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俐米情人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俐米情人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俐米人属彝族的一个支系,有俐米语,无文字,在云南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和亚练乡一带,居住着一万多人。他们至今仍然保留着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继承着完整的民族歌舞、祭祀、服装、饮食等风俗。

一年一度的桑昭哩情人节,正是充分展示这个少数民族风情的时节。节日里,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都会聚集到乌木龙乡,与他们一起欢度快乐。

享受三百年前的情人节

农历二月十五这一天,永德县乌木龙乡的山格外绿,小勐统河的水格外清,俐米人的心情更是格外的激动。

这一天,俐米人都穿上节日的礼服,操起竹笛或者葫芦丝,从不同村落赶到乌木龙乡的康家坝大草甸,唱起歌、跳起舞,一同欢度一年一度的桑昭哩情人节。

实际上,从二月初八这天开始,忙碌了一年的俐米人,就会背上吃的用的,到山寨脚下的河边有温泉的地方,搭上临时住所,住上十天半月。

在这半个月中,每天要做的事就是泡澡。当然,泡澡之余,也是男女青年恋爱的好时机,所以,“桑昭哩”也就是俐米人的情人节。

而二月十五这天,正是桑昭哩情人节的高潮,几乎所有的俐米人都会走到一起,唱他们祖上传下来的情歌,欢跳属于他们的舞蹈。

这时,无论未婚男女,还是已婚的夫妇,都会与平日喜欢的异性朋友聚到一起,折一枝火红的山茶花送给心仪已久的阿朵(俐米语:女孩),把缝好的鞋垫送给喜欢的阿幽(俐米语:男孩)。

据查,自从俐米人从云南景东县逃荒而来,便在永德这块并不丰腴的土地上扎下了根,就有了桑昭哩情人节。

三百多年前,俐米人为了躲避仇人的追杀,他们选择在山崖上居住,种苦荞为生,过着有些封闭的日子。他们每天生火,让每一页日子温暖;他们每天劳作,不让孩子挨饿。

他们的生活尽管艰辛,可是对于爱,他们从不隐蔽,阿朵十三岁便可以离开父母独自到外面过桑昭哩节,找心上的爱人;阿幽同样在十三岁起,就可以给阿朵送花,请阿朵吃饭或者把阿朵带到家里的草房睡觉。

康家坝的白天也会觉得有点清凉,参加活动的所有人都是舞者,节凑合与不合都无关紧要,唱的调子千奇百怪,吹的乐器也五花八门。乐器都是自己带去的,有烟熏得漆黑的竹笛,有常年系在腰间的唢呐,有过情人节才试调的葫芦丝等,但更多的乐器是随手采摘的绿叶。

太阳落到康家坝的情人谷里,留下一抹厚重的残红,映照着生生不息的流水,映照着阿朵们红彤彤的脸颊。

月亮出来了,有些羞涩,有点忧郁,恰似找了一整天还在徘徊的阿朵。轻风一吹,翻飞的裙裾像黑色的玫瑰,遍地盛开。

忽然,远处山坡上传来了一声声粗犷的歌声,歌声在夜色中久久回荡,那是男人们在用心呼唤自己的心上人,声调阳刚,一会儿,甜美的歌声飘起,那是俐米少女对心上人的回应。

不知是谁点燃柴火,一堆、两堆、三堆,激情的光焰燃起神秘的夜色,更多的阿朵阿幽们围着篝火开始跳舞,火光映出阿朵一脸难以隐藏的兴奋。

很多人则在人圈之外,想寻找什么,其实什么也不必寻找。我就是站在场外的路人,我熟读一张张美丽的脸庞,我似乎听到阿朵的心跳。我按下快门,留下的是靓丽的背影或飘逸的黑发。

俐米的女孩子,长大了不能躲在家里,要出去寻找自己的心上人,恋爱后生活在一起,有了真正的感情再操办婚事,所以俐米人的婚姻是爱的婚姻,自然而纯真。

与都市有些越演越俗的婚礼相比,俐米人的婚姻是最圣洁的。草编的戒指可以从阿幽的手里大方地送出,一样可以得到阿朵温柔的笑容,随手攀摘的山茶花一样可以成为俐米人的定情物。

俐米人的情话是种在山头上的树苗,经得起雨打风吹,俐米人没有山盟海誓的表白,爱情不是一站到点的火车。他们的感情一旦走到无话可说的地步,就大大方方分手。方式很简单,旧时是折断一截木棍为离;现在是兴办一桌酒席,为即将分道扬镳的爱碰一次杯、醉上一回。酒醒之后,便各奔东西,又可以等下一年的桑昭哩节,寻找新的阿朵或阿幽。

