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影响当代人健康的主要病理因素【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影响当代人健康的主要病理因素【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73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83-01

湿为六淫之一,历代医家依据自身所处时代的生活,生产和居住条件而立论【如金匮要略之湿郅篇】。由此而创下了许多专治湿热的方剂,如龙胆泻肝汤泄肝胆湿热,连朴饮治脾虚夹湿,葛根芩连汤治湿热泄泻,独活寄生汤治下肢风湿关节等。这为后世医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提供了宝贵经验。

湿的自然特征;湿为长夏主气,即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四节气。与脾相应。

湿的性质;湿为阴邪,阻碍气机,易伤阳气,其性重浊,粘滞,趋下。[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类水,属阴,故为阴邪。湿邪侵及人体,留滞脏腑经络,阻滞气机,致升降失常,气机不畅则胸闷;湿困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常,故饮食无味,腹胀,大便溏结不爽,小便短涩。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阴盛则阳病。脾主运化水湿,为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住要器官,但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对湿邪有特殊的易感性。所以脾具有运湿而又恶湿的特性。因此,湿邪侵袭人体,必困于脾。

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常出现腹胀,腹泄,水肿,小便短少等症。湿为阴邪,损伤人体阳气,湿盛则阳微。湿邪郁遏阳气不伸,当化气利湿通小便,湿去则阳气自通,所以叶天士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外感温热篇】

【2】湿性重浊;湿为重浊有质之邪。重;即沉重,重着之意。湿邪致病,其临床症状有沉重的特性【头身,四肢酸楚沉重等】。湿邪外袭肌表,清阳不伸,故头昏沉重状如束带。湿滞经络关节,阳气布达受阻,则肌肤麻木不仁,关节疼痛酸软。浊;即秽浊垢腻,湿邪为患,易于出现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在上则面垢,眼屎多,流泪;湿滞大肠,则大便溏结不爽,下痢脓血;湿浊下注,则小便浑浊不清,妇女月经不调,带下过多;湿邪侵淫肌肤,则湿疹,湿毒疮疡,脓水秽浊不清等。

【3】湿邪粘滞;粘即粘腻;滞即停滞;湿邪致病具有粘腻停滞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症状的粘滞性;如大便溏结不爽,小便涩滞不畅,分泌物和舌苔粘腻等。2.病程缠绵:湿性粘滞,蕴蒸不化,胶着难解,故起病隐袭缓慢,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如湿痹等。

【4】湿性趋下;湿性类水,其性趋下,其质重浊,易伤人体下部。如水肿多以下肢明显,带下,小便浑浊,泄泻下痢等亦多由湿热下注所致。湿邪侵淫,无处不到,非独侵袭人体下部。所谓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素问,太阳阳明论】,只是说明湿性趋下。 湿;分内湿和外湿[1]:

内湿;形成原理:1.多由过食肥甘,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标准高,过分追求营养,盲目进补,每天进食大量的鸡鸭,鱼肉及蛋,奶等营养油脂食品,加重肝胆,胃肠的消化吸收和肾的排泄负担。久而久之,五脏六腑元气受损,功能减退,致体内营养过剩,郁积于肝,胆,脾,等脏腑化生为湿热。2.狂喝烂饮;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不良,导致水谷精微运化传输不利,水湿内停,聚而为患,为痰,为饮。肝胆,脾胃同居中焦,脾病则肝胆同病。3.运动减少;现代人饮食营养丰厚,各种营养品,保健品,奶制品当茶饮,导致营养过剩,加之缺乏运动,致水湿不能由,皮肤腠理,正常排泄,郁于脾胃,蕴于肌肤,致成相应的湿热病变。

