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探析多丽丝·莱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探析多丽丝·莱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进行了全新的阐释,第一次毫不掩饰地向西方读者展示了在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部非洲大陆的贫苦生活现状。在男权中心思想和父权制思想盛行的非洲大陆,导致南非物质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以及女性社会地位的卑微。最终表明作者希望建立一个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男权中心主义思想;父权制思想;女性;自然

引言

2007年10月22日,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迎来了她的第88个寿辰。然而这一天注定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十几天前,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凭借其形式多变、思想深入、观点一针见血、见解独特、赋予挑战性的的写作风格,多丽丝·莱辛被授予了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世界上这个奖项年纪最大的获奖者。并且瑞典皇家学院称莱辛是“用质疑的目光,燃烧的激情和幻想的力量表达女性体验的叙事诗人,提供了对文明的另一种观察角度”。[1]

起初,多丽丝·莱辛的的创作灵感大多来自那片哺育她、给予她丰厚生活经历的南部非洲大陆。因此,她的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就是典型的一部以南非大陆为背景,描述女主公玛丽是在南部非洲土生土长的英国白人,由于自幼家境的贫苦使她从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欲望想摆脱与当地土著黑人一样的穷苦生活。长大成人后,玛丽在城市寻求了一份秘书的工作,生活条件有了一度的改善,但迫于当时社会压力选择与迪克结婚,婚后她无奈地走上了她母亲的老路。后来黑人摩西的出现打破了她原本麻木不仁的生活状态,使她获得了全新的生命力量。但是由于这种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的观念以及妇女卑微的社会地位,注定了他们面临的是个悲惨的结局。

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探讨《野草在歌唱》中所反映的男女性在生态意识上的分歧和长期存在、坚不可摧的男权中心思想以及父权制思想对男性与女性平等发展所造成的巨大阻碍。

一.生态女性主义概述

生态女性主义(eco- feminism)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蓬勃兴起的各种社会运动之中,文学界通常认为是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弗朗索瓦·德·埃奥波尼发表于70年代的作品为这场运动做了艰苦的文化和理论准备工作,[2]从而将西方女性主义思潮推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生态女性主义(ecological feminism)实际上代表着一场政治与社会的革新运动。它不同于女性主义或是生态文学主义,而是那些关注女性平等权利、关注生态环境平衡的各个文学流派的集合体。它将传统的女性主义思想和生态学思想有机结合在一起,用以反对传统的人类中心论以及男权中心思想,并将女性在社会上受压迫、被征服和占有的卑微地位与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建立一个以女性主义原则和生态学原则为主的经济领域、创新思维发展多元化的人类社会,实现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家园。

二.人与自然的冲突

在人类与自然的漫长联系中,如何看待自然的形象始终处于人类观念世界的核心地位,因此它能够对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观念往往是人类内部关系所构成的复杂性。[3]生态女性主义向人类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一种全新关系,这种对自然的重新界定使得人类与自然共同发展成为了必然趋势,共同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一)女性与自然对抗的悲剧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认为自然与女性自古就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人类社会文化、语言、历史中得到延续。女性有时或被等同于自然,或以象征的形式出现与自然相联系。另外,在男权中心论的压制下,生态女性主义者看到女性和自然都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都是男性压迫与征服的对象,自然被作为女性形象遭受人类文化的贬低,同时女性被视作为自然任人驾驭。因此,自然与女性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若女性对自然怀有敌意,那么此人终将惨败,甚至丢失生命。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玛丽尽管从小生活在南非草原,但她并没有将它视为自己的家园,而是不停憧憬着那遥不可及的英格兰。玛丽憎恨非洲的原野,那灼人的热气、那部停息的虫鸣、那百无聊赖的时间、那无极的空间。她在农场中的生活是与原野在抗争,但她却永远没能占上风,他们的房子“最终会被原野吞没……野草会茂盛起来”。[4]正是因为玛丽将自己和自然的关系视为“一场战争”,并从这种对抗的关系中获得“”,从不愿意走进身边随处可见的灌木丛,无法感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这是导致她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在玛丽生命的最后一个早上,她终于走进了原野,这才突然意识到:这些年自己住在被原野环绕着的小房子里,却从来没有踏入树林一步……最终和非洲原野达到悲剧性的和解。其实自然界中的所有生命都具有自身价值,都应当得到的尊重;人类不应当企图控制、支配自然,而应当爱护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男性对自然的压迫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人类征服自然、创建悠久文明的历史,同时也是征服和控制女性的历史。男权文化是立足于人、立足于“个我”的文化,他只看到人自身的需要和目的,而看不到自然生态环境的目的和发展趋势,他只看到个我的权益,而感受不到其他生命的需求。他将被开发的自然和被压迫的女性当作实现自身目的的资源和工具,将她们纳入到自身的文化秩序中。[5]在小说《野草在歌唱》中,多丽丝·莱辛多处对于自然的描写反映了这一残酷的事实。

