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游走星城 第6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游走星城 第6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王凯,湖南大学建筑学硕士

导师:魏春雨

单位:湖南大学城市建筑研究所,魏春雨营造工作室

时间:2009.4.5

9 :00 寝室

清明假期,连续半月淫雨霏霏的天气终于暂缓一下,想出去走走,近距离的看望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

10 :00天心阁

在湖南待了5 年了,以前只是在车上仰望它气象巍然的城楼,却不曾去拜访过它,实在是说不过去,况且是个学建筑学的。

看到天心阁不知怎么就想起了天一阁,后者是中国文化保存和流转艰辛历程的一个象征,是华夏民族精神史的一个栖脚之处。前者作为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是星城仅存的一个历史符号,承载了文夕之殇后老长沙人太多的回忆。

崇烈亭下,鲜花盛开的花台上,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在吹着肥皂泡,泡泡随着风儿吹落在古城墙斑驳的墙砖上,五彩缤纷的气泡化作一滴水,浸湿了那些沉入时间长河的砖块。

女孩真的很可爱,许多游人争相以她为背景进行拍照留念。如果城墙会说话,我想,它也应该抿着嘴在欢笑。如果城墙有心,它也会为眼前的温馨而高兴而感动。

高处的天心阁在注视着女孩,如同一位慈祥的老者。或许他和古城墙一样,也在注视着女孩快乐的身影,注视着那些在风中飞舞的泡泡。历史与现实跨越时空,就这样对话着,脉脉相望。

这样的场所充满诗意,充满人性,充满故事。这是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却充满了场所的美。美不是形式,而是体验,是人与人的交流,是人与自然的交流。

跨过崇烈亭,拉弓山墙别有一番味道。但,最喜欢那一段明代古城墙。自己是那种有着强烈的怀旧情结的人,喜欢在长满青苔的青石板小巷中穿梭,喜欢粉墙黛瓦的泼墨写意,喜欢触摸历史的沧桑。古城嵯峨,鸟语虫鸣,细草微风,翠枝层叠,练拳舞剑抑或拨琴吟书或许是这个场所给你的唯一选择。

登上天心阁,极目楚天舒。眼前已经没有了太平军攻城的硝烟,也没有了文夕大火的举国之殇。一派平和景象。天色稍阴,虽没带雨伞,自己倒是渴望来一场潇湘雨,发神经?或许吧!

虽不至于发出“噫嘘唏,危乎高哉!”的感叹,但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说,感觉天心阁周边的建筑尺度的控制尚可,楼阁的雄踞之势没有因为城市化的建设而失去其湘楚王者之气,依然如同一位历史老人,在那里伫立着,守护着它的子民。在城市的一轮轮地产开潮中,天心阁的城市背景在挣扎中勉强保持着,抵制着周围高层建筑的步步压迫。很难想象,被高楼包围的天心阁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色,可还有高阁插云之势。

离别天心阁,招招手,有空还会来拜访它,不过希望是空山新雨后。

12 :00长沙简牍博物馆

喜欢这个博物馆的设计,虽然现代感十足,却与古老的天心阁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并肩屹立。正如罗杰斯所言:和谐的秩序来源于不同时代建筑的并置,其中每一个都是自身时代的表达。确实,固守传统,是应该被唾弃的。

平直的建筑,没有反复的细部处理,唯有神性的单纯。现代主义的建构语言,但却处处透露出典雅主义的高贵气质,让建筑产生一种犹如神庙般的宁静之感。建筑在此,实际上成为一个引领者,感召人们的精神与气质。建筑在此,实际上在用它的气质引领着长沙城的品质。

整个博物馆的色系,以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为主,很自然的让自己想到了中国传统的太极图――其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体现了东方式的冰清玉洁和宇宙的幽深奥妙,或许,黑白色系的选取是设计师基于一定的哲学考虑吧。或许,那又是粉墙黛瓦江南旧梦时尚的现代演绎或复原,往昔是清雅绝伦的往昔,江南是旧景不可谙的江南,现代人,在甜蜜的忧伤中怀旧着,想象着,梦着。或许,一切不过是自己的多想,黑与白的色彩构成,简简单单,只因那份清新与简洁的韵味。

入口很含蓄,一池水,一道堤,两座桥。水茫茫,风露香,春风吹面凉。极简的形体处理,极简的色彩,固然杂合很多的流行设计手法或元素,但,外在的视觉强音倒也确实打动人的心灵,令人内省深思。

