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在创新,努力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在创新,努力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要实行创新教育,只有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要立足教材,大胆创新;要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借助活动体验来激“趣”……

【关键词】创新 高中语文 教学效果

随着人们认知的不断进步与智力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传道、授业、解惑”已难以适应教学环境的需求,而我国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却仍旧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对提高学生积极性方面并没有十分明显的效果。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语文学科特有的形象与艺术思维,恰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中语文教学也要实行创新教育,只有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才能在新课改的环境下让高中语文教学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更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立足教材,大胆创新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学的任何创新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需求,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既要以教材为基础,又不应被教材所局限。

1.研究语文教材

语文教师可将所有教材编排体系,将高中阶段内的6本语文教材中的文体、事件与任务进行归类,总结其中的规律,指导学生将课文目录制作成表格,让教学编排体系、教学目标,课文题材与作者能一目了然。教师在教学时可结合编写说明介绍要学习的人物和事件,并设置悬念,这必然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坚持单元教学

教学单元是教材编订者以一定的目的来安排的,具有较强的指向性。教师在教学前可根据单元提示指导学生通读本单元的课文,打破逐词逐句的教学方法,避免逢修辞必讲、逢语法必讲,要让学生主动去感受和品味语言。还要注意挖掘能够调动学生创新思想的元素,将突出社会规律,含有生活哲理的,逻辑思维紧密,艺术韵味盎然的课文根据创新思维特征进行分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灵感。

3.注意总结教材

语文教师可将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与事件进行总结和归类,在学生考试前进行巩固复习。可以边看表边回忆,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观察人物形象的异同,对事物描写的取舍把握,让学生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学过的内容。如此,既能解决复习问题,又能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学生把所学内容有机整合后,所掌握的知识便从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二、在语文课文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创新思维的迸发通常是由简到难的探究、由点到面的思考、不同寻常的奇思妙想等。在语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

1.借题发挥,启发学生思维

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的,是对人类几千年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有机整合后重新构思得到的成果。在语文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大胆运用引导法、激励法和竞争法,抓住学生在课文学习中产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的“借题发挥”,还可组织创新型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语文学科社会性、艺术性和实践性很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进行教学,同时,创新思维也应合乎逻辑,注重实际效果,而非毫无章法的口不择言。

2.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多元发展

对于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要鼓励其分层渐进,如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要求其思路清晰,文笔通顺即可,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可鼓励其追求更高的文学素养。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也不能只看卷面分数,而是从各个方面进行发展性评价。此外,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语文活动,如,文学社、演讲团、书友团等,并建立活动保障机制,让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地体现,突破学习成绩。

三、突破课堂教学瓶颈

效率低下是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面临的问题。随着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很难提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更不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再加上缺乏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学习随意性较大,而不少教师在教授时也未能掌握要领,极大地制约了学生成绩的提高,更枉论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每堂课都拿出几分钟让学生去演讲,还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写作量,贮备丰富的作文基础,还课堂学生记录自己的成长印记,用真实、真情增强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学生只有在丰富的感悟之后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这并不是教师通过简单的教学就能够达到的目的。不少教师对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到不放心,不敢让学生去敢作敢为,而这出自好意的“不放心”才恰恰是制约学生取得进一步突破的原因所在。因此,语文教师要敢于放开约束,让学生成为人生发展的交流者、探索者和创造者,在学习和生活中掌握新的思想、新的情感、新的言语。

四、借助活动体验来激“趣”

“活动体验”是新课改下的一种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体验性学习不但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义、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倾听、开口、动手,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身临其境中增长才干,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高中语文课堂的活动体验,主要包括演讲、表演、朗读、对话等。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中,让学生演讲第19~26段,那些“我有一个梦想”的排比句式,在反复的尝试中越来越有气势,对于平等自由的呼唤、鼓励性也越来越强,学生对于这种活动体验既有积极兴趣,又在演讲中加深了对演讲稿特点的认识和对文本的理解。

五、用问题情境来助“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堂上利用不同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既双向互动,又有趣味性和实效性,这样培养了学生说和思的能力。高中生的课堂一般就是教师问,学生答,单一呆板。但若创设问题情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这就是一个开放的舞台。但若没有思维的碰撞,有时小组讨论就是四个人的交头接耳,毫无实效性。如何让问题的设置有实效、有趣味呢?

1.从文本的“关键词”来创设

《品质》的末尾两段,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和作者“我”都说了这样一句——“他做了顶好的靴子”,让学生一开始研习文本就比较这两句“顶好的”韵味,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文本品质的把握恰到好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从内容的比较上来创设

《雷雨》中比较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前和相认后的不同态度,来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的。《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当初“胯下之辱”的忍耐和后来“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自负是否矛盾?这些问题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对文本的探究,课堂上的争辩,也让语文课从一堂死水变为灵动的活水。问题,乃课堂的活水,激发学生对源头——文本的探究,对语文课的浓厚兴趣。

总之,高中语文的教学,要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技能,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课文与生活的结合,让高中语文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