夜晚是歌的海洋,对歌的男女越对越近,最后趁着月亮被遮蔽的刹那,悄悄钻进一间间茅草房。据说,这些茅草房是好心的俐米老人实在看不下去阿朵阿幽们披星戴月而建造的。

在跳歌的人群中,还有许多已婚的俐米人,但他们不寻找异性。对于传统的俐米人来说,背叛婚姻是没有好果子吃的,此观念一直是他们爱家的神示。在这里,他们是在寻找当年的足迹,当年的心跳,当年的初恋,当年的温情。

第二天,俐米人便会从康家坝转向有温泉的河边,扎起住棚,支起锅灶,杀鸡煮肉,洗澡串门。夜里,对歌、游乐,年轻男女借机谈情说爱,相聚叙旧。

这样的情人聚会,一般会持续三天三夜。在这三天里,即使结了婚的男女都是自由的,可以找旧情人重叙当年情,并且另一方不得干涉、不得介怀,更不能“秋后算账”。

黑色服饰承载着阿朵们的期许

俐米人的服饰,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其服饰都是自己织布、染色、缝制的。特别是嫁装制作较为独特,颜色以黑色为主。单一、古朴的颜色,似一张难以揭开的神秘面纱,充满了许多幻想与神秘的色彩。

当你置身于俐米村寨中,便会发现这里的俐米妇女,显得非常耀眼,她们勤劳、善良、温和、朴实、豪爽,落落大方中又隐约带有羞涩。留心观察,每位俐米姑娘的双手都沾满着蓝黑色,这是她们制作服饰时留下的印迹。

每个俐米女孩大约从8岁开始,就要学习纺线、织布,几乎家家户户的女子都必须掌握此项工艺,无论长幼,都会飞车走线。俐米人的服装大部分靠自己织布、染色、缝制。

服装制作比较复杂,特别是妇女用的布料,有黑红布、黑布、青布、绿布、紫布、黑点花布、黄布、大红布等10余种。据说,缝制一套普通装,需要20天左右才能完成,嫁装则需要更多时间。

俐米服装主要有:成年妇女装、嫁装、普通装、休闲装、女童装、男装、老年装、中青年装、麻挂。常用的有民族色、净色、火银色等,服饰种类齐全,有婴儿装、幼装、童装、少年装、中老年装。童年时期,男女均戴头帽。

奇怪的是,俐米妇女服饰的色调都是黑。包在头上的包头是黑色的,背在身上的“挎包”也是黑色的,她们全被包裹在黑色里了。

在旧时代的规矩里,每一个俐米女子在出嫁之前都得织够自己一生穿的衣服,一生用的衣料,否则,要是自己的男人对自己不好,连衣服也弄不到穿,那样的命运对女子来说就惨了。

因此,男耕女织的模式更多体现在俐米人的生活中,白天,你路过俐米寨的时候,会听到机杼声轻轻地响着,俐米女人就坐在织机旁,让一丝丝棉线穿过自己灵巧的十指进入生活中,每一片布都印着俐米女人诸多期许。

一般来说,未婚阿朵们的衣服更多地表现在头巾上,是白黑相间,而已婚女子的头巾全是黑色,因此,看对面走来美丽的阿朵,你无需问她芳龄几何,只要看她头巾便知道自己手里的花该送不该送了。

阿朵们个个健康得无可挑剔,据说与她们生长环境的自然生态有关,与她们的饮食有关。俐米女孩那一张张白里透红的脸盘,更是大自然的真实给予,不加一点做作的修饰,弯弯的睫毛下都闪烁着一双又黑又大的眼睛。

同样,现代生活对俐米人也产生了很大诱惑。年轻的俐米男人放弃了传统的摆裆裤、大襟短衣、布包头,穿起了西服,打起了领带;就连年长的男人也换上了夹克衫、中山装。

但俐米女人依然平心静气地守护着祖先传下来的民族服饰,穿无领对襟长衣,并将衣摆往上收缩扎于腰间,袖筒长而宽,在襟边、袖口、摆边上,镶着绣有红、蓝、绿犬齿形的花纹图案,叫做“狗牙边”,胸前配以布纽扣或银泡纽扣若干。

她们头顶扎方格花布头巾,耳附银质大耳环,手戴银镯,脚穿绣花船形鞋。在秋冬季节,她们着筒裤、小腿套制筒,绣有花边或镶绿色布条,上身系围腰,大围腰绣花边图案,而小围腰不绣花边图案,多在劳动时穿。

随着外界对俐米人的关注,其服饰价格陡增,据说一套俐米新娘服饰曾被人以1500元买走。

私下和朋友常议论,俐米女孩的服装是不是有些单调。其实,俐米人崇尚黑色,以黑为美支撑着他们的服装文化,黑色承载着俐米人更多的信仰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