当英国殖民者来到美丽广阔的非洲大草原时,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以人类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向自然不断索取、压榨。《野草在歌唱》中的男主人公迪克并不是真正的热爱土地,而是将它视为赚钱的机器以及满足他生活意志的工具,不断加以征服和利用。譬如文中所提到“这里有一块开垦了一半的土地,后来又让它荒芜了,重新长满了灌木……有一块五十英亩的地上分别种了向日葵、黄麻、玉蜀黍、落花生和大豆……他从来没有利用整块地好好地种一样东西。一样也没有种过!”[4]这足以说明迪克从没考虑过生态环境的问题,只是一味地用他拙劣的经营方式开垦土地,以金钱为主要目的。另外还有小说中所谓的富人查理·斯莱特为了实现其暴富的目的,大量种植烟草作为经济作物,使得农场里几乎看不到任何树木,并且他还肆意掠夺土地、压榨土地,完全不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最后莱辛通过对英国小伙子托尼·马斯顿的描写,将英国殖民者视非洲草原为淘金理想圣地的心态表现得一览无遗。“他选择南部非洲作为他的安身立命之地,是因为他的一个远房表亲前一年曾在这里做烟草生意赚了五千英镑……他随身带了满满的一箱子书来,都堆放在往处内圆形墙壁的四周。这些书有的是关于种族问题的,有的是关于罗得斯和克鲁格的,还有一些事经营农场和淘金历史的书籍。”[4]这些足以说明托尼来南部非洲的根本原因是受金钱和自身利益的诱惑,他把非洲看作是积累财富和实现人生梦想的理想家园,为此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更别说是区区的生态环境。迪克、查理和托尼,他们都是典型的男权主义中心思想的拥护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满足对金钱的欲望,他们无所顾忌的利用、掠夺自然,以消耗当地的生态平衡为代价,造成了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局面。

小说的标题《野草在歌唱》就是对殖民者最终命运的预示: 广袤的非洲大陆上回响着生命力旺盛的绿草的歌唱,这是大自然奏响的胜利凯歌,也是殖民主义的最后挽歌。[6]

三.男性与女性的冲突

生态女性主义者指出在男权中心思想和父权制思想的深刻影响下,男性的地位永远高于女性,对女性进行压迫、掠夺,而女性只能将自身命运交给男性,无从反抗、听天由命。

在《野草在歌唱》中,女主人公玛丽就是父权制文化下的牺牲品。她是出生在南非草原的白人,从小家境贫穷,家用总是入不敷出,落后闭塞的乡镇和父母见不和谐的婚姻生活给她留下来可怕的阴影……玛丽的父亲是铁路上的抽水员“他身材矮小,头发肮脏蓬乱,一张干瘪的面孔虽有几分爱诙谐的情趣,却又显得不自然。芝麻绿豆大的官来找他,他都叫他们打人;见到身份比他低的土人,她就大声吆喝”,[4]他对孩子及玛丽的母亲连丝毫的关心和体贴都不曾给过,只知道成天酗酒。在玛丽的心中,父亲的形象是令人恶心的,讨厌的,面目可憎的,即使在梦中,玛丽都是极力想摆脱与父亲的种种接触和联系。“一走到卧室门口,她就停住了脚步,恶心起来。原来她看到她父亲在卧室里,他那小身个儿的肚皮又大又光滑,一身啤酒气味,样子非常滑稽可笑。她讨厌他。”[4]玛丽的母亲没日没夜地料理家务,每到月底,总是为了那些无法偿还的账单和玛丽的父亲吵来吵去。“……似乎她连丝毫的关心、丝毫的体贴也不愿意施舍给她丈夫,免得让他得意,甚至连轻蔑他和讥嘲他的心情,也不愿意让他看到。她那种举止作风,仿佛全然没有他这个人似的……”[4]尽管如此,在刻板的父权制思想同时下,女性深知自身就是属于男性的附属品,天生就是用来劳作、生育的工具,是弱者的象征。这对造成男女不平等的歧视留下了深深地烙印。

另外受男权中心思想的束缚,性别歧视的观念愈发深入人心,女性无法获得独立,必须依靠男性生活。即使是玛丽这个生活在大都市,并拥有独立事业的新时代女性也因忍受不了周围人的蜚短流长,乖乖走向男性中心论价值观所铺好的道路,嫁给了只有一面之缘、毫无爱情可言的迪克。婚后不久,残酷的现实带给玛丽沉重的打击。她的家中一贫如洗,用可可粉罐子做的平边漏斗、散发出令人恶心发臭的煤油灯、用铁皮波纹做的简陋的小屋,还有那愚不可及,做事总是半途而废的迪克……一切的一切都让玛丽想要窒息。于是她选择出逃,回到原本属于她的城市,然而原来那家公司早已没有她的位置,城市的生活也没有她的立足之地,她只能心灰意冷的跟着迪克回到农场。回到家后,玛丽又重新过起了刻板无奈的贫苦生活。虽然玛丽从没有将迪克看成是理想的丈夫,但是她那种天生就有的女奴思想让她只能依靠男人、听天由命。“她需要一个比自己坚强的男人,她要设法把迪克磨练成这样的人。如果他的意志力确实比她强,并因此真的占了她的上风,那她一定会爱他……”[4]这表明玛丽认为男性生来就必须比女性强大、坚强,担任照顾女性、成为女性精神的支柱,这种男尊女卑的思想深深扎根在当时大多数女性的心中,造成两性之间社会地位的悬殊不断拉大。最后导致玛丽被黑人雇工摩西杀害,而迪克也因玛丽的死精神奔溃。

由此可见,在男权社会和父权制社会中,男女两性地位的不平等不仅对男性、女性自身造成伤害,也会对社会关系的正常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四. 结语

通过对《野草在歌唱》的解读,作者莱辛透过描写在殖民地南非大草原发生的一则新闻,揭示在男权社会中男性对自然与女性的压迫,呼吁大家要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以及两性间平等互补的相互性,停止破坏大自然的行径,并消除男性中心的意识,建立男女平等、自由的社会关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荆子蕴、关合凤. 《野草在歌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M].文学语言学研究,2008(11)

[2]徐冬梅.《青草在歌唱》中玛丽之死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绥化学院学报,2010(2)

[3]龙娟.《环境文学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4]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M].译林出版社,2008(4)

[5]邹璐.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与自然[J].语文教学通讯,2012(1)

[6]徐媛媛.父权制下的生存——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M].世纪桥, 2010

作者简介:缪书勤(1990—),女,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