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评述与展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评述与展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是近几年会计研究的热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研究、趋同的效果研究以及趋同的经济后果研究。文章对这三个方面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指出了这些研究的主要贡献,分析了其局限性,同时对未来开展这类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会计准则; 国际趋同;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9-0036-03

*本文系中华女子学院2013年度重点二级学科项目(编号:ZD2013-01004)的阶段性成果。

一、前言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自2001年正式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下称IASB)后,一改原来以“协调”为主旨的工作目标,变为以“趋同”为主旨,致力于建立一套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其倡导者认为执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下称IFRS)能提高全球各国会计信息的质量及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现阶段我国的改革开放对会计改革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财政部借鉴IFRS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这套会计准则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国际趋同。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及其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国际性组织如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等认为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编制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将对稳定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提升为一个全球性的政治议题。随后我国政府响应G20和FSB倡议,财政部于2010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持续趋同路线图》。路线图提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保持与IFRS的持续趋同,持续趋同的时间安排与IASB的进度保持同步。当时财政部计划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对部分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工作,但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关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的研究成为近几年的热点。梳理近几年《会计研究》等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章,发现研究方向集中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研究、国际趋同的效果研究及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研究等方面。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研究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体现在对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上,并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一国的经济利益,每个国家都有权利决定本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模式。杨敏等(2011)将世界各国或地区应用IFRS的策略划分为“直接采用”、“趋同”、“认可”和“趋同认可”四种模式,并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指出采取“趋同”策略是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化道路上的较优选择,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理性决策。叶陈刚等(2010)则从经济学的次优级理论、管理学的交易成本与权变理论分析论证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然性。刘玉廷(2010)从背景、意义、主要内容以及贯彻实施等几个方面解读了财政部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持续趋同路线图》,他认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与IFRS的趋同,提出要持续趋同的目标,持续趋同是在已有趋同基础上的后续趋同,是在国际互动基础上的趋同。这些研究表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趋同是方向,是进步,为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指明了方向。但趋同也是有条件的,应该充分考虑我国实际情况,可以求大同存小异,才能使经济平稳发展。

但也有学者提出了质疑,著名的会计学家郭道扬教授(2013)运用马克思对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认识,分析认为会计准则趋同的政治经济背景仍不成熟。他认为IFRS缺乏理论基础,IASB推行的强制性趋同方针是不切实际与本末倒置的,认为“全世界已有120多个国家或地区直接采用IFRS或者与之趋同”的说法夸大其词,并将全球性会计准则的框架分为三类:一致性会计准则、趋同性会计准则和协调性会计准则。郭道扬教授(2013)的研究观点与IASB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从新的视角探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理论基础,将会引起会计理论及实务界人士重新审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

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研究

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执行至今已满7个年度,从财政部的执行效果看,整体上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者们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效果进行了很多的实证研究,研究角度各有差异。刘永泽等(2012)运用2007―2009年沪深两市A+H股双重披露差异的实证分析来检验和评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和国际趋同效果,结果表明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执行效果较好,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的目标。王冬梅等(2012)则选取26家同时在内地、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分析其2004―2011年的会计信息对H股股价的解释力变化,验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投资者更注重每股盈余等会计信息,验证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执行效果显著。另有王建刚(2009)、龙月娥(2010)等均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均得出趋同效果较好的结论。而刘斌等(2010)则以2005―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盈余稳健性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证明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上市公司盈余的稳健性显著降低,也就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对盈余稳健性产生了负面影响。会计界普遍认为IFRS是非常重视稳健性的会计准则,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后却使上市公司会计盈余更加不稳健,因此刘斌等的研究结果认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研究