一排构成感强烈的构架,引导人们走向博物馆的入口。精致的白色钢架下,斑驳的阴影是阳光设计的杰作,强烈的透视感和韵律感总能引得游人在此拍照留念。这里的空间限定,似乎给你一种似曾相识的空间体验――如同漫步在江南古镇河岸边廊檐下的青石板上,整个身心被弥漫着的湿润凉爽的气息包围着,滋润着。

一泓池水,作为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第一次过渡,扮演了中介空间的角色,缓冲调和了内外部空间彼此的对立性与割裂性。阳光朗照,清水潺潺,一派空明洁净,很有几分禅宗意境。毕竟,轻烟柳上浮是不适合这样的场所的。清澄透明的池水过滤了城市的喧哗与繁杂,隔离出一个安静的城市孤岛。玲珑剔透的池水,洗涤参观者的心灵,让身处都市中的人们,洗尽铅华,怀着虔诚的心去同那些简牍对语--它们毕竟已经睡了千年,我们不应该去打扰。

水池边,巨构式的片墙与建筑主体拉开,形成一个灰空间,起到了建筑内外空间的第二次过渡,为室内外的融通与交流开启了可能。片墙下,建筑的立面是生动的,一排高大的竹影,在白色的背景墙前,伴着微风摇曳婆娑。竹子本来是一般意义上的景观元素,此处却被设计师转化成了建筑元素,参与到立面构图上来。在此,你会强烈地感受到,建筑是有生命的,随着四季的变换,它呈现出不同的表情。

走入室内,漫步其中,风摇青玉枝,庭院中高大的翠竹时不时的跳入你的视线。室内竹萧萧,室外水潺潺,固然有意境,却感觉空间限定地有些过分甚至做作,让自己想起了关在笼子里的鸟儿,总觉得他们在挣扎,挣扎玻璃幕墙对他们生存天地的束缚,挣扎担心命运如同先辈那样变成简牍的梦魇。

最欣赏的莫过于交通体系的空间设计,一个是入口处的白色派的单跑楼梯,一个是充满人性化艺术化的残疾人坡道。楼梯和坡道原本只是联系上下交通的功能空间,但在简牍博物馆室内连续的三维空间序列中,它们超越了单纯的物质功能层面,而被设计师赋予更高一层面的精神功能。

一个人,坐在白色的楼梯上,头上是一座晶莹剔透的玻璃天桥,周围是纯净的白色世界。这是一个让人冥想的空间,空而不虚,静而不寂。在这个圣洁的狭缝空间内,如同身处一个教堂,让你不得不去思考历史,思考人生。顶棚掠射的光线,让世俗的自己不禁疑问,头顶上沐浴的可是天国的灵光?

纯净的空间,让参观完一层后的自己将心境归于平静,并且引发一种内省的情绪――注意自己的脚步声,说话声,免得惊醒那些沉睡了千年的简牍,历经千年的风雨历程,它们很累了,就让他们在这个现代人为其建造的新家中好好休息吧!

离开博物馆时,无意中走入了那个残疾人坡道,庆幸自己的意外收获。坡道有效的减少了人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为克服行走的难度而导致的对物质功能的关注,而让自己腾出更多的精力去沿坡道路径体验空间,感悟其蕴含的场所精神。

特别喜欢设计师利用厚实的栏板做出来的许多方形灯孔,昏暗的灯光,让自己感觉恍惚闯入了深邃静谧的古墓道。迷幻的路径气氛中,除了自己的脚步声,除了墙壁上的古画,只有那灯孔泛出的迷离的光线,如同从窗棂中透射出一样,那窗棂又可是哪个朝代?哪个人家?

走出那座桥,走出孤岛,走进喧嚣依旧的尘世。

4 :00黄兴路步行街

意大利人把城市广场看做自己居室的延伸,巴黎人在街道上设置咖啡座,街道和广场上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爱上娱乐休闲的长沙人自然也少不了欧洲城市的性格和气质。

以前一直不太关注步行街广场上的咖啡座。但,阳光突然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索性就在那里找了个座位坐下来,望着来来去去的行人,他们是我眼前的风景,咖啡座上交谈的男女也成了他们的风景。

在“看与被看"中,步行街如同一条社交走廊,人们在此展示风采,交流情感,分享阅历,同欢生活。这样的场所,是为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男人们,女人们,儿童们,老人们,为他们的生活而设计的,虽有些闹,但充满人性。

6 :00 工作室

在安静的背景音乐中,很用心地去写,去感悟。在心中复原场所带给自己的触动,用文字去记录下当时心境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