工作的继续,没有教育科研,教育教学工作只能是被动的、盲目的,充其量是一种经验型的行为。教科研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是成为“研究型”教师的最好平台。然而以上这些不良现象,直接违背了教科研的初衷,严重影响了教科研的质量,任其发展,危害甚大。因此,在教科研中,开展“打假”活动,非常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沛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