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痰瘀虚论治稳定型心绞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痰瘀虚论治稳定型心绞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痰;瘀;虚;稳定型心绞痛;通补法;药对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3.038

中图分类号:R259.4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3-0089-02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增加而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我国人群SA患病率呈持续增加趋势,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中医在防治SA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与特色。笔者现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和多年临床经验,就SA的辨治作一探讨。

1 痰瘀虚是稳定型心绞痛的基本病机

SA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古今医鉴》说:“心痹痛者……素有顽痰死血。”清代曹仁伯《继志堂医案》说:“胸痛彻背,是名胸痹,此痛不唯痰浊,且有瘀血交阻膈间。”提示SA的发病与“痰”、“瘀”密切相关。SA患者多因饮食失节,脾胃运化转枢功能失调,痰浊内生,循经上逆,注入心中,致痹阻心阳,阻滞心气,心脉瘀滞,心脉不畅,发为胸痹、心痛;或痰浊上逆,损伤心阳,致心脉挛急闭阻,使心痛发作。“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对SA患者而言,心气充沛,则血脉通畅;心气不足,则血脉壅塞不通,形成瘀血。血瘀既是SA发病的病理产物,又是其致病之邪。

《证治准绳・杂病》说:“心虚则邪干之,故手心主包络受其邪而痛也。”《症因脉治・心痹》说:“心痹之因……心气受伤。”《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云:“肾病者……虚则胸中痛。”可见,SA的发病与“虚”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气虚”、“肾虚”最为相关。《素问・通评虚实论篇》谓“精气夺则虚”,虚是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年六十阴萎,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笔者认为,SA的虚主要是气虚、肾虚。气虚多为心气亏虚,气虚导致血瘀,心脉痹阻,不通则痛。肾之阴阳亏虚,不能鼓舞五脏之阴阳,致心气亦为之不足,以致气血运行失畅。故肾虚可致心脉痹阻,发生胸痹。

临床上,SA多见胸闷胸痛,心悸气短,自汗,乏力,倦怠懒言,或腰膝酸软、口黏,舌质紫黯,苔厚腻,脉象沉滑或沉涩。这些症状体征提示SA与“痰瘀虚”密切相关。笔者曾收集了经冠脉造影证实的251例SA患者,通过因子分析提取证候要素及其靶标,发现SA排在前3位的证候要素分别为血瘀(37.8%)、气虚(33.1%)、痰浊(16.7%),证候要素靶标(病位)排在前2位的为心、肾[1]。这项研究也证明了SA的基本病机为“痰瘀虚”。由上分析可知,SA具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本虚以气虚、肾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多见。

2 通补结合以活血、化痰、补虚

基于SA“痰瘀虚”这一基本病机,笔者采用“通”、“补”结合的方法,治标以通痹为主,治本以补虚为主。“通”即活血通脉、豁痰通阳;“补”即补心气、补肾。“通”法常用方剂有血府逐瘀汤、冠心Ⅱ号、丹参饮、瓜蒌薤白半夏汤、温胆汤等加减,药物选用川芎、桃仁、红花、丹参、檀香、三七、瓜蒌、石菖蒲、薤白、半夏、苦杏仁、茯苓、竹茹等。“补”法常用方剂有三参饮(《证治宝鉴》)、首乌延寿丹(《世补斋医书》)等加减,药物选用人参、白术、茯苓、黄芪、何首乌、党参、桑寄生、桑椹、淫羊藿等。对心绞痛发作频繁的患者,当“急则治其标”,应以“通”法为主,辅以“补”法,主要采用活血通脉、豁痰通阳之法;对病情稳定的患者,应“缓则治其本”,以“补”法为主,辅以“通”法,主要采用补心气、补肾之法。著名老中医赵锡武说:“本病为本虚标实,应以补为通,以通为补,通补兼施,要使补而不助其滞,通而不损正气。”《灵枢・百病始生》云:“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总之,SA治法可概括为活血、化痰、补虚。

另外,笔者治疗SA喜用药对。如针对痰的药对是瓜蒌-石菖蒲,《名医别录》有“(瓜蒌)主胸痹”,《本草纲目》认为“(瓜蒌)涤痰结”,可见瓜蒌能宽胸散结、清热涤痰;《神农本草经》载“(石菖蒲)开心孔”,说明石菖蒲能开窍化痰浊。二药合用能宽胸散结化痰。瓜蒌常用量15~20 g,石菖蒲常用量6~12 g。针对“瘀”的药对是丹参-檀香,此药对来源于《时方歌括》“丹参饮”,《吴普本草》载“(丹参)治心腹痛”。丹参入血分,善活血化瘀止痛。《本草备要》认为“(檀香)利胸膈,为理气要药”。檀香入气分,能行气止痛,善理胸膈之气。二药相须为用,共奏化瘀行气止痛功效,治疗SA多有良效。丹参常用量15~30 g,檀香常用量2~5 g。针对“虚”的药对是黄芪-何首乌,《神农本草经》载“(黄芪)补虚”,黄芪为补气之要药。《开宝本草》有“(何首乌)能止心痛,益血气”。何首乌善治肾精不足,为益肾补精血之良药。二药相须为用,共奏益气、补肾、益精血、止痛之功,对老年SA患者疗效更佳。黄芪常用量12~30 g,何首乌常用量10~30 g。

再者,临证还应谨守病机、随机而变、辨证施治。若见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劳则加重,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寐不安,舌质黯红,苔白滑,脉沉细,证属心肾阳虚、胸阳不振,应合右归丸、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治疗;若见胸痛胸闷,心慌气短,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痰热内蕴,应合小陷胸汤加减;若见胸痛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倦怠,口干咽干,心烦失眠,或潮热盗汗,舌红或有齿痕,苔薄黄,脉细数,证属气阴两虚,应合生脉散加减;若见胸闷,胁痛,喜叹息,纳差,情志不佳时胸痛加重,舌红或淡红,苔薄白,脉弦,证属气滞胸中,应注意合柴胡疏肝散或越鞠丸加减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阶,何庆勇,张允岭.基于因子分析的稳定型心绞痛证候要素研究[J].中医杂志,2009,50(11):1015-1017.

(收稿日期:2012-04-14,编辑:梅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