外湿;湿为六淫之一,常先伤于下;多由气候潮湿或久居湿地,冒雨涉水,致外湿侵袭人体而致病。伤于关节则关节麻木不仁,肿痛,伤于肌肤则瘙痒或疮疡。

医源性湿热;多由大量输液,致水湿过多进入人体,郁于脾胃,出现湿热症状。

内湿即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内湿,外湿虽有不同,在发病过程中常相互影响转化,外湿致病多犯四肢关节,肌肤,日久又可致各脏腑功能失调,而形成内湿。湿困于内致脾失建运,卫外功能失调,又易招致外湿的侵袭。

现代人条件好,生产,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膏粱后味为人所喜,各种补品,保健品作为商品大量上市,为人们所乐于购买,盲目进补,致脾失建运,湿热困阻,感受外邪即易入理,随湿化热,郁于肝胆,脾胃等脏腑,致各脏腑机能失调,出现相应脏腑的湿热病变。临床所见诸多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继发不孕等现代病多与湿热有关。

湿热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头晕乏力,前额闷痛,眼球发胀,面部黝黑,口渴口苦或口淡不渴,口渴怕冷,口舌生疮,或溃疡。恶心干呕,厌食油腻,上腹胀满不适,脐周或满腹胀痛。汗出有形部位,【额头,背部,腹部,下阴,】汗出热不减,粘手。全身瘙痒【有疹瘙痒多见于湿疹,破皮后见淡红色血水。抓后见疹点为湿毒疹,破皮后可见淡黄色血水。】;一身骨节酸痛,发热。舌红苔黄厚腻,或黄厚干糙,舌边尖见鲜红疹点。小便黄赤或色白浑浊。大便结糙或溏泻,灼热瘙痒。湿困日久可致阵发性心悸,头晕【椎基底供血不足,脑萎缩等】。这是湿热病的总体表现,但需辩明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

各论:

湿热郁于肝胆;临床可见,口干口苦,厌食油腻,头晕目胀,心烦易怒,【喜叹气】,腹胀或痛,骨节酸痛,目涩多泪,尿黄短少,大便溏结不爽,苔黄厚腻。

妇科;月经不调,先后无定期,经来小腹胀痛,量多色紫黑有块,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或赤白相间,腥臭味浓,可致继发不孕。

湿热郁于脾胃;临床可见,口渴口苦口臭,前额闷胀痛,恶心干呕,上腹胀满串痛,四肢无力,骨节酸痛,大便溏结不爽,尿黄,苔白后腻或黄厚腻,或干糙。

妇科;经来黯黑有块,,小腹胀痛,腰膝酸软疼痛,带下量多,色白清稀或稠厚,有臭味

湿热郁于肺,大肠;临床可见;前额闷胀痛,口渴口苦,身痛乏力,四肢酸软,咳嗽咳痰,或干咳,咽痛咽痒,干呕,【多为夜间咳嗽】汗出有形,粘手,舌红无苔或苔黄厚腻,或舌根部苔黄厚腻,舌边,尖见红色疹点等。大便结糙或稀溏。慢支炎,百日咳等可见上述症状。

湿热郁于肾;临床可见;头晕闷痛,口渴口苦,心烦多梦,腰膝酸软,乏力,梦遗,小便热涩不爽,舌红,根部苔黄厚腻。【久郁于肾,可形成肾或尿路结石;】

妇科;带下量多色白或黄白相间,腰邸酸软疼痛,汗出粘手,经血紫黯有块,舌红,根部苔黄厚腻或黄厚干糙。

湿热下注;可致尿频,尿急,尿痛,骚痒,小便黄赤浑浊,等尿路刺激症状。

湿热郁于血液,血液浓度大,心脏搏动耗力,脉管弹性降低,而致功能改变。

总之,湿热致病,缠绵难愈,影响全身,无处不到,为害较大。当今时代,人们片面追求营养,一日三餐高脂肪,高营养等一系列不良生活习惯,致绝大多数人营养过剩,久之则成为湿热体质。

湿热病的治疗;多采用清热利湿,燥湿,芳香化湿等。笔者在临床诊疗中,总结了几个疗效较佳的处方,【经反复试验,论证,可制成成药广泛用于临床】用于治疗现代人的湿热病效果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