经济后果是指财务报告或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等)决策行为的影响。会计准则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经济制度。所谓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是指,因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而带来的会计准则变更从微观层面将会通过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影响企业管理当局、广大股东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与利益分配,宏观层面将会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现有文献在研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问题上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分析会计准则趋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二是研究会计准则趋同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有少量文献作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其他经济社会方面的影响研究。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国内学者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后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以评价我国会计改革和准则国际趋同所导致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变化。崔学刚等(2010)以1997年至2007年度进行双重报告的A股、H股公司为基础样本,得到同时进行A股、H股双重报告的上市公司253家,共506个盈余报告,对比了A+H股公司A股和H股报告的盈余稳健性差异及其变化、基础样本与A股配对样本的盈余稳健性差异及其变化,认为国际趋同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显著地提高了报告盈余的稳健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效果评价提供了证据。薛玉莲等(2012)以2007―2010年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43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设定模型,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会计信息透明度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确实提升了会计信息透明度,同时验证了我国会计准则的趋同效果是明显的,企业会计改革是富有成效性的。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可以使企业披露更多的信息,提供更加全面的报告,吸引外国投资者的投资,进而增加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提高风险分摊并降低资本成本,对股价也会产生影响。毛洪涛等(2012)以2004年至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上市公司样本1 320家,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显著降低了股权资本成本。方军雄(2009)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资本成本视角分析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趋同后的市场反应,结果发现,上市公司股价同步性相比2007年之前显著上升。崔慕华(2010)和冯景斌(2009)以1998年至2007年同时发行A、B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企业管理层、政府、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外相关利益集团产生的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不但能够提高股价,而且能增加外资使用额。

信息不对称多年来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问题,饱受诟病。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能否减少信息不对称呢?刘晓华(2011)以2004年至2009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交易量作为信息不对称的变量,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检验了在我国这种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经济环境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否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研究结果发现,在不考虑买卖价差、公司规模等变量对交易量影响的情况下,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变量与交易量显著正相关,这个结果说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能够显著减少信息不对称。

另有张嘉兴等(2013)以2004―200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在新旧会计准则体系下的投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有了显著提高。

(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其他经济社会方面的影响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对上市公司业绩也将产生直接影响。郝振平等(2010)认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包括IAS和IFRS)具有更加稳健的特点,资产和利润按照这些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计量会更加实在,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过程中,按照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计算的公司盈利水平会比按国内会计准则计算的盈利水平低;我国会计准则对于利润的计量传统上侧重于收入费用观,而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侧重于资产负债观,因此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过程也是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换的过程。罗劲博等(2014)研究认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后,公司是否设立薪酬委员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等治理机制显著增强了高管的业绩薪酬敏感度。

五、评述与展望

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我国会计改革的方向,我国继2006年了38项会计准则之后,紧随IFRS的步伐,于2014年了第39项、第40项及第41项企业会计准则,同时对“职工薪酬”等四项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新制定的三项准则与IFRS内容基本相似,修订的四项准则也缩小了与IFRS的差距,体现了我国政府对致力于推进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努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研究为我国会计改革把握了准确的方向。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及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的特殊环境,决定了我国不宜也不可能完全采用IFRS,但未来一定会实现与IFRS的持续趋同或等效,这一点已得到各方的共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执行效果被众多学者验证,进一步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已经不大,而会计准则趋同的经济后果研究为评价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证据,为会计准则制定部门评价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以及制定新的会计准则、修订原有会计准则提供了依据,为企业管理当局进行业绩考核提供了实践参考。但现有研究方法主要模仿国外学者,缺少适合于我国特定经济环境的独特方法。有的研究样本数量有限,结论说服力不强,仅限于对某种结果的验证(例如降低了资本成本),而对于如何导致了这种结果(例如怎样使资本成本降低)缺乏有效的研究。综上所述,未来关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研究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我国各项准则与IFRS差异的量化方法进行改进研究,形成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方法来测度我国准则和IFRS之间的差异,为经济后果的研究提供可信的基础;二是立足于我国特定的经济环境研究会计准则趋同的经济后果,同时还要对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为什么产生各种经济后果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诠释,进一步研究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三是研究如何利用合适的评价指标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质量进行评估;四是为实现与IFRS的持续趋同,下一步应该出台哪些新的会计准则,哪些会计准则需要修订,如何修订;五是如何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会计实务的国际趋同结合起来,现有文献鲜有提及,仍有很大的改进和研究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道扬.会计制度全球性变革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3(6):72-90.

[2] 杨敏,陆建桥,徐华新.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的选择[J].会计研究,2011(10):9-15.

[3] 肖虹,曲晓辉.R&D会计准则实施后果与执行动机――期权模型分析与检验[J].会计之友,2012(11):13-18.

[4] 张嘉兴,邢维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会计信息质量与机构持股――来自深证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6):1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