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统一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准确领会和感悟的能力。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关键是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协调发展,而语言感知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质,使学生听得一清二楚,说得自然得体;文章读得入木三分,写得淋漓尽致。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大胆探索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新方法,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在咀嚼中品味语言

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所传递的信息有时只能心神意会,不可言传,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语言的描绘都显得那么苍白。叶圣陶老先生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务必要在指导学生反复咀嚼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经纬脉络,具体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其一,注重揣摩,反复咀嚼。语感的会意性特点决定了人们要领悟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体味,从而具备认知上的会意能力。目前使用的新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蕴涵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可谓文质兼美,字字珠玑。实践证明,只有反复咀嚼,才能为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夯实基础。譬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先安排学生分角色的朗读课文中精彩的人物对白,接着通过小组组合,反复朗读人物对白,逐步领会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明白主人公所追求的那种纯粹的爱情。类似的反复咀嚼,有利于学生揣摩语言材料,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内涵。

其二,注重品味,升华情意。在提倡有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必须启发学生捕捉文中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情趣,产生“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情感共鸣,此乃阅读活动所追求的一种美妙的境界。譬如:《荷花淀》中“夫妻话别”的一段文字,语言简洁,朴素无华,但其中蕴涵的情意非常感人:“抬头笑着问”、“站”、“端”、“望着”和“看出”等动词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把“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修改为“你今天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前者温柔关切、后者凶悍泼辣的形象对比跃然纸上,学生自然会认可前者为最佳问话方式,更切合水生嫂的细腻的似水柔情。“怎么啦,你?”这一主谓倒装句,如果改为“你怎么回事?”就体现不出水生嫂的关切之柔情。

其三,注重吟咏,感悟真谛。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些经典佳句揭示了熟读的真谛,因为读书的本身就是琢磨和体验的过程,学生通过吟咏诵读能真正领略文章的韵味,逐步得到语言上的形象感受、感彩感受,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例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不急于分析,先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地吟诵几遍,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阔大意境,文章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这是客观事物激起的主观感受,是认知上的感性直觉,是获得语感的前提。

二、在情境中琢磨语言

文学作品表面意义是不难掌握的,难就难在感悟语外之意的高情远韵和“可解不可解”之意,这种语感才是最敏锐、最深切的。培养语感能力与学生理性思维的参与、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是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创设语感情境,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琢磨,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譬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作者在描写“荣禧堂”时,刻意介绍了“乌木联牌”的联语:“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假如学生仅仅“死盯着”这两行文字的大意:座中贵人和宾客佩戴的宝饰珠玉明如日月,光彩照人,礼服上的图饰美似烟霞;绚丽夺目,一派富贵气象,那是绝对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的。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联系此语境的基础上,从心底积极感悟到这幅对联不只是写贾府的大富大贵,而且提示了贾府在上层统治集团中建立的广泛的联系。所谓的谈笑尽显贵,往来皆达官,从侧面反映了贾府炙手可热的政治权势。这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极盛景象,正暗示着小说盛极而衰的结局。这种在情境中琢磨来的弦外之音、味外之旨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动力。

三、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语文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教师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鉴于高中语文教材中许多经典篇章情文并茂,教师只有积极鼓励学生适度读背这些文章,才能使学生广泛积累知识,不断丰富语感。众所周知,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表现形式。高中语文新课标准在特别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说是对听的检验,两者有机统一。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流畅的语言便从记忆中奔腾而出。当然,学生在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还要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必要的练笔,从而有效巩固读的成果,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得到积累,在写中得到提升,语文综合素质自然就相应地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咀嚼中品味语言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石,在情境中琢磨语言是深化语感能力的动力,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是增强学生语感能力的保证。要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教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把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作为大事来抓,才能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广大一线教师只有锐意进取,大胆地在“语感培养”的浩瀚星空中探索,才能使学生创造性地感悟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奥秘,真正提高语言感知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大江中